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藝術家巴蒂爾 佐利格 諾明(Batyl Zolig Nomin)雙人個展“城市游牧”開幕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21

“城市游牧主義”,蒙古藝術家Batelzolig和Nomin的雙重個展。

策展人:顧振清。

製片人:呂洪榮。

開盤時間:2024年1月31日16:00

日期:2024 年 1 月 31 日至 2024 年 3 月 17 日。

地點: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藍花路6號朱庇特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Baatarzorig Batjargal、Nomin Bold

主辦單位:深圳木星美術館。

技術支援:北京利太空。

執行策展人:朱子傑、丁新華

策展助理:劉星辰、劉宇寧。

展覽執行總監:陳冠恆、凌萍。

展覽執行:李銳、劉嶽。

*宣傳:萬一琪、盧敏倩。

售票操作:盧義軍、謝兆庚。

管理:肖秋霞。

2024年1月31日,Urban Nomad“Battellzolig and Nomin”雙人個展在木星博物館開幕。

2024年1月31日下午4點,備受矚目的雙人個展“城市游牧”在深圳朱庇特美術館隆重開幕。 本次展覽由顧振清策展,朱庇特美術館館長陸洪榮監製,蒙古藝術家巴塔爾佐里格·巴賈加爾(Baatarzorig Batjargal)和諾明·博爾德(Nomin Bold)出席了此次展覽。

開幕式上,策展人顧振清致辭,深入闡釋了“城市游牧”這一獨特主題,並介紹了木星美術館2024年推出的首個“國際工作坊”藝術家駐留專案。 游牧的三個主要要素是牧民、畜群和草原。 在“國際工作坊”計畫中,藝術家從乙個城市遷移到另乙個城市進行短期駐留和創作,藝術家是城市的“牧羊人”。 藝術家們在現場創作的作品,是他們用心吃草的“牛群”。 各種藝術基地,如居民公寓、工作室、美術館等,散布在不同的城市場景中,是藝術家的“草原故鄉”。 在各種國際藝術村、國際藝術展覽交流的背景下,城市游牧成為人類游牧精神與現代文明全球本土化的真實表達和復合體驗,孕育了德勒茲式的文化根莖體系。

開幕式上,諾民在藝術家致辭中對主辦方木星美術館對2024年首屆“國際工作坊”的專業運作表示感謝。 她提到,2024年1月9日,她和巴特爾佐利格從蒙古烏蘭巴托來到深圳,啟動為期24天的木星美術館“國際工作坊”深圳駐留專案。 在博物館和行政策展團隊的策劃、安排和協助下,他們參觀了大灣區多家當地美術館和藝術機構,並與深圳當地的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術機構管理者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 同時,他們還在工作坊創作了多幅油畫、裝置和AIGC**作品,並成功安排了展覽。 在《城市游牧》的開幕式上,眾多觀眾和嘉賓被巴特爾佐利格和諾明作品中的薩滿精神、“騰格里”的概念,以及都市游牧美學所傳達的獨特宇宙觀、文化認同、異域風情和差異化魅力所感染,對作品的內涵和意義產生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共鳴和共鳴。

蒙古語中的“騰格里”是"不朽的天堂",這是蒙古文化中乙個深刻的傳統觀念。 對於乙個漫遊於歐亞草原的民族來說,無邊無際、無處不在的樹冠“騰格里”被蒙古藝術家賦予了獨特的精神意義。 強調四海合一,天人和諧。

