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唐帝公案》終於上映了,他是根據高洛佩的**《唐帝公案》改編的,《唐帝公案》是高洛佩從1949年到1967年歷時18年寫成的,全書約140萬字,與中國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傑, 作為主人公,描寫了狄仁傑當官時在州和京都的故事,這個東方偵探破案故事可以與舉世聞名的福爾摩斯偵探系列相媲美。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唐代狄公案》這部深刻描寫中國唐代史警故事的御史巨著,居然出自荷蘭人之手。 為什麼乙個荷蘭人能寫出狄仁傑偵探案的故事? 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來自遠東國家的人物的故事**?
《唐帝公案》的作者高洛佩是土生土長的荷蘭人,但從他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習慣來看,他甚至比中國人更像中國人。
他的荷蘭名字是羅伯特·漢斯·範·戈利克(Robert Hans van Golick),高洛佩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他於1910年出生於荷蘭,他的職業是外交官,既然他是外交官這一職業,那麼掌握外語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技能,高洛佩在語言上很有天賦,他掌握了中文、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等15種語言,高洛佩不僅精通多種外語, 但也是乙個學者,而且他的工作能力也很強,他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工作過,最好做荷蘭駐外公使的職位。
雖然他掌握了那麼多國家的語言,去過很多國家,但高洛佩最喜歡的是中國,他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語言是研究乙個國家文化的最佳突破口。
20歲時,他進入以漢學研究聞名的萊頓大學,獲得漢法、日法、殖民地法學士學位,後來進修,獲得東方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是典型的學者型**。 這為他後來創作東方異國情調的人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5年,25歲博士畢業後,被派往荷蘭駐日本領事館,在那裡待了7年,除了工作之外,還參加了各種學術團體,並在東京與許多著名的中日學者建立了聯絡,他經常去北京,與許多當地學者交朋友。
他並不侷限於對中國文化的學術研究,還積極投身於書法、篆刻、繪畫、鼓琴等學者擅長的藝術,知道很多日本文化都是從中國傳下來的,尤其是唐代,所以高洛佩在日本的七年時間裡逐漸成為中國人。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向盟軍宣戰,高洛佩離開日本,次年來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首都重慶,在荷蘭駐重慶大使館任職。
當時,重慶是抗日戰爭的後方,重慶的生活為高洛佩提供了許多學術研究的可能,因為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化人聚集在這裡躲避戰爭,讓他有充足的機會接觸這些名人,為他充分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強烈的認同感和對中國文化的痴迷,他在華期間還娶了一位中國女子為妻,而他的妻子並不簡單,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志東的孫女——水世芳,水世芳的父親也不單純,也是一名外交官, 曾在中國駐列寧格勒總領館工作,後來擔任天津市市長,水世芳從小在北京長大,家教教育十分嚴格,是名副其實的淑女。
高洛佩是乙個徹頭徹尾的漢化荷蘭人,他的漢學成就甚至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精通琴齊書畫,估計他上輩子就是中國人。
他從20歲開始練書法,一生從未放棄,還翻譯了北宋書法家公尺甫的書法專著,他還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銀月尼姑庵”,給自己起了個“笑忘了”字,叫“知泰”。
不僅如此,他還會彈古琴,出版了專著《秦之道》,並翻譯了季康關於古琴的長篇大論。 此外,他還是古董收藏家、文物鑑賞家和藏書家,專注於收藏中國古籍。
他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研究一絲不苟,不僅僅侷限於一些歷史事件,還包括對中國婦女纏足的研究、對古人性生活的研究等等。
高洛沛的研究領域如此廣泛,又是漢學專家,從事學術研究,又不是**家族,為什麼會突然對唐代遙遠的歷史人物狄仁傑感興趣呢? 為什麼花了18年時間才寫出《唐帝公案》這樣的電影?
原來,在上世紀40年代,高洛沛無意中讀到了一本晚清**出版的公開案例**《武則天四奇案》,這個**具體作者和出版年代已經不清楚了,這種情況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狄仁傑偵探》一樣,瞬間他也成了狄仁傑的粉絲, 他愛不釋手這本書,出於學者的本性,他彷彿發現了乙個新世界,認為中國古代偵探**是乙個值得研究和推廣的領域,同時福爾摩斯探案也在國內流傳開來,高洛佩認為狄仁傑偵探案比這些西方偵探更精彩, 他們應該被推廣到世界上。
但他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自己創作,而是將《武則天的四個奇案》翻譯成英文,但在翻譯過程中他逐漸受到啟發,於是在1950年開始獨立創作狄仁傑偵探案的故事,也就是第一部《銅鈴奇案》,沒想到一出版就大紅西方, 在出版社的一再催促下,高洛沛先後創作了《迷宮奇案》《*奇案》《鐵針奇案》《漆畫屏風奇案》《漆畫屏風奇案》《朝雲觀氣案》等諸多**,構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唐帝公案》。
1967年,高洛佩得知自己病重,但仍專心致志地寫作,在病情惡化前夕完成了最後一部**《廣州奇案》,兩天後去世,享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