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偉, 通訊員 肖曉, 吳江仔, 彭明強
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大沙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西南部,距市區56公里,既是開平市最偏遠的山區、革命老區、水庫安置區,也是重點水源保護區和生態開發區。 全鎮總面積22062平方公里,其中250,000英畝,林面積2170000畝,生態林面積1120,000英畝。 現有村委會14個,社群居委會1個,自然村148個,總人口3個30,000人(包括來自水庫的7,600多名移民)。 近年來,大沙鎮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積極踐行“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通過不斷轉型、不斷努力,走上了產業生態、生態產業化的新路子。
厚厚的生態背景交出綠色答題紙
開平市大沙鎮,地處“武夷”第一峰天祿山東麓,擁有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先後榮獲“國家森林村”、“嶺南生態氣候象徵城市天然氧吧”、“廣東森林小鎮”、“廣東十大茶城”、“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等稱號, 坐擁優越的生態資源,大沙鎮以生態“綠色含量”提公升“含金”發展,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動力”。
為充分挖掘利用大沙鎮生態資源,大沙鎮加快培育建設“大沙優秀產品”行政區品牌,整合該鎮茶、水、蔬菜、水果、大公尺、花卉等生態產品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鮮明的大沙優質產品, 以品牌建設有效提公升大沙生態產品價值,引領綠水青山最佳價值向高回報現實的轉化。“大沙優品”產業集群黨委深入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成立茶葉協會黨支部、果葉協會黨支部,建成天路仙源黨建示範園區,強化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培養12名黨員成為崗平村茶皇柑種植帶頭人, 大沙鎮和20名領導成為黨員,41名黨員成為崗平村黨支部。崗平村村民平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在採茶泡茶的繁忙季節可達6000至7000元。“大沙優秀產品”產業集群黨委榮獲江門市“僑資先鋒”兩個新建黨建示範點。
此外,在大沙鎮轄下的14個村中,有6個村開展了大規模的茶葉種植,帶動了3000多名涉茶員工,在鎮內種植了12000多畝茶樹,並成功推出了“大沙”、“天祿仙源”、“大沙紅”、“崗平茶”等多個茶葉品牌,推動了該鎮“綠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大沙河水庫,黨員幹部依託水源保護區良好的天然水源和濕地生態,不斷探索發展“水經濟”,“年度魚王”價值33萬元,生態綠蝴蝶遊致富。 截至2023年,“大沙有品”已完成銷售額近1000萬元,產品品類數量增至23個,生產基地(一級商戶)由最初的3個發展到15個,成功舉辦2023年“大灣區百魚爭一戰”漁節,並積極參與“三品一標”年貨節、地理標誌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廣東省工業助力大沙村振興。
擦亮生態名片,釋放綠色紅利
大沙鎮最令人難忘的是水國山村的風情。 大沙之地,山河隱村,村與山河相連,蘭坑萬梅盛開,幽香飄盪,藍天下田園稻的芬芳讓人不自覺地流連在大自然的風光中。
大沙鎮麗雄村,毗鄰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良好。 近年來,力雄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發展理念,不斷凝聚幹部群眾力量,優化人居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為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集體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建立“黨組織+村幹部+鄉賢理事會”治理模式,推廣應用“數字村”積分體系,定期舉辦“鄉村振興讓我們談談”活動,不斷調動幹部群眾力量,推動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穩步推進。
在優化人居環境方面,力雄村進一步推進“四好鄉村道路”建設,自然村實現了“五環五有”。 其中,聯心村、大塘面村等村的硬底巷道硬底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在村內主幹道和村面安裝路燈,實現村內道路的“硬化”和“亮化”。 結合人居環境的改善,力雄村在美麗村落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動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 立雄村依託毗鄰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移民的歷史文化沉澱,引進開平市天祿山旅遊發展一流運營團隊,開展以村為本、系統化、多維度的鄉村資源規劃運營。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設施完善的美麗鄉村,成為“山河生態家園”的生動註腳,也成為力雄村鄉村旅遊發展的“金鑰匙”。 搭上了鄉村旅遊“搭便車”的荔雄村村民,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今年春節期間,位於大塘麵片區的岳湖露營基地將正式開業,總投資300多萬元,建設工期近兩年。 村民陳洪芬說:“希望力雄村能建設得越來越好,吸引更多投資,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讓農民分享紅利。 “圍繞2025年實現集體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上的目標,力雄村將繼續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讓好山、好水、好空氣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力雄村黨支部書記梁玉成表示:“力雄村將以成功入選廣東省'百萬千工程'首批典型村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土地等資源的轉移,實現農民的集約化管理。 並增加農民的收入。 打造集茶旅遊、文旅、農業旅遊於一體的優質鄉村旅遊線路,打造“觀山觀水、品茶賞花”生態旅遊品牌,打造宜居宜居、宜行、美麗鄉村。 ”
