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新聞分享聯盟 鄞州 蔡夢珠 通訊員 陳立強 鄭博文 記者 王波.
只有 07公釐寬的竹片編織出沙夢海筆下的“龍”字。 這兩天,這件精美的作品作為龍年非遺作品在鄞州、北崙等地展出,這件特別作品的作者是90後寧波非遺傳承人葉尚傑。
說起葉尚傑,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爺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傳承人葉良康。 葉良康16歲開始織實用竹,2009年6月,葉良康被評為鄞州區首個手工藝竹編代表專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因為爺爺,葉尚傑的童年可以說是被竹編“包圍”了。 2015年,葉尚傑開始跟著爺爺學習竹編,至今已有8年。
圖為葉尚傑創作竹編。 記者攝。
說到接過接力棒,葉尚傑的想法很簡單:“我要像爺爺一樣,從心底裡繼續保護這門傳統工藝。 ”
然而,守衛的過程並不容易。 前三年,葉尚傑一直在重複練習,從最基礎的編織和圖案開始,然後逐漸過渡到學習立體編織。 沒有成就感,沒有作品,沒有同齡人的社交圈,這讓他一時間感到無聊和孤獨。
2017年開始,葉尚傑逐漸擁有自己的作品,先後加入寧波春雷計畫人才、浙江省新豐計畫後備人才、省文藝協會。
如今,葉尚傑的代表作《兒童紅妝》《福祿素喜》入選省級獎項和長三角優秀精品展,竹編工藝也為更多人所熟知。
去年5月,浙江召開全省鄉村人才振興推進會暨省職業教育大會,首次提出實施《浙江省綠領培育行動計畫》,將全省農農產業一線的種植育種服務專家、農村電商人才和鄉村工匠統一為“新農戶”。
圖為爺爺葉良康指導孫子葉尚傑。 記者攝。
葉尚傑成為其中一員,他延續了祖父對竹編技藝的熱愛,也向大眾詮釋了這些物品背後的文化,並結合時代,不斷創新。
每週一,葉尚傑總喜歡窩在自己位於塘溪鎮東山村的工作室裡,砍竹子、劈條子、構思、設計、織布、上色、上漆。 在他的手下,每一根竹子最終都變成了一件竹製工藝品。
這些天,葉尚傑還在創作新的竹編作品,這是沙夢海先生筆下的又乙個代表性的“龍”字。
和展示的一樣,這次他仍然使用 07公釐寬的竹片。 “原來的難點在於印章的準備,採用彩織和碎絲織工藝,現在字型比較難,尤其是筆墨的製備,但是省略了印章,所以整體難度很接近。 葉尚傑說。
圖為葉尚傑編纂的沙夢海寫的“龍”字。 記者攝。
在葉良康看來,自己的孫子葉尚傑是乙個敢於“破圈”的年輕人,在傳承竹編技藝的同時,也為竹編技藝注入了現代多元的文化元素,讓“老傳統”煥發出“新活力”。
為了在行業內找到“破竹”之路,葉尚傑從原有的傳統竹編工藝發展到更精緻的裝飾工藝,進行了個性化創作,如竹袋、竹裝飾畫、竹吊墜等,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讓大眾看到了傳統竹編新時代的活力。
葉尚傑坦言:“作為年輕一代,我正在'啃'老一輩的手藝,在實現創業夢想的同時,也是對非遺的重新探索,可以說是雙向共贏的選擇。 ”
圖為葉尚傑的竹編作品。 記者攝。
現在,葉尚傑不僅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非遺“守護者”藝術家,更希望將非遺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 他經常將竹編工藝帶入校園和社群,普及竹編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竹編技藝。
有同行稱讚他有像爺爺葉良康那樣的工匠精神。 不過,他謙虛地表示,工匠精神在他心中是乙個非常高的高度,他會繼續探索。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