1.人類與整個宇宙和諧相處的終極價值,其實就是“騰格”概念的正確含義。 1940年代末,蒙古畫家Nyam-Osoryn Tsultem(1923-2001)開創了一種繪畫風格,他將其命名為“蒙古祖拉格”。 這種風格已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和鐫刻了“騰格里”的文化基因,保護和突出了蒙古人民的文化認同和價值。 從蒙古包教育到藏傳佛教寺院的文化傳承,Nyamu Osorren Tsoletem挖掘和吸收了蒙古傳統藝術中扎納巴扎爾畫派和ikh khüree畫派的文化遺產,並試圖將“蒙古祖拉格”打造成蒙古傳統繪畫的復興運動,走上了一條不僅與正統的蘇聯油畫教育體系背道而馳的藝術道路, 也不同於藏傳佛教藝術。巴塔佐利格和諾明在蒙古藝術與文化大學的蒙古祖拉格繪畫課上由納曼達赫·祖爾特姆(Namandakh Tsultem)教授。 她是尼亞姆的奧索倫·索萊特姆的女兒,也是“蒙古祖拉格”運動的主要倡導者。 2005年從蒙古文考大學畢業後,巴特爾佐利格和諾明成為“蒙古祖拉格”運動的中堅力量。 他們將中國傳統彩墨畫、唐卡、波斯細密畫、歐洲蛋彩畫的手工藝品、材料和配方融入“蒙古祖拉格”,以融合和轉變正規化的綜合方法不斷重新整理創作視野。 他們結合全球反思與歐美消費主義文化批評,將“蒙古祖拉格”作為蒙古當代藝術的獨特文化身份。 2015年,巴特佐利格和諾明參加了土耳其的博德魯姆藝術雙年展,此後,他們又被選入各種國際雙年展,並不斷在國際展覽場館輸出“蒙古祖拉格”藝術,逐漸形成了一種傳播語境下的視覺文化現象。 他們都參加了2015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舉辦的第八屆亞太三年展; 2018年,第二屆銀川雙年展、第一屆廣安田野藝術雙年展在銀川美術館舉辦; 2020 曼谷雙年展,波蘭盧斯調解雙年展,2023 年伊斯坦堡第 10 屆調解雙年展,埃及薩拉丁開羅第三屆 OFF 雙年展。 諾明還參加了2017年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和2019年在巴西舉行的第14屆庫里提巴國際雙年展,成為蒙古最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並將再次參加2024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舉行的亞太三年展。 2024年4月,巴特爾佐利格將參加由蒙古藝術家聯盟組織的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覽,以“蒙古祖拉格”為視覺元素。

據悉,“城市游牧民族”巴特佐利格和諾明的雙人個展將於2024年1月31日至2024年3月17日展出。

2024年1月31日,朱庇特美術館“城市游牧”雙聯個展開幕式上,巴特爾佐利格與諾民策展人顧振清致辭。

2024年1月31日,在木星美術館“城市游牧”雙聯展開幕式上,深圳木星美術館監製、館長呂洪榮致辭。

2024年1月31日,在木星美術館,策展人顧振清主持了巴特爾佐利格與諾敏的“城市游牧”雙人個展開幕式,藝術家諾敏致謝詞。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都市游牧”巴特爾佐利格和諾敏雙人個展開幕式上,參展藝術家巴特爾佐利格現場錄製了視訊。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城市游牧”巴特爾佐利格與諾敏雙人個展開幕式上,策展人顧振清指導藝術家諾敏的油畫《反平行2》。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都市游牧”巴特爾佐利格與諾敏雙人個展開幕式上,策展人顧振清指導藝術家諾敏的裝置作品《蛹》。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在“城市游牧”巴特佐利格和諾敏雙人個展開幕式上,策展人顧振清指導了藝術家巴德佐利格和諾明合作的《尋找露露龍》、《達瓦、公尺亞格瑪、拉格瓦、普雷夫、巴桑、比安波、尼亞曼德和達瓦》和《空巢》三件**作品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在“城市游牧”巴特爾佐利格與諾敏雙人個展開幕式上,開幕嘉賓以藝術家諾民的裝置作品《蛹》為前景,合影留念。左起:朱庇特美術館館長陸巨集榮、藝術家諾敏、藝術家巴特·佐利格和他的次子騰格里、策展人顧振清。

