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木堡之戰二,明蒙雙方的實力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24

土木堡之戰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雙方投入的兵力數量,各種說法中流傳最廣、最誇張的是明英氏率領50萬明軍,卻被葉縣2萬瓦拉騎兵殲滅。 明軍戰敗是事實,但50萬人對2萬人也是事實嗎?

“五十萬”最早的來源來源於劉定之編纂的《無太魯》,《天順朝》中,“官兵私家五十多萬”。這句話後來被採納並記錄為《明史編年史》。50多萬官兵並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宣告。

但目睹這場戰爭的李憲,在他的《遠古季節雜記》中給出了另乙個版本,“。在這場戰役中,明軍有20多萬人”。還不到一半,那麼誰在說實話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明英宗有多少明軍可供部署。

正統十四年七月初八,他也率兵先入寇,八天後,應宗率軍親自攻克。 在這麼短的準備時間下,決定明英宗只能出動京畿道的軍隊。

成祖遷都北京後,在京畿道設立了景英營的72名衛兵。 按第一警衛隊5600人的全數計算,北京集中營有40.3萬人。 玄德王朝還建立了“小隊”制度,春秋兩季分兩班,從河南、山東、中都、大寧等地派出軍衛赴京備練,每班14至15名衛兵,約8萬人。 當英宗決定親自遠征時,春班的士兵還沒有回來(8月撤軍)。

此外,京畿道下轄的八個縣也有後備警衛哨所(準民兵團體)。 因此,當英宗決定親自征服時,他在京畿道可用的明軍大約有 500,000 人。

只不過,這“五十萬人”已經被“調到駐軍”,“被遺棄”成了只存在於書本上的數字。

“外部調動和準備”是指將士兵從北京營調到邊防要塞駐守和協助防禦。 雖然這不是永久性的,但在邊境問題嚴重之後,不斷的外部轉移和準備將使北京陣營作為乙個整體顯得處於短缺狀態。

“開小差”是指崗哨中士擅自離開軍隊逃回家或成為無家可歸者。 開小差不僅是貫穿明朝的頑固病,打不掉,也是明軍戰鬥力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兩次“非戰鬥”減員對京軍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以北京營主力之一的“五兵營”為例,第五兵營滿員時本應有十萬人,但當初玄德數時,實際人數是五萬七千人。 在隨後的幾年裡,人數不僅未能恢復,而且繼續減少。 玄德五年,朝廷不得不下令將河南、山東等地的平民戶和軍人戶調到五大軍營管轄的軍衛隊下屬。

但這種補充劑可以治標不治本。 正統二年,城國公朱鎔奉命選兵練兵,經過一番清點,發現五大軍營實際上只剩下兩萬五千人。

葉勝的《明代水東日記》給我們留下了更準確的資料。 在書中,他引用了土木工程變革前夕戰爭部的幾組調查資料。 其中,涉及京營的有以下兩起案件,五軍長和金衣衛兵等衛兵和旗兵本應3258173,但實際上有1624509; 金衣衛隊等三十五名衛隊中應該有294117名士兵,而且有159871人。

臨時調到北京師的班兵也有開小差的問題,嚴重程度不會比北京營低。 就算算是按一半計算,“賬本”上的五十萬明軍,當英宗決定親自攻軍時,最多也不過是25萬。

再加上還要留下一些部隊駐守京師和周邊關口,所以應宗能帶出來親自招兵買馬的兵馬大概是二十萬左右,這二十萬人不可能全部跟著應宗親自遠征。

在也先入寇後,英宗在親自遠征之前下達了軍令。 成國公朱鎔從北京陣營中挑選了45,000名精銳部隊,將部隊分成兩條路線增援大同(30,000人)和宣福(15,000人)。 後來,英宗雖然率兵前往大同和宣府與先遣增援部隊會合,但兩條路都有戰鬥損失,尤其是大同路幾乎全軍覆沒,所以英宗的部隊在巔峰時期有17萬到18萬。

最後,當瓦拉特軍隊即將追上時,英宗派出兩支部隊阻擋了瓦拉特軍隊。 他們以公順侯武可忠為首的15000人,以成國公朱鎔為首的40000人,全軍覆沒。 所以,兩軍在土木堡對峙的時候,英宗麾下的明軍連五十萬都不到,很有可能連十三萬都沒有。

說完明朝,我們再來看看華臘派了多少兵馬。

德環太師之子(也是第一)......根據他父親的遺言,他殺死了孟高進的孟克白。 這一天,他率領獨秦、獨爾本兩支進軍漢地。

蒙古的起源。

注:“獨秦德本”的蒙古音譯被整個蒙古所取代。 它的原意是44萬戶(或44萬人),這實際上是乙個近似的數字,而不是具體的家庭數量。

葉縣華叻是征服了韃靼人、烏良哈、遼東三族的佃叻,基本上可以算是乙個統一的蒙古。 據《李朝志》記載,正統十二年,瓦拉特攻克遼東時出兵十萬。 韃靼部的整體動員能力與瓦拉特部相當,因此動員的部隊人數估計約為20萬人。

