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了統一戰爭,本來只是半島的內政,但美國為了自己的亞洲利益,肆無忌憚地出兵。
此後,新中國打著抗美援朝的口號,保衛國家也被扔進了韓戰,但身為局外人的蔣介石卻連續三次申請參戰為什麼蔣介石在戰爭中如此活躍? 他的目的是什麼?
1.戰爭開始時,第一次申請
說起韓戰,源頭還得說起二戰後,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朝鮮迎來解放,但因為國際政治因素,朝鮮一分為二,南方由美國控制組成南韓,北方由蘇聯支援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簡稱朝鮮。
在領土劃分時,美國人占領了以農業為主的南部地區,而由蘇聯支援的北部地區人口相對較少,但主要是工業區,因此這種劃分使南韓和朝鮮都感到不滿,戰爭正在秘密醞釀。
在此期間,落後於韓朝的美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不僅沒有阻止戰爭的爆發,反而繼續煽風點火,最終戰爭在1950年6月底全面爆發。
朝鮮軍隊因其裝備而獲得了大量的蘇式**,包括坦克、飛機和波波沙衝鋒槍,部隊數量除了自己招募的新兵和直屬部隊外,新中國還讓5萬具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朝鮮人民解放軍返回祖國,這些參加解放戰爭的士兵無論素質和信念都是一流的, 蘇聯也對他們進行了訓練,完成了步兵和飛機駕駛的訓練,全軍共出動了13人5萬人,可謂是一支強大的軍隊。
另一方面,南韓雖然也被稱為十萬左右的精銳士兵,但這些精銳士兵的構成很複雜,他們中不少是傀儡兵和傀儡警察、學生、壯漢,不僅沒有信仰,而且沒有戰鬥經驗,裝備也和朝鮮有很大不同, 飛機、坦克,朝鮮可以說是南韓軍隊的幾倍。
不僅如此,南韓軍隊的軍官大多是酒袋和公尺袋,作為南韓軍隊的參謀長,蔡炳德竟然是傀儡軍出身,而且還是個重達136斤的大胖子,這種人也能當成這樣的**, 戰局自然是南軍遭到單方面攻擊,全線崩潰,撤退到釜山,就要跳海了。
這時,美軍坐不住了,派出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參戰,仁川登陸後,朝鮮軍隊在裝備精良的美軍面前被碾壓,新中國正式開始參戰。
而就在戰爭剛爆發的時候,遠在台灣的蔣介石非常激動,他覺得自己的光輝時刻已經到來,而這場戰爭是雪中的炭,於是蔣介石立即給李承晚和杜魯門發了一封電報,宣布台灣可以派出3個一支3萬人的戰鬥軍隊前往朝鮮戰場協助美軍參戰,蔣介石還打電話給麥克阿瑟,解釋他的想法和計畫,只是為了安全起見。
當時杜魯門接到情報後,腦袋大了,立刻拒絕了蔣介石,因為杜魯門早就聽說過蔣介石和他麾下的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後期,美軍與中隊是盟友,並沒有運送較少的戰略物資, 結果,這些物資大多落入了四大家族的手中,沒有人關心前線士兵的死活,這種人,這種軍隊在杜魯門看來是沒什麼用處的,同時,如果你蔣介石的軍隊真的有能力, 它不會撤退到台灣,依靠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
其次,這只是一場區域性戰爭,戰爭才剛剛開始,一旦蔣介石介入,事情就會大到大,美國有能力解決這場戰爭,蔣介石不需要插手,不如照顧好他剩下的那塊小地盤。
與杜魯門相反,麥克阿瑟非常興奮,杜魯門想把戰爭限制在朝鮮,但麥克阿瑟卻想把戰爭燒到整個亞洲,為此他非常支援蔣介石的軍隊,但麥克阿瑟畢竟不是**,很快杜魯門的命令就下達給了麥克阿瑟,要求他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越界, 同時給蔣介石打電報,讓他控制台灣,不要考慮其他事情。
當時,蔣介石認為自己的表述不夠詳細,美國人誤判了台灣的軍事實力,於是故意把台灣軍隊的部署和防禦措施整理成檔案公布,但美國還是不允許台灣出兵,蔣介石的第一次求戰很快沉入海中。
在戰爭中,他沒有放棄
韓戰期間,蔣介石曾三次申請出兵參戰,但為什麼被美國拒絕?
