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人民**。
河北省上邑縣加強黨建領導,優化社群服務,拓寬就業渠道。
搬遷群眾過上了新的生活(基層治理的新實踐)。
記者 張騰陽.
人物** 2024-02-21 第 11 版)。
核心閱讀。 為了做好搬遷的“後半篇文章”,河北省上邑縣以安置區搬遷居民的急迫和悲哀為出發點,圍繞“搬出、穩住、能融合、漸富”的目標,通過黨建引領服務型社群建設, 優化服務水平,多渠道促進就業,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讓搬遷群眾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道路乾淨寬闊,居民樓散落一地,家家戶戶都貼著喜慶的紅色窗花,春節假期,走進河北省張家口市上義縣惠民安置區惠民園社群,一派溫馨的景象。
惠民安置區為遷地扶貧安置區,包括惠民院、天府院、恩澤院、匯澤院4個社群,3個40,000人搬到了這裡。 惠民安置區管委會主任楊桂平說,安置區絕大多數中青年勞動者外出打工,社群常住戶多為老年人。
從農村搬到城市,從平房搬到建築物,......沒有他們的兒童留守老年居民如何適應社群新環境,收入如何保障,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 對此,上邑縣以安置區安置居民的急迫和悲哀為出發點,圍繞“搬出、穩住、能融合、逐步致富”的目標,加強黨建領導,建立健全黨組織體系,優化社群服務,增加就業渠道, 豐富文化體育活動,讓搬遷群眾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構建強大的電網,提供便捷的服務。
過去,農村居民大多有自己的小院子,習慣在院子裡堆放生活用品。 搬進大樓後,仍有人佔據走廊,亂堆亂放,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為幫助搬遷居民盡快改變生活方式,適應新環境,惠民安置區將網格劃分為各社群棟樓,在安置區設立社群黨組織、業主委員會、就業服務中心、物業管理企業、綜合服務站,並將搬遷村原村委會、村委會納入網格化管理。 推進“雙向進駐、交叉派駐”管理機制,選聘社群黨組織書記為物業副經理,物業企業負責人任為社群黨組織副書記,共同參與社群黨組織和社群物業服務的管理工作; 並談判和解決各種問題。
不久前,75歲的小區居民遲雪珍的供暖管被凍漏水,浸濕了牆壁。 很快,物業維修團隊就來檢查維修情況,並更換了新管道。 “安置區每棟樓都有專職網格工,負責調解糾紛、宣傳政策、走訪檢查、協調問題處理。 惠民苑社群黨總支書記張雪峰介紹,每棟樓內都有乙個微信群,網格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反饋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
在惠民苑社群綜合服務中心,社群綜合服務通知詳細列明了各事項的處理條件、申請材料及程式。 社保、生活津貼、臨時助理等具體事項怎麼辦,能不能當場搞定,一目了然。 “我們已經將審批服務扁平化,並試圖在不離開社群的情況下使大多數事情成為可能。 楊桂平介紹,目前,社群一站可受理完成審批專案83項、公共服務項48項。
拓寬渠道,推動附近就業。
居民遲雪珍算了一下:以前家裡種了兩畝地,本來可以有土豆、藜麥等口糧,現在要自己買; 以前冬天只有住的房間用爐子取暖,但現在搬到樓房裡,50平公尺採暖季的取暖費是每月40元,......楊桂平介紹,搬到安置區後,把取暖費、水電費、物業費等費用都算了算,每戶每年多花1300元左右。
搬出去並保持穩定的關鍵是能夠致富。 為解決搬遷居民的後顧之憂,近年來,上邑縣不斷拓展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如園區就業、農業季節性工作、社群微型工廠、公益崗位等,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
春節剛過,惠民安置區恩澤苑社群的郝一箱包廠生產車間,對......進行分揀、包裝、包邊大家忙得井井有條,40多歲的郝秀蓮正在生產線上檢查成品。 過去,她在北京一家服裝廠工作,月薪4000多元。 “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工資也不低,也不用耽誤回家做飯照顧孩子了。 “郝秀蓮說。
同時,上邑縣充分發揮居民種植經驗優勢,組織大家到附近農業種植基地工作。 恩澤源所在的大青溝鎮是蔬菜種植大鎮,種植規模3萬餘畝,年產值3億元,產品以白蘿蔔為主。 每年5月至10月,蔬菜種植基地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巨大。 “在基地工作,淡季每人每天能賺100元左右,旺季最高一天能達到300元。 大青溝鎮黨委書記、惠民安置區黨工委書記王友說。
為保障就業服務,惠民安置區還成立了社群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發布就業資訊,組織培訓,及時滿足就業需求。 “人力資源公司對接全縣各大農業種植基地的就業需求,還安排公交車往返於蔬菜大棚與小區之間,方便群眾上班。 王友說。 目前,惠民安置區安置人員年人均收入增加15萬元以上,大部分適齡有工作能力的人都能實現就近就業。
開展豐富精神生活的活動。
鑼鼓一響起,一陣吹奏聲響起,兩名身著鮮豔服裝的群眾演員上台表演。 觀眾們不時鼓掌,不時笑得合不攏嘴。 在惠民苑社群,一場慶祝活動在喜慶的氣氛中拉開帷幕。
為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惠民安置區成立了揚科隊、腰鼓隊、舞蹈隊、京劇隊等各類文藝團體,定期開展文體活動。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豐富多彩。 剛剛結束演出的居民李全林滿心歡喜。
社群為活動提供了場所,還為居民購買了服裝和樂器,每個人都參加了活動。 每次活動結束後,居民們都坐在一起,聊聊物業服務好不好,黨建工作真實,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調和了鄰里關係。 楊桂平說。
臨近中午,我走進了天福園社群的“老人食堂”,寬敞明亮,乾淨衛生。 燉菜、冷配菜、......選單豐富多樣。 社群裡的老人乙個接乙個地進來坐下準備飯菜。 80歲的居民賈登平時不在孩子身邊,行動不便,得益於“老年食堂”志願者提供的免費送餐服務,他能按時吃到美味佳餚。 “志願者有時會上門幫我打掃衛生,這是乙個值得珍惜的好日子。 賈登高興地說。
據介紹,惠民安置區組建了一支由社群工作者、群眾志願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伍,每年開展關愛救助、宣傳教育、家居清潔等志願服務活動100餘項。
為激發群眾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惠民安置區管委會還對群眾上門打掃、送餐、理髮、社群宣傳等文明志願行為打分,在各社群設立“愛心超市”,以積分換貨。 目前,惠民安置區已有1000餘人參與整體志願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