2024年1月31日,在朱庇特美術館,在“城市游牧者”巴特爾佐利格和諾民雙人個展開幕式上,觀眾們精心欣賞了藝術家諾民的油畫《反平行2》。

木星美術館,2024年1月31日,“城市游牧者”之戰佐利格與諾敏雙人個展現場。

2024年1月28日,在木星美術館,“城市游牧民族”巴特佐利格和諾明雙展開幕在即,參與駐留計畫的蒙古藝術家諾民正在繪製丙烯油畫《幸運》。

“城市游牧,尋找人類家園”展覽序言。

溫策展人:顧振清。

靈魂有源頭和目的地。 其實,這個起源和歸宿,都來自於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和精神遺產的故鄉。 元香是乙個比普通家更深、更廣、更形而上的精神家園。 故鄉是人類文明和人文知識的源泉,也是精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最終歸宿。 原國既是過去,也是未來的出口。 故鄉是人類各種源頭長遠的文化原型的源泉,也是各種人文進步和知識生產的價值取向。 故鄉猶如時間潺潺流水,流淌不息,主宰和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序。 人類文明的傳承、轉化、創造、更新,匯集了原故家園水的各種根莖、脈絡、源頭、波浪,不斷演化發展。 在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蒙古藝術家經常討論人類的故鄉,現代游牧文明與城市文化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當代的相遇。

藝術家諾明·博爾德(Nomin Boulder)和巴特佐利格·巴特賈加爾(Batterzolig Batjagar)曾在蒙古草原上唯一的現代城市烏拉巴托爾(Ulabaatar)生活過,他們也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質疑和尋找人類的家園。 蒙古藝術家善於以沉穩、慢節奏、大尺度的格局來應對現代性快速發展的緊迫問題。 對他們來說,在慾望猖獗的消費社會中,每個人都要不斷反思和反省自己,不斷地回到人類的原地。 如何? 它取決於如何挖掘和梳理自己的根本文化基因和文化訴求,正視和認識既有文明發展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蒙古藝術家諾明·博爾德(Nomin Boulder)和巴特爾佐利格·巴特賈加爾(Battelzolig Batjagar)認為,通過藝術創作的實踐,我們可以追溯人類的起源,我們可以回到游牧文明的精神家園,即我們可以不斷尋求和探索天人合一。

1.人與生物圈和諧相處的終極人類價值。 蒙古藝術家善於在作品中自由運用來自不同文化體系的象徵性文字和隱喻語義。 他們往往將形式語言的創新與迭代視為一種文化意識,著力於喚醒和整合歐亞大陸薩滿文化基因的國際根莖系統,振興和拓展游牧文明傳統的符號學圖騰與當代藝術譜系的交匯點,持續參與博伊斯等國際藝術家開展的當代藝術實踐, 理察·朗、蔡國強、黃永平等,對當代藝術文字的本土語境進行重新整理和改造。源自人類精神故鄉的各種符號學譜系,引導著人類想象力的不斷拓展和認知結構的不斷公升級。 從本質上講,無非是人類思想的不斷解放和知識生產的不斷革新,而不是保守不完全的思想行為規範造成的各種思想壁壘和審美惰性。 對全球多元文化主義及其符號學譜系的挪用、借用、消化和整合,使蒙古藝術家不僅繼承和超越了自己的傳統,而且在梳理和整合人類文明的各種知識體系中,擁有了他們所體驗到的深刻的文化自信。

參展作品:

Nomin Boulder,《運輸》,2024,布面丙烯,200 x 200厘公尺。

在諾敏的油畫《幸運》中,借助蒙古族傳統的生死輪迴觀念,骷髏船和彩雲襯托的歡樂骷髏舞,表達了平行宇宙的景象。 在藝術家的意識深處,薩滿附身儀式的思維慣性和藏傳佛教的生死觀依然被繼承下來,似乎影象文字延續著一種源自自身經驗和知識模式的真色輸出。 生活在當前地球村的網路社會中,每個人總是遭受著自身感知系統、遷徙範圍、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的認知侷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知識不足和資訊過載的困境。 藝術家Nomin也不例外。 由於人類的智慧和認知能力遠遠沒有窮盡世界上存在的事物的總量,所以所謂的良知和真知也是有限的。 事實上,在不同社會、國家、社群、不同時代的圈子裡,每個人的認知結構也存在著不同的有限邊界。