在朝鮮戰場上,在彭先生的指揮下,義勇軍迅速打贏了幾場漂亮的戰鬥,所向披靡的美軍損失慘重,美軍甚至一度由攻轉守,韓軍甚至被打倒在地,捂著頭逃跑, 朝鮮戰場的局勢開始朝著有利於志願軍的方向發展。
這時,台灣的蔣介石再次看到了機會,他再次申請派兵讓**進入朝鮮作戰。 這一次,美軍高層沒有立即拒絕蔣介石,也是因為現在情況確實惡化了,美軍打得特別辛苦,現在是需要幫助的時候。
而美國一些高官認為,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和美式裝備的補充,是有一定戰鬥力的,再加上這些國民黨老兵和志願軍以前打過仗,他們作為中國人可能更了解中國人的戰鬥風格,留在朝鮮戰場或許有用, 讓中國人打中國人,肯定比南韓軍隊好多了,免費勞動力也不需要白用。
當時甚至有一些激進分子希望蔣介石派兵到大陸,吸引新中國的注意,讓大陸兩條戰線作戰而且,國民黨軍隊已經被人民解放軍打出了心理陰影,防禦太忙了,無暇顧及自己,怎麼可能還有能力開闢第二個戰場,這種尋死的策略,更何況杜魯門不會批准,蔣介石肯定不會同意。
就在蔣介石以為這次鬧劇,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出發的時候,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報像一盆冷水一樣澆在蔣介石的全身,美國還是不讓蔣介石派兵北朝鮮,讓他的軍隊保衛台灣, 而且照顧好自己勝過什麼,這讓一向堅強的蔣介石有些不堪,美國人也不太相信自己。
其實美國人也有很深的考慮,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看到了志願軍的實力,同時也知道蔣介石為什麼會敗得這麼慘,美軍擁有如此強大的軍隊,簡直聞所未聞,他們打起來也那麼難, 且不說蔣介石的殘餘軍隊被打敗了,如果解放軍把注意力轉向台灣,台灣能不能自保是個問題。
而且,美軍一直被南韓軍隊嚇壞了,萬一國民黨軍隊進入朝鮮戰場,這些中國人不和中國人打仗,把槍口對準自己,那麼他們就不會舉石頭砸自己的腳,同時最重要的是政治原因, 美國保護南韓參戰,蘇聯會不會保護中國也參戰,一旦蔣介石的軍隊參戰,情況會更加復種原因導致美軍最終放棄了讓蔣介石參戰的想法。
在戰爭後期,最後的努力
抗美援朝戰爭後期,美軍被志願軍打敗撤退,為什麼還不同意蔣介石派兵進朝?
戰爭後期,由於麥克阿瑟屢戰屢敗,兵員損失嚴重,國內怨恨沸騰,杜魯門也在關鍵時刻倒地。
當時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得知此事後非常失望,他與麥克阿瑟關係密切,現在唯一與他交談的人已被解雇,他出兵的目標似乎很難實現。
而為了讓國際社會記住蔣介石是誰,加強他的影響力,同時挽回失敗,**大陸**,蔣介石發出了最後的電報,向美國**表示他可以隨時派兵參戰,但這次美國的新**艾森豪果斷拒絕了。 出身於軍隊的艾森豪,是麥克阿瑟軍銜的五星上將,是二戰中美軍的著名將領,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極為準確;艾森豪已經判斷,美軍的失敗已經成為事實,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在談判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蔣介石此時派兵上戰場,不是為了幫助或增加混亂,而是給本來就注定要失敗的戰爭增添一些更不穩定的因素,至於美軍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朝鮮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資本主義的橋頭堡, 而傀儡,保持這種狀態已經是勝利了,反擊戰爭初期的局勢,甚至打到中國,簡直是一廂情願。
這一次,蔣介石也從中看出了,美國的目的也看到了他可憐的地位,他不再是盟友,而是乙個只比李承晚擁有更多自主權的傀儡。
他也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袖,率軍參加抗日戰爭,本來應該能分辨誰在裡面,誰在外面,結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中美鬥爭中, 而國與國之間,作為中國人,他還是要出兵幫助美軍攻殺同胞,出兵與否,都是醜聞、恥辱、背叛,蔣介石晚年也沒提這件事,但有些事情卻不提, 歷史記住了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