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合作還是對抗 歐盟正處在對華關係的關鍵十字路口

Mondo 汽車 更新 2024-02-02

特約撰稿人李洋、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江田。

歐盟近日以“技術原因”為由,中止了與中國在世貿組織(WTO)就所謂“立陶宛經濟脅迫”的爭端,按下了歐盟自2022年1月以來單方面啟動的訴訟程式的“暫停鍵”。

然而,歐盟仍在以“去風險”的名義推進一些經濟安全政策:1月24日,歐盟發布了“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畫”,以加強對敏感技術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出口管制。 歐盟中華總商會批評此舉可能影響中國企業在歐洲的發展及其在歐洲投資的信心。 英國《金融時報》1月27日披露,歐洲太陽能製造業面臨的生產危機,正促使歐盟考慮對中國光伏企業設定壁壘。

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壓艙石”,2024年中歐關係將走向何方:更多合作還是更多對抗? 《歐洲行動》文章稱,歐洲正處於對華科技和經貿政策的十字路口。

訴訟被叫停,因為“獲勝的機會接近於零”。

根據1月26日發給成員國的通知,歐盟於1月25日要求世貿組織處理爭端的專家小組“立即暫停對中國的訴訟”。 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中止期限不得超過12個月。 如果歐盟選擇在截止日期後不恢復訴訟,則爭端將結束。

針對歐盟決定中止世貿組織與中國的爭端,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表示,“這是出於技術原因採取的程式性步驟,與對擬議書面呈件中涉及的某些要素的評估有關”。 美國政治新聞網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歐盟方面的一名律師認為,“現有證據不足”。 立陶宛***還表示,歐盟有權“在其職權範圍內主動做出決定和解釋”。 立陶宛維爾紐斯工商會主席Besagirskas告訴**,歐盟停止了爭端,因為“獲勝的機會接近於零”。

近年來,立陶宛頻頻炒作涉台問題,不斷挑釁乙個中國原則底線。 2021年8月,立陶宛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的名義設立“代表處”; 同年11月,台灣當局不顧中方的嚴正**和多次交涉,獲准設立“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 這導致中方宣布將兩國外交關係降級為臨時代辦級別。

2021 年 12 月,立陶宛*** 表示,中國海關可能已將立陶宛從該系統中刪除。 2022年1月,歐盟就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做法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美國隨後不耐煩地給中國貼上了所謂的“經濟脅迫”的標籤。

對此,中國商務部、**等國家一再指出,中國對立陶宛的所謂“脅迫”純屬無中生有,黑白顛倒。 中立的爭端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經濟性的。 中方提醒歐方明辨是非,警惕立陶宛劫持中歐關係的企圖,勸說立陶宛同其他歐盟成員國一樣,履行同中方建交時作出的政治承諾。

中國與歐盟進一步加強對話的條件已經具備。

有分析人士表示,歐盟暫停對華爭議訴訟,可視為雙方緊張局勢正在緩和的積極訊號,有望尋求通過談判解決分歧。 在世貿組織框架下,這方面是有先例的。

2023年11月,在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前夕,中澳雙方在WTO框架下就酒、風塔等世貿組織共同關心的爭端進行了友好磋商,並就妥善解決達成共識。 同年3月,南韓和日本決定暫停WTO爭端解決程式,並就出口限制進行磋商。 隨後,韓日兩國領導人互訪,兩國重回出口優惠待遇“白名單”。

從近期中歐互動來看,雙方已具備進一步加強對話的條件。

首先,中國和歐盟領導人將在2024年伊始延續前一年的良好互動。 2023年12月,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公尺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來到中國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將中歐高層交往推向高潮。 今年1月11日,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首相德克羅訪華,成為今年首位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歐洲領導人。 1月14日至1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應邀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並對瑞士和愛爾蘭進行正式訪問。 1月27日,中法兩國領導人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紀念中歐高層密切交往凸顯了中歐合作的重要性,為兩國關係發展提供了政治指導和動力。

其次,中國近期持續優化簽證政策,對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士、愛爾蘭等7個歐洲國家給予單邊免簽,彰顯了對外開放的決心。 香港亞太**評論說,這是中國深化中歐合作的舉措。