Battelzolig Batjagar,《大閃電》,2023,布面丙烯,300 x 200 厘公尺。

Battelzolig Batjagar的細節,《大閃電的細節》,2023年,布面丙烯,300 x 200厘公尺。

蒙古藝術家巴特爾佐利格的油畫《大閃電》的名字讓人想起成吉思汗指揮的蒙古騎兵橫掃中亞國家的征服戰爭。 當時,蒙古騎兵馳騁在歐亞草原上,速度快如閃電,突然像天兵、天將一樣降臨,讓人心驚膽戰,故被稱為“大閃電”。 在他的作品中,巴特佐利格將一種跨文化的思維方式帶入了當代的“蒙古祖拉格”繪畫體系。 他以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方式繼承了蒙古的傳統文化DNA,代表了蒙古藝術家在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時代所面臨的挑戰。 藝術家不僅要解決自身文化環境中的矛盾和衝突,更要完成從過去的蒙古繪畫到當代蒙古祖拉格繪畫的過渡。 在巴特爾佐利格的作品中,傳統栩栩如生。 他經常以平面視角描繪蒙古山地景觀、傳統圖案和豐富的意象,讓人想起蒙古著名藝術史學家巴爾杜金·沙爾(Baldugiin Shar,1869-1939)委託創作的兩件作品,《冬宮》和《蒙古的一天:秋天》。 巴特爾佐利格的畫作描繪了薩滿教和佛教的神靈、聖人、英雄、武士、牧民和各種馬匹,但場景中也有許多看似陌生的元素,類似於外國入侵者。 比如公尺老鼠、打領帶的捕食者、太空人、小丑、藝術家等等。 巴特爾佐利格筆下的公尺老鼠看起來很可怕,有著瘋狂的眼睛和調皮的表情,經常在畫中佔據佛教神靈的位置。 他將公尺老鼠視為在世界各地傳播西方文化的使者。 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公尺老鼠了解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 公尺老鼠的出現,讓全球消費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面對全球資本主義的不平等競爭和消費社會流行文化的壓力,巴特爾佐利格用獨特的傳統敘事,講述了傳統文化復興的故事。 通過“蒙古祖拉格”畫作,他試圖重新審視文化根源,恢復在蒙古社會中扎根的古老而基本的哲學思想,並在它們永遠消失之前將其傳遞給下一代。

Battelzolig Batjagar,X Space,2024,布面丙烯,80 x 100 厘公尺。

巴特爾佐利格的“X-Space”就是在油畫的平面上創造乙個二維和三維的視覺錯覺空間。 一些金色的物體從上帝的角度疊加在前景中,形成了觀察世界的窗框。 在窗戶內,只有一組抽象的幾何結構。 或許,這幅畫的純黑色背景暗示著一種黑洞的事件視界,一切都出現在虛無之前,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形成了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方法。 最終,一切都將回到熵增宇宙的虛無主義終結。

Nomin Boulder,群組,2024,布面丙烯,80 x 100 厘公尺。

描述:在諾民油畫《群》的畫面上,乙個多維結構由20個正方形模組組成。 在廣場之間,有許多無序的、沒有方向的電線桿、天線桅杆和無數相互牽連的平行線。 這些細長的線條,代表著網路,更重要的是代表著社會人際關係,幾乎是亂七八糟的。 它們向外傾斜,時而稀疏,時而密集,就像一張四面八方相連的人造蜘蛛網,缺乏標準化,覆蓋了整個畫面。 沒有人知道資訊和能量來自哪裡或來自哪條線路。 在前景中,一些長著翅膀的紅色條紋精靈似乎懸浮在所有方塊之上,格格不入,上下起伏,沒有界限。 Nomin的象徵性視覺文字中提到的模組化、程式化、同質化的現代世界,無疑是反烏托邦的視覺隱喻。 正是這個生存模組的數字再現和海量衍生,不斷遮蔽著自然資源,吞噬著世界的煙火,讓許多有著游牧基因、嚮往草原般自然生存環境的都市人都成為了狹小空間牢籠中的精神孤島。