雖然在相關史料中沒有關於土木堡戰役中華力軍人數的直接記載,但可以通過後來的北京戰役來推斷。

在包圍京師之前,進攻也分為三個方向。 還帶頭攻打紫荊關; 大汗率軍三萬人攻打古北口; 知府率領三萬人攻打居永關。

正統十四年十月初,他還率領宣府三萬先頭軍入國,9日攻克紫荊關。 然而,第一司令部不僅有三萬人,之後,他一邊圍攻北京師,一邊集結分散在各地的兵馬搶劫物資。 證據是,10月15日,當他第一次與刺客合作攻打居永關時,他麾下的兵馬人數從3萬變成了5萬。

北京師保衛完畢後,守衛大同的郭鄧將俘虜的瓦拉特務派往北京師。金逸薇問道”。這些瓦拉特俘虜在解釋圖木堡戰役和京石之戰前後的相關戰損時,也間接提到了瓦拉特部隊投入的資料。

還先與大同作戰,殺了霸平章; 在北京戰役中,毛那平章和他的兄弟波羅陣亡。 大約有90,000人,10,000多人在戰鬥中喪生。

繼續收集

因為托托坤和阿索恩沒有按計畫到達京師,所以在戰鬥中損失了一萬多兵力的軍隊是葉縣直屬的軍隊,或者也是九萬人的主力先率領瓦拉特。 本來就兵馬多了,這也符合他對瓦拉特勢力的實際掌控,而他只是乙個傀儡。

到目前為止,可以看出,瓦拉特部為這次南方入侵動員了大約15萬軍隊。 不過,在八月土木堡之戰爆發之前,托托坤率領3萬人從本部進入遼東,所以向宣大方向投入的兵力應該在12萬左右。

這其實就是掌管皇宮的吳克忠和朱鎔被迅速打敗的原因。

哪怕正統的明軍已經衰落了不少,哪怕吳克忠和朱勇的能力一般。 但這兩支部隊也是明朝的正規軍,不是流氓那樣的烏合之眾。 如果瓦拉特方面沒有絕對的實力差異,那麼很難以最小的損失摧毀這兩支部隊。

相關問題答案

    明朝悲慘的“土木堡之戰”(一)。

    正統十四年 年 月,他也首先將劍從鞘中揮出。他率領蒙古騎兵分四路,從四個不同方向向明帝國發動進攻。其中,第一條路線攻打遼東,第二條路線攻打甘肅,第三條路線攻打宣府,最後一條路線也自導自滅,攻打大同。戰爭爆發了。訊息傳到京城後,大臣們的心弦緊繃,緊張的氣氛瀰漫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他們迅速召開了緊急會議...

    土堡革命對明朝有什麼影響?

    土木堡事變是指明正十四年 年月日 明應宗第四次北伐時發生的事件,當時明朝軍隊在土木茂 今河北省懷來縣以東公里處 被西蒙古軍瓦拉擊敗。正統十四年 年 月,瓦拉特軍隊南下攻打明朝邊境,首領還率領蒙古騎兵攻占大同,大同處於緊急狀態。明英宗非常高興,在太監王震的慫恿下,親自在土堡與葉仙的軍隊作戰。明朝軍隊指...

    土木堡的變遷 明朝歷史巨變

    在明代歷史上,土木工程變遷,又稱土木堡之亂或土木工程災難,是指明正十四年 年 發生的一件大事。當時,明應宗朱啟真在北伐瓦拉時戰敗,導致皇帝被俘。這次意外,不僅讓明朝損失了萬大軍和數十名文官將領,還讓瓦拉軍隊趁勢攻打明朝的首都,讓朝廷陷入了最危險的時刻。土堡事變後,明朝通過余謙 朱啟宇等人的努力,成功...

    明朝邊防戰略的演變與土堡變遷的深刻影響

    明朝在永樂王朝後期開始實行外防政策,不僅廢除了東勝衛,失去了對河套地區的控制權,而且在玄宗時期放棄了安南,將五糧三圍遷入內部,全面縮小了南北戰線。土堡革命只是整個明朝邊防戰略的乙個插曲,在成化時期經過短暫的對外擴張後,又回到了防禦戰略上來。國防萎縮和財政困境。成化時代,河套和關西七衛相繼被拋棄,曾碉...

    土木堡慘敗三大謎團揭開,明朝滅亡原因揭穿!

    圖姆堡戰役慘敗的背後主要有三個原因 缺乏準備 失去對著名將軍的指揮權以及軍隊攻守失敗。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場慘敗的具體情況,為讀者還原歷史真相。第乙個謎題 如果部隊沒有做好準備,就衝上去。瓦拉特崛起成為草原的霸主,對明朝構成威脅。明朝大同前線戰敗的訊息傳到了京城,但因為太監王震的私利,明迎宗貿然親自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