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撥回到2017年之後,春晚的舞台上就沒見到董卿了。 每年春節,作為農曆除夕晚宴——春晚的標配節目,我們總能像幾個寶貝一樣叫出熟悉的名字:董卿、李勇、周濤、朱軍、朱勳、康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主持人到表演者,熟悉的老面孔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年輕漂亮的明星,但你說不出他們的名字。 作為央視前一姐,董卿的全國人氣超高,是繼倪萍、周濤之後的第三位知名女主持人。 優雅知性氣質,端莊感性的談話廣受好評。
一直以來,董卿的標籤與央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的顏值也與許多盛大的節日有關,她的笑容是一張具體的“國泰閔安臉”,他預設為新時代的“完美女人”,一切都無可挑剔。 但對於外界的評價,董青說:“不要神化我,我有過很多崩潰、哭泣和發脾氣的時刻。 ”
“平凡的女孩”。董青出生於1973年,父母均畢業於復旦大學,屬於高階知識分子家庭。 所以,家長對董卿的教育更加嚴格:努力學習,認真工作。 在小生活中,不允許的比允許的要多得多。
每天抄誦詩歌和古籍是一門不斷的課。 在假期裡,媽媽會列出乙份書單,她不僅會讀書,還會抄下讀書的成語:那時候我甚至不知道成語是什麼。 爸爸說這四個字都是成語,所以有一次我在筆記本上抄了“回到維也納”,就被罵了。 上小學的時候,爸爸讓董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附近的學校操場上跑幾圈。
吃飯的時候,爸爸會不停地教育董卿,指出她的錯誤,就算她做對了,也只能得到更好的答案,而且沒有乙個是表揚,所以我總是邊吃邊哭。 在董卿家裡,照鏡子也會被罵,董爸爸認為土豆穿得怎麼樣都是土豆,愛美是一件很遲鈍的事情。
寒暑假期間,父親會到處聯絡老熟人:那裡需要員工嗎? 我女兒在度假,可以去幫忙,沒有錢。 孩子長大了,就看父母能為她編織什麼樣的生活網路,向她展示什麼樣的生命形態,然後在日常細節中培養出來。 董的父親認為,讀書和社交實踐遠比愛美打扮重要,所以從15歲開始,董青的寒暑假就一直在社交實踐中度過。 年輕時,她做過非常大規模的兼職工作,從播音員到洗碗工和酒店服務員。 嚴格的壓制教育,使年輕的董卿變得自律、自我反省、自立、善於學習、勇敢堅強。 但這也讓她和父親的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高考時,董青報考浙江文學院,父親強烈反對,但這一次董青決定和父親“戰鬥”到底,最後父親終於妥協了。 大學第乙個寒假,又在吃晚飯的時候,爸爸突然對董卿說:“我想跟你道歉,這麼多年,我在很多方面都對你不對勁,不要放在心上。 ”
那一刻,積攢在董卿心中的委屈一點一點的消散了,父女倆的心也被開啟了。 父母的教育是董卿一生中巨大的“財富”,她自然明白。 多年後,她會感謝自己今天的努力。 而且父母不必感恩,只要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真的就夠了。
進入中央電視台1994年,剛畢業的董青被浙江電視台選為節目主持人,後來轉入上海東方衛視。 在東方衛視工作期間,他還在上海戲劇學院攻讀學士學位和在職碩士學位。 在上海成名後,董卿收到了**電視台的邀請。 起初,她猶豫不決,她已經29歲了,真的可以去北方,在新的環境中重新開始嗎? 最後,董卿決定獨自一人去北京:“我只知道我放棄了什麼,卻不知道我會得到什麼。 ”
就在進入央視前兩天,董卿主持了西頻道的《魅力12》。 央視人才濟濟,董卿在上海台灣積累的人氣早已成過去,每天晚上接聽出租房,推開門,看到四個滿是灰塵的箱子,有時候,她想拎著箱子,轉身就走。 當時董卿,如果工作上有一點疏漏,領導說以後要注意,她就在會議現場,當著同事的面,流下了眼淚。