Nomin Boulder,Anti-Parallel 2,2023,布面丙烯,200 x 150 厘公尺。

諾敏的“反平行”系列油畫,利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女神**萬物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制約的關係,再用代表十二生肖的孩子來代表人的生命和繁衍中血與運的相互關係。 五行、十二生肖,尤其是遮住女神天眼的神秘黑蝴蝶,這些代代相傳的民間文化傳統根源符號,在諾敏油畫意象文字的邏輯演繹中反覆出現。 其實,這是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借用,對與自身文化身份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基因進行分析、解構和重構。 她用一系列虛構的女神形象,在自我映象的反射中不斷再現和演化,對蒙古騰格里概念和藏傳佛教二元體系的各種符號和概念體系進行替換、指涉和關聯,從而從蒙古傳統繪畫的源頭對一系列經典形象和圖式進行重新整理、延伸和重新定義。

Nomin Boulder,盒子,2023,布面丙烯,50 x 50 厘公尺。

Nomin的“盒子”系列中的骷髏代表著屍林之王。 屍林之主經常出現在唐卡中,是佛像盛樂金剛和空母的不常見**。 屍林之主向眾生展示的,是生命的最終結果,是一根白骨。 屍林之主用骷髏的形象告訴眾生,世間沒有永恆之物,人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眾生不懂無常的緣由,執迷其中,最終導致輪迴之苦。 蒙古藝術家經常以屍林領主為主題作為表現主題,以啟迪人們放棄永久執著,尋求智慧和解脫。

Nomin Boulder Chrysalis,2019 年,棉布,尺寸可變,一套 14 件。

諾敏2019年的《蛹》系列是她努力研究人類感知系統的內涵和規律性,並澄清視覺實證主義在現實表現藝術中的謬誤的結果。 在諾敏看來,人類的五感感知系統不是一面純粹的鏡子,它無法反映到大腦意識的外部客觀世界。 由於生存本能,人類的感知系統本身總是以先天的邏輯格式處理外部資訊。 光波通過視覺加工成亮度,波動通過聽覺加工成聲音,形式通過嗅覺和味覺加工成味道。 由於人類知覺系統的內在規定性,知覺通道的主體性總是被扭曲、變形,轉化為外在事物的本質。 這種重構的知識使得我們無法觸及客觀世界的真相。 基於對感官經驗的質疑,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哲學家調動了意識形態和意識的精確邏輯推理能力,獲得了把握和解釋世界的理性概念,從而產生了西方知識社會中“眼見為實,思才信”的哲學邏輯思維模式的主導概念。 《金剛經》中有幾句話代表了大乘佛教的無上智慧:“一切表象都是假的; 如果你看到彼此不一樣的東西,你就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這些話也是對“眼見為實”的直接感官體驗的拒絕。 Nomin的“Chrysalis”系列是數十個防毒面具的集合,這些防毒面具是從自己穿的針織毛衣上拆下來的,重新編織和拼貼。 這些口罩質地柔軟,主要由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混合而成,色彩豐富,風格多樣,裝飾有各種傳統吉祥符號和民間圖案,適合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使用者。 在諾敏看來,防毒面具不僅是一種防止超限戰爭衝突和街頭衝突的裝備,更是一種抵禦霧霾和汙染的防護裝備,更是乙個孤獨修煉者的道具。 任何經歷過它的人都戴上了像諾明的“蛹”這樣的防毒面具,會立即遮住他或她裸臉的所有特徵,使自己成為乙個難以從外界識別的無臉人。 同時,這種面具也牢牢地阻擋和阻斷了體驗者自身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嘴唇等感官的部分感官通道,讓人們能夠更完整、更直接地面對自己,觀察自己。