第三,受俄烏、巴以地緣政治衝突影響,歐洲自身經濟正遭受高通脹和能源短缺的困擾。 《紐約時報》1月30日稱,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專家小幅下調了歐元區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這促使歐盟尋找一種能源來提振經濟。

更值得關注的是,歐盟暫停在世貿組織對華爭議的訴訟,也離不開其成員國的主流意見。 立陶宛炒作涉台問題,要求歐盟“背書”,已經引起許多歐盟國家的不滿。 中國香港的《南華早報》1月27日稱,歐盟內部一些強大的成員國認為,立陶宛為了自己的私利挑起了不必要的爭端。

中歐關係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相互承認。

我認為,中歐關係上台以來呈現上公升態勢。 今年1月25日,2022年12月就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的傅聰大使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坦言,中歐關係也面臨一些挑戰。 “'去風險'戰略已經阻礙了中歐關係。 我們完全理解歐方加強經濟安全的願望,但問題是邊界在**? 您如何平衡經濟和安全? 歐洲過去一直是全球化和自由經濟的堅定擁護者,但今天,坦率地說,它更加內向和保護主義。 這對歐盟不利。 ”

傅聰認為,經濟問題只是表象,當前中歐關係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相互理解。 關於歐洲地緣政治衝突的討論很多,說到中國,往往是基於誤解。

自2023年6月歐盟發布《歐洲經濟安全戰略》以來,歐盟的對華政策一直在向所謂“去風險”靠攏。 今年1月推出的“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畫”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出來的。 該計畫提出了五項新措施,包括:修訂外商直接投資審查規定,加強對外商投資風險的監測和評估,對影響歐盟安全的兩用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支援無人機、衛星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加強歐盟和國家層面的科研安全。 德國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教授克拉拉·布蘭迪(Clara Brandi)表示,歐盟此舉旨在“試圖擺脫對第三國的強烈依賴”。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批評該計畫是“缺乏競爭力”的歐盟國家阻止中國在電動汽車和其他領域的投資的“政治”企圖。

英國《金融時報》1月27日稱,近日多家歐洲光伏企業宣布關閉工廠,歐盟正在考慮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或反傾銷調查,並實施補貼以激勵各國保持工廠運轉。 對此,德國批評歐洲光伏企業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所謂的“補貼”不會產生實質性效果。 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German Renewable Energy Association)也警告說,針對中國投資和公司可能會威脅到在歐洲工作的工人。

歐洲是多邊體系的受益者。 美國《華爾街報》1月29日發表文章稱,正是因為如此,布魯塞爾對奉行“美國優先”和“反全球化”政策的川普可能連任“充滿擔憂”。 有觀察人士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一再辯解“去風險”並不等同於“脫鉤”,這表明歐盟認為中國經濟“脫鉤斷鏈”不符合其利益。 歐洲議會和美國今年都將舉行大選,如何與中國相處將考驗歐洲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正如傅聰大使所說,中方願同歐方就第一鏈的穩定性進行對話,消除彼此的疑慮。 相信只要歐洲堅持戰略自主,世界就不會重蹈冷戰和陣營對抗的覆轍。

*:中國青年報。

相關問題答案

    我們期待在生態環保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人民 海外版。據新華社報道,廈門 記者傅敏 第四屆海峽城市環境論壇日前在廈門舉行。出席會議的兩岸專家和業界代表表示,期待加強兩岸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改善兩岸民生福祉。在主論壇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郭成展表示,生態環保產業已成為生態環境治理的產業基礎和綠色低碳迴圈經濟...

    美國選擇歐盟新領導人對抗俄羅斯

    美國助理國務卿奧布萊恩說,美國認為波蘭是歐盟未來的領導者。美國將繼續在軍事上加強波蘭。美國人認為,歐洲的權力中心正在逐漸向東移動,離美國的長期夥伴德國越來越遠,並將賭注押在極端反俄的波蘭身上。東部橋頭堡 在與波蘭負責歐洲事務的副國務卿詹姆斯 奧布萊恩