王元峰: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技術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成員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能源消費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快重點領域綠色轉型步伐。 前段時間,COP28(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氣候會議,世界圍繞能源轉型、氣候適應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博弈。 由此可見,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 早在2000年,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技術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峰就開始關注氣候變化相關問題,並逐漸關注綠色建築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一種從三個層面評估企業運營的可持續性和影響的評估體系)。 20年來,綠色發展理念逐漸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 王元峰表示,“ESG工作在中國還是乙個新事物,需要與技術支援和理念轉化一起推進。 可以說,ESG是乙個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也是一種新的商業文明。 如今,王元峰更加重視節能減碳的戰略性和系統性問題,圍繞科技創新開展科學研究和時政評論,支援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
理念+技術,科學+藝術“雙碳”戰略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 這是中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後進入新發展時期時提出的戰略構想。 2020年9月,中國明確“雙碳”戰略後,“雙碳”成為2021年十大流行詞之一,2021年十大新詞之一。 2023年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51%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175%,可再生能源**容量為1213億千瓦。 針對這組資料,王元峰解釋道:“在能源與碳市場雙控、管控、碳市場雙控,以及多種節能減碳政策下,中國'雙碳'戰略總體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這些數字表明,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向低碳綠色環境轉型的最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這些進步使中國走綠色道路更有信心,使世界向碳中和過渡成為可能。 ”圍繞王元峰所關注的建築領域,在上述背景下,建築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性是什麼? 王元峰說,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了解不多。 “事實上,我們都在建築物中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非常高。 根據 2022 年全球建築和施工狀況報告,2021 年建築物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 37%。 由此可見,建築領域的節能減排對於全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非常重要。 ”了解來源是更好地解決問題的關鍵。 建築業的碳排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鋼鐵、水泥、玻璃等生產、施工和運輸過程中的排放,而這部分更多地屬於工業領域,目前的減排壓力任務也非常繁重。 另一部分排放是由建築物的使用產生的,這與每個人的行為和理念息息相關。 節能減碳企業是主力軍,踐行ESG理念非常重要。 王元峰表示,“中國企業在國際評級機構評級結果中的表現還不夠令人滿意,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力加強。 如何做好ESG工作? 國際上有句諺語叫ESG+T,因為環境、社會和治理都需要科技賦能,而ESG報告本身離不開科技的支援。 雖然我們談論的是ESG+T,但我認為企業人員轉變經營理念,形成新的商業文明更為重要,但ESG工作確實沒有技術的支援。 ”
在個人節能減排領域,節能節水、節電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實用方法。 因此,綠色發展理念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全面革命性變革,迫切需要更多人的支援和傳播。 採訪接近尾聲時,王元峰強調,綠色低碳發展需要觀念轉變與科技創新行動相結合。 在他看來,ESG工作不僅僅是填寫**和檢查資料,它部分是藝術,部分是科學。 此外,他強調,ESG也需要公司員工和社會的行動。 他號召大家參與綠色永續行為,從關燈節約用水等生活小事入手,讓全社會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共建綠色生態。
Q-北京青年週刊.
a-王元峰.
從人類中心主義中走出來與自然和諧相處q《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達成“阿聯共識”,可以說談判的有效性和對會議的回應結果受到了廣泛關注。 您為這次會議重點介紹了哪些資訊? aCOP28之所以引起全球關注,一方面是因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造成的氣候災害越來越明顯。 另一方面,全球人類的反應還不夠強烈,人們急於尋找解決方案。 不可否認,經過艱苦的談判,達成共識還是取得了很大進展。 然而,對於如何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仍然沒有好的計畫。 因此,對於COP28來說,總的來說,有進步也有不足,世界仍然需要加快氣候變化的步伐。 q事實上,頻繁的氣候災難造成的生存危機已經加劇。 那麼,人與自然緊張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a人與自然的緊張危機,從根本上說,是人類錯誤的經濟理論和過度的經濟行為造成的。 如果我們想改變氣候、生態和環境,朝著適合人類生存的方向發展,關鍵問題是要對人類的經濟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和改變。 工業革命以來的250多年裡,人類現代化主要由市場經濟驅動。 人類經濟活動不可避免地具有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外部性。 近幾十年來人類的實踐更加深刻地表明,經濟發展不能脫離生態環境而存在,必須將資本、人力、土地等環境因素納入經濟理論正規化,才能更好地指導人類經濟行為。
q那麼,根本的解決方案仍然是人類行為的改變? a是的。 乙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是,人類不能再把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外在資源,必須改變過去對大氣、環境和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的經濟模式,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帶來本質的改變,這樣才能走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這需要從人類中心主義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生態文明的社會轉型,以解決威脅人類生存的三重地球危機。 一定要強調“e”。不要與“e”分離。q保護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近年來,企業的ESG工作在國際國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 具體有哪些方法可以實現這一點? a首先,ESG工作只有在企業主要負責人關注的情況下才能輕鬆推進。 其次,企業不僅要注重“講好ESG故事”,更要從根本上改變治理機制。 近年來,國際國內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不斷更新,公司治理需要跟上。 最後,如果沒有強大的專業執行團隊,公司就無法做好ESG工作。 為推動ESG工作行之有效,與國際接軌,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ESG治理體系,建立一支敬業、專業的團隊。 從長遠來看,中國企業一定能夠在ESG領域取得進步,最終進入全球ESG先進行列。 q中國在ESG方面會與其他國家不同,還是有自己的標準? a這是乙個很好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在討論的問題。 由於在2023年之前沒有全球統一的ESG定義和披露標準,評級體系通常基於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和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的ESG披露標準。 我們需要的是制定適合我們自己國家的標準。 但是,前提是要強調“e”,而不是偏離“e”,特別是在這方面,特別是在碳排放方面,中國和全球標準應該保持一致。
在文學中尋找力量q您最初是如何進入氣候變化領域的?a這個領域確實與我的職業息息相關。 2008年,當我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時,我提出的第乙個建議是關於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的。 奧運會後,中國開始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推動建築業節能減碳。 2009年,九三**開始組織相關調研,通過參與九三**工作的政治參與和討論,了解到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 我認為這真的很重要。 所以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做建築碳排放、建築節能減碳的科學研究。 20多年過去了,這一領域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q除了您感興趣的領域外,還出版了兩部小說:《心靈的勞動》、《成立之年》和詩集《風雨中的號角》。 創作這些文學作品的初衷是什麼? a創作的初衷是因愛。 初中的時候,我有寫作的愛好,大學期間我為《鴨綠江》雜誌撰稿。 早在1994年,當我離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站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下了第一本**《成立之年》。 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寫作這麼多年,是因為這個愛好在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感受,而這種情緒需要找到乙個出口,人類需要為自己找到精神力量。 寫作**和寫詩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輸出,它會給我力量。 q當你寫《心靈的勞動:心靈的勞動》一書時,你想表達什麼? a真正的追求,一定是一種精神上的勞動。 這種感覺也需要在生命過程中被感知。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 那時,我不斷閱讀各種哲學和文學作品,尋找人文主義的力量。 我深深地意識到,有時候,技術往往不能給你這種力量,但文學可以。 因此,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我表達了自己的理解並分享了它,也希望能給和我有同樣感受或境遇的人帶來一些共鳴。
發簡訊王雅靜
編輯哈哈哈
人物攝影李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