Nomin Boulder,Chrysalis,2019 年的細節,羊毛,棉,尺寸可變,一套 14 件。

亞洲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傳統,通過與世隔絕、從牆上撤退,甚至閉上眼睛和耳朵、齋戒和清理山谷來獲得啟蒙。 對於Nomin來說,從業者與世隔絕的經歷就像昆蟲“蛹”進入了一種存在狀態。 通過乙個身體自我隔離的過程,他們驅使自己的意識進入一種“化蛹”狀態,不再對任何外界資訊和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從而獲得一種極度孤立和自我存在的體驗。 Nomin的作品《Chrysalis》中展示的可穿戴道具,可以幫助體驗者盡可能地封閉自己的各種感知通道,否認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獲得的外部世界的直接知識,放棄感官體驗,純粹向內走,感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他人的存在。 乙個人一旦感知到自己固有的規定性,感知到自己存在的內涵,就會發現他的存在與微觀物質存在和巨集觀存在之間的關係。 騰格爾主義的天人歸納論強調,它也是天、地、人的結合。

1.相互聯絡,相互滲透到相互聯絡的地步。 天人歸納理論是蒙古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將物質內涵的演化與宇宙時空的延伸和人類文明的延續聯絡起來,形成宇宙觀與人文世界觀的匹配契合。 諾敏關注人性的演化、成長和蛻變,其實就是以自身為樣本,通過思想上精準的邏輯思維,把握萬物的演化、成長和蛻變。 因此,諾敏試圖提醒世人,只有觀察和洞透人類的內涵,認識和把握人類生存的狀態和處境,才能真正確立人類在自然界、宇宙空間中的位置。

Battelzolig Batjagar + Nomin Boulder、Dawa、Miagma、Lagwa、Pref、Basan、Bianbo、Nyamander 和 Dawa(d**aa、myagmar、lha**a、purev、baasan、byambo、nyamand 和 d**aa),2019 年,**單通道監視器,9 分 44 秒。

D**AA, Myagmar, LHA**A, Purev, Baasan, Byambo, Nyamand and D**AA (2019) 是 Battelzolig 和 Nomin 的合作作品,展示了蒙古傳統中獵狼和薩滿教崇拜的影象。 在蒙古語中,d**aa、myagmar、lha**a、purev、baasan、byambo、nyamand 的意思是一周。

一、二、三、四、五、六和日,重複一周的迴圈,代表乙個恆定不變的時間週期和宇宙的規律。

Battelzolig Batjagar + Nomin Boulder “Empty Nest”,2019 年,**單通道監視器,4 分 52 秒。

Battellzolig 和 Nomin Boulder 的動畫視訊“空巢”是 60 幅描繪墮落天使各種形象的小草圖的動態呈現。 影象中的60個正方形影象按照一定的模式逐漸浮現。 成群結隊的墮落天使就像昆蟲一樣,不停地拍打著翅膀,在夏夜的紗窗上嗡嗡作響,直到它被填滿。 在《空巢》的60幅影象中,門窗的意象後來出現,暗示了人與環境之間扭曲的關係以及相應的生態困境。

Battelzolig Batjagar + Nomin Boulder,《尋找 Luu Dragon》,2019 年,AIGC**,單通道監視器,1 分 20 秒。

Battellzolig 和 Nomin 的“In Search of the Luu Dragon”是他們使用 Stable Diffusion 技術創作的第一張 AIGC 影象。 藝術家使用幾張透明的石頭狀晶體和在草原上展示的織物恐龍裝置**的特寫影象來訓練 AI 模型,直到 AI 生成 1 分 20 秒的虛擬影象。 在視訊中,乙個小型恐龍玩具的形象和水晶相互疊加和融合,就像超現實電影中恐龍蛋正在孵化的子鏡頭場景一樣。