吸引人才回鄉,添磚加瓦
大沙鎮最令人感動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鄉創業,緩解思鄉之情。 大沙鎮以“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著力將生態環境建設與綠色產業相結合,出台多項扶持政策,真正打造了一批大沙新興特色品牌,讓年輕人找到鄉愁和歸屬感。
春天踩在花海,夏天賞荷花,秋天聞公尺白鷺的香味。 這是大當面村一年四季的詩意。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廣東省“百縣千鎮千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實施,大塘面村已從曾經的水庫流動村轉變為集觀光、綠色農業、自然教育、生態保護、文化創意、特色產業於一體的鄉村生態社群。 遊客來了,發展機會也來了。 2020年,他和妻子選擇回到家鄉開發,用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手藝做私人食品生意。 和謝福強有同樣想法的還有熊雪雁。 自2009年結婚以來,她一直與丈夫在其他地方工作。 看到大塘面村作為生態旅遊村越來越好,遊客越來越多,熊雪巖也選擇在2020年回村發展。 “回村里可以掙錢,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 她說。
在大沙鎮黨委的支援下,大塘面村建成了村民市場,成立了村民市場股份合作社。 “市場以村民持股的形式運作,把村民的資金變成股份,讓村民成為股東,解決了過去分散經營的弊端。 大沙鎮鎮長謝景鵬表示,一期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參股,共籌集運營資金25萬餘元,用於策劃銷售大沙當地優質農產品、周邊中藥材、大唐面涼茶、時令食品等。 熊雪燕成為村民市場股份合作社負責人,負責村民市場的運營。 “2020年村民市場將有分紅,當年分紅1000元以上,2021年1500元,2022年1700元。 經過3年的投資,村民們已經賺回了股份。 她說。 目前,村民市場年營業額已超過46萬元,2022年村民群體集體收入為175萬元,帶動全村農家樂、民宿、土特產零售等業態增收100多萬元。 近年來,大當面村成功舉辦了花田會、向日葵花海夏日園林會、稻田詩書集、“浪漫花海”格桑花節等活動,知名度持續提公升。 村民利用閒置房屋經營私人餐館、糖水店、食堂、民宿等,返鄉的年輕人也紛紛將咖啡、燒烤等業態引入村里,村里生意興隆。
在大沙鎮黨委書記吳偉鵬看來,大塘面村變化的背後,起著帶頭作用的是基層黨組織。 近年來,大沙鎮積極推動黨組織向村民團體層面延伸,在條件成熟的村民團體中建立黨組織,加強黨對基層工作的領導。 大沙鎮村民小組第一支黨支部在大塘面村成立,現有黨員12人,預備黨員1人。 “通過組織青年,大塘面村才能有今天的發展,可以說黨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衛鵬說。
改善基礎設施,讓生活更環保
大沙鎮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 近年來,大沙鎮不斷完善鄉村生活服務設施,補齊不足,改善居住環境,讓村民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 一系列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讓大沙鎮除了古樸之外,更加現代化,並引入了城市“人性化”的生活模式和優質的設施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通過爭取上級資金支援,動員社會資本和鄉鎮資金捐贈,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推動“橋查鎮”建設,打造全省美麗圩田鎮典範。 主要用於鎮周邊主幹道及沿線介面的公升級改造,包括鎮內老建築外立面改造、道路由白變黑(帶線)、行人路鋪裝、混凝土路面修復等,包括道路交通、排水、電氣、綠化等工程, 現在專案已經完成。同時,做好“路長制”工作,組織了全鎮所有鄉鎮公路的四次大規模養護,在市交通局和地方公路站季度考核中被評為良好等級。 大力優化農村基礎設施,完成西灣村委會頭村水皮高質量修復工程、三察塘水庫大壩頂端防洪路改道和混凝土鋪設工程、嘉水村委會梁田水皮、麒陵水皮渠修復工程, 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修復,緩解白沙、大塘、大沙三個村委會春耕缺水問題。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工程,按照每戶一檔、每村一本賬的要求,建建簡便公廁8座,改造5座廁所,建立鎮村廁所改造台賬。 完成6個水庫安置村環境整治工程,力雄村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雙百、農村黑臭水整治率,提前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清澈的海水和鬱鬱蔥蔥的山巒編織出一幅絢麗的畫卷,譜寫了生態賦能譜的新篇章。 大沙鎮繼續踐行“兩座山”理念,堅定堅持發展與生態“兩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積聚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源源不斷釋放生態活力,打造綠色發展示範區, 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紅利”,走上生態經濟協調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