倪萍記得,她曾經在《藝術人生》的錄製現場遇見董卿,不久前她剛調到綜藝頻道的時候,倪萍對她說:“乙個軍人要打仗才能成為將軍,如果每次都派你去最重要的一幕, 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後不會後悔。 董卿忽然雙手含著淚水握住了我的手。 ”身材強壯的董青不甘就此放棄,她開始更加努力,有一次累得尾椎第四節裂開了,但她還是一瘸一拐的走下路,完成了主持。 從東方衛視到**TV,從《魅力12》、《快樂中國巡迴演唱會》到青春歌賽,董卿的努力終於得到了體現。 2005年,32歲的董卿在春晚出道,主持“春晚”一共13年。
2007年元旦,在《快樂中國之旅》節目中,最後一位嘉賓表演完畢後,出現了兩分半鐘的空檔,導演通過耳機把希望寄託在董卿身上,但由於導演的誤判,兩分半鐘變成了一分半鐘。 於是,在再次發給董卿的指令中,時間亂七八糟,工作人員都很著急,但董卿卻笑著,以極快的速度整理著語言,將現場的氣氛帶到了極致。 她話音剛落,新年的鐘聲就響了,一秒鐘都沒錯過。 這段話被譽為董卿職業生涯的“黃金三分鐘”。
2012年,來到央視16年的董青已經聲名鵲起。 但也是在這一年,董卿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到百分之百,她沒有了曾經的激情,那段時間還挺痛苦的,就是所有交給你的節目,你都有同樣的感受。 那些娛樂活動——我不知道這樣說好不好——現在有時候看那些節目的時候,還是覺得我只是在做不必要的消費。 那時候,我還遠不知道未來會有《朗讀者》,但我已經知道,有些節目我不想再做了,也不想再這樣重複了。 」
於是,她再次做出了乙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暫停一切工作,出國留學。
在國外的日子異常愉快,董青說,這個過程不能說像重生,就像打磨你的靈魂。 慢慢地,我真的切換到了非工作模式。 是哈文的**之一打破了和平。 哈文邀請董青主持2015年春晚,但董青拒絕了。 但哈溫沒有放棄,“三次拜訪茅草屋”讓董卿感受到了來自組織的信任和需要。 這次回歸,讓董卿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她想找回自己的價值,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6年,董卿接手《讀者》的策劃案,找到了泰麗。 最終,專案獲得一致通過,董青開始身兼數職:贊助、邀請嘉賓、主題起草、文案撰寫、舞台搭建、選樓、燈光布景......“我在準備(節目)的時候哭得更多,我經常看到事情要做,但結果卻不成功,一次又一次,我感覺到為什麼這麼難! 乙個男人坐在地上哭泣,哭完後,他繼續工作。 ”
誰也沒想到,《朗讀者》一播出就受到喜愛,節目中熟知古典詩詞和外國文學的董青,成為網友口中的“真女神”。 誰也不會想到,乙個原本不受歡迎的知識節目會突然走紅。
在節目中,董青穿著幹練的西裝,卻變得更加情緒化。 在採訪96歲高齡的吳夢超院士時,董青幾次哽咽。 當思琴高娃大聲朗讀《寫給母親》時,不迷茫的董卿被深深感動,淚流滿面。
隨著《朗讀者》的成功,董卿的事業再次迎來了新的高峰。 一直不稱讚女兒的董爸爸也發簡訊稱讚女兒:“我終於知道你想幹什麼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從此,董青終於完成了與自己和父親的和解。
有東西可以堅持並為之奮鬥,並在心中感到充實和滿足,這就是生活中的幸福和意義所在。 《朗讀者》第二季結束後,董卿進入了半退休狀態。 很多時候,有些人離開時不是一聲巨響,而是一聲嗚咽。 誰也不知道,2016年春晚結束後,那句“明年再見”裡就不會再有董卿了。
如今,春晚的熟面孔越來越少,老一輩悄然離去,新人也代替不了這個空白。 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無盡的思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但在所有的敘述中,董青只有乙個。 這個人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也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