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成立兩年多的北京**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在進入加快改革的新階段。
一方面,北京證券交易所擬推出新的***板塊,並已啟動第一輪測試,之後從***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將不再持續展示,這將提高它們與***市場的認知度; 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訊號,表明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轉讓機制不斷優化,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也將進一步加強。
更重要的是,北京證券交易所“準備飛”直掛機制的實施方式無疑備受關注。
圍繞上述改革方向,還有很多環節有待完善。 比如,如何在做市商機制的基礎上穩步擴大改革範圍; 如何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在交易機制上的便利性; 在北京證券交易所轉股和直掛空間開放的同時,如何平衡與股市等交易所的關係,是乙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不僅如此,伴隨改革預期而來的市場波動本身就是乙個需要面對的挑戰。
2023年11月中旬以來,北交所50指數出現大漲大落,備受關注,如何引導市場預期未來回歸穩定,為後續改革預期鋪平道路,考驗著這個年輕市場的韌性。
2024年北京證券交易所一系列改革行動正在加速推進。
北京證券交易所近日通報,擬啟動涉及新***板塊的兩輪**測試,包括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中國清算所、券商、公開發行等機構將參與。
根據安排,第一輪測試將於2024年2月19日至3月1日進行,第二輪測試將於2024年3月4日至3月15日進行。
屆時,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啟用“920”的新編號段,產生的新編號和資訊將分配給新上市公司,準備就緒後,上市公司股票將轉為新牌,並使其與第一階段“新舊”。
從行業角度看,新資訊、獨立資訊的展示,意味著北交所將進一步從原來的母公司走向獨立,提公升對全國第三市場的整體認知度。
北京證券交易所獨立脫離***選型層,市場關注度和估值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低,甚至***期的資訊也被用於**和**。 某上市券商戰略分析師指出,“新**、**的推出,意味著北京證券交易所將進一步'剪斷臍帶','脫離母體',邁向快速發展階段。 ”
事實上,這只是新一年北交所推行的眾多改革舉措中的乙個橫截面,圍繞2023年9月“九大深度改革”(《關於北京**交易所高質量建設的意見》)的更多實際行動也在陸續兌現。
1月30日,北交所與16家已取得做市資格的券商負責人召開現場會議,表達了對做市商工作的認可,同時表示將繼續推動做市商做大; 未來,更多做市商的參與將提高市場流動性。
同時,北京證券交易所轉讓機制也有望迎來實質性進展。
據了解,轉讓機制的優化將涉及四個方面,包括“引導上市公司安全起步”、“鞏固中介機構作為'看門人'的責任”、“進一步理順轉讓程式、加強對'關鍵少數人'的監管”。
在買家看來,轉讓通道的打通,意味著不同市場之間的估值差距將進一步拉平,市場對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的“估值歧視”將減少。
如果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之間存在估值差距,並且轉讓機制暢通,那麼公司可以通過轉讓獲得更可觀的估值。 上海某上市機構經理指出,“不過,公司不同市場之間的自由轉移,將迫使這一估值差距繼續縮小,估值較低的市場有望回歸價值。 ”
換言之,如果京交所的估值相對較低,那麼轉板的開通將進一步引導估值中心走出低谷。 “**經理指出。
儘管改革步伐加快,但與上海市場相比,北京證券交易所仍有許多機制需要追趕。
例如,在交易過程中,一些券商尚未將北京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納入委託交易系統,而是單獨設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或“北京證券交易所特區”,這增加了參與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投資者的複雜性。
由於此前北京證券交易所與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關聯,在系統中,部分券商仍將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區留給北京證券交易所,代價是投資者在調整倉位時無法在同一互動介面下在北京證券交易所和滬深競價之間平滑切換。 北京某上市證券公司業務部人士指出,“對於很多剛進入京交所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互動邏輯相當於一種差別待遇,也會導致一些投資者不願意多了解京交所。 ”
雖然有券商進行了整合或無跡跳轉操作,但仍有部分券商的委託制度“歧視”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上述銷售部門坦言。
除了交易環節,更受市場關注的是“深改十九條”所設想的“直掛”機制。
按照現行規則,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須來自一流的創新層,這不僅極大地限制了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陣容的供應,而且在發行上市的便利性方面與上海**市場存在巨大差距。
《深改》第十九條提出,允許已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在符合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定位的前提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3年11月23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孫儷公開表示,將“加快實施北京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制度”。
上述表態被視為北京證券交易所準備直接上市機制的訊號。
同時,去年底,多家券商也為“直掛”改革的擬上市專案做好了準備; 在擬考慮的方案中,“北交所”和“直掛”雙軌制被認為是最可行的模式。
在保留中小企業從北京證券交易所到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路徑的同時,一些優質的大型企業可以直接進入北京證券交易所,一方面有助於提公升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和估值中心,另一方面也為一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難度較大的發行人提供了多乙個選擇。 一位接近監管機構的投資銀行家指出。
申萬巨集源首席分析師劉靜認為,“直掛”有望將一批優質企業引入京交所,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京交所市場,有望利好上市頭部公司股票,但市值小、流動性低的公司可能會被轉移。
不過,預期中的上市機制逐步改革並不意味著上市審查規模的改變——一些擬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專案被密集挫敗。
2月2日晚間,處於上市佇列狀態的尚科通、聚合科技、華西達因撤回上市申請被北交所終止,早前低溫能源、南林電子、翡翠鳥軟通也因撤單而終止在京交所的上市征程。 而部分專案被撤回的原因則被指出是監管原因,例如糾正要求。
北京證券交易所改革必須面對的另乙個挑戰是當前市場波動的增加。
風電資料顯示,BSE 50指數下跌了3271%。
然而,在2月6日的A股**中,北京證券交易所50指數出現高達95%的單日漲幅是該指數歷史上第二高的單日漲幅。
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快速**。 從2023年10月24日到年底,BSE 50指數累計5223%,成為近年來最快的單季度寬基指數。
當時京交所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當時微型股的刺激,以及京交所的改革預期。 上述戰略分析師指出,“但年初之後的這一輪下跌,讓北京證券交易所50指數'回到了解放前的時期'。 ”
交易資料顯示,2023年10月24日,在本輪北交所啟動之前,動態PE(市盈率)僅為157倍,截至2024年1月2日,最高動態市盈率已接近30倍,經過年初的快速調整,動態市盈率現已回落至19倍8次。
這也意味著,在經歷了年底年初的這一輪漲跌之後,北京證券交易所50指數的累計漲幅已經回落至1526%。但不同的是,較大的市場波動吸引了更多的增量資金進入並陷入浮動虧損狀態。
在2023年10月23日至2024年2月6日的“漲跌”期間,北交所50指數在75個交易日內日均成交量高達10893億美元; 在振幅加劇之前,BSE 50指數的日均成交量僅為916億元。
換言之,近三個月北京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活動比之前擴大了十倍以上。
單從交易層面來看,北京聯交所開盤的這一輪回撤可能會產生一定規模的浮虧籌碼,這將對後續指數的估值修復形成一定的阻力。 上述戰略分析師表示,“當賺錢的好處消失時,維持高成交和高活躍狀態將更加困難。 ”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狀況的變數也可能客觀地影響京交所直接上市的落地。
直接上市一方面需要專案儲備和制度準備,但另一方面也涉及市場環境是否充足。 如果京交所估值中心波動較大,顯然會給直接上市的發行定價帶來不確定性,這種影響依然不可忽視。 上述接近監管機構的投資銀行家指出。
華爾街新聞,歡迎**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