關於藝術家 Baatarzorig Batjargal。

巴塔爾佐里格·巴賈加爾1983年出生於烏蘭巴托,在烏蘭巴托蒙古文藝大學學習美術。 他是蒙古藝術家聯盟的重要成員,藝術家巴特爾佐利格(Batelzolig)專注於蒙古文化遺產在不同歷史變遷中的保護和喪失。 他對媒介和主題的選擇反映了對1930年代蒙古根源和文化傳統的割裂以及1990年代後資本主義和商品化的影響的擔憂。 巴特爾佐利格從藏傳佛教儀式中收集了木製和金屬裝飾品,這些裝飾品是蒙古包中游牧家庭的傳家寶,他用它們作為繪畫的工具。 他通過在這些文物上繪製蒙古肖像來保護蒙古文化遺產。 巴特爾佐利格批判性地反思了蒙古經濟轉型期間發生的變化,諷刺地審視了傳統文化與全球消費主義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將當代消費文化景觀、符號和蒙古歷史片段並置在一起。 2015年參加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舉辦的第八屆亞太三年展; 2018 銀川美術館“第二屆銀川雙年展”; 2020 曼谷雙年展,2023 第三屆開羅 OFF 雙年展,埃及薩拉丁城堡。

藝術簡介 Nomin Bold。

蒙古女藝術家諾敏·博爾德,1982年出生於烏蘭巴托,2005年畢業於蒙古文藝大學。 受古代宗教文化基因的影響,受國家機構委託,諾敏利用蒙古和佛教藝術的當代轉型和美學立場來討論當代問題。 她接受過傳統繪畫方法的培訓,並通過將考古發現和複雜的神靈影象融入她的藝術作品中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 她現在使用符號繁重的顏色和圖形來質疑日常價值。 她通過將世俗社會中的人們置於眾神的世界來研究財富、政治、自然和人際關係等主題。 她的目標是取代當前的習俗,並鼓勵觀眾從蒙古古代歷史的角度評估文化規範。 她是蒙古藝術家聯盟的成員。 他被授予2015年美國Krasner-Pollock**格蘭特獎。 2015年參加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舉辦的第八屆亞太三年展; 2016年,參加日本名古屋“彩虹大篷車”愛知三年展;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德國,2017年; 2018 銀川美術館“第二屆銀川雙年展”; 2020 曼谷雙年展,2023 第三屆開羅 OFF 雙年展,埃及薩拉丁城堡。

海報。

相關問題答案

    夜來香可以在藝術家的作品中“中毒”,訓練有素的人工智慧甚至更糟

    故意毒害他人在道德上從來都不是正確的。但是,如果辦公室裡有人一直偷你的午餐,你不會做一些小小的報復嗎?對於藝術家來說,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以保護他們的作品不被用於未經同意的 AI 模型訓練。選擇退出請求和無抓取 依賴於人工智慧公司的良心,但那些有利潤意識的人很容易忽視這些措施。對於大多數依靠社交 獲...

    泰國藝術家Thanakorn Chaijinda水彩作品欣賞

    泰國藝術家 Thanakorn Chaijinda 以其細膩而富有情感的水彩畫而聞名。他的作品充滿了生活的色彩,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溫暖。Thanakorn Chaijinda對色彩的運用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他善於利用水彩的特點,生動地表現色彩的層次感和通透性。在他的畫作中,色彩不僅用於裝飾...

    Salel藝術家閆曉楠 少兒鋼琴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年月日,長春 鋼琴城迎來專題講座。閆曉楠先生,Sailore藝術家,文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 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為老師們帶來了精彩的少兒鋼琴啟蒙教學課程。閆曉楠老師在講座中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她強調了啟蒙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兒童鋼琴教學中,如何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瑞典藝術家約翰(EHN)KYNDBORG的風景油畫

    約翰山水油畫是瑞典藝術家約翰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創作的一類油畫。這些作品經常描繪瑞典的美麗風景 田園風光和城市景觀,展示了約翰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約翰的山水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的作品色彩豐富,線條流暢,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在他的畫作中,樹木 草地 河流 山脈等元素被賦予了生命力,使觀者...

    秘魯藝術家阿爾伯特·林奇油畫《遐想》欣賞

    在這幅畫中,一位年輕女子成為主角。她的紅髮和橙色的衣服非常搶眼,與面板白皙的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色彩組合讓人感受到畫作的溫暖和柔和,彷彿女人是乙個美麗的夢。女人的雙手交叉在胸前,表現出一種虛弱和無助的感覺。她的眼神有些迷茫,好像在想什麼,又或者說她在追什麼。這樣的表達方式,讓人想要了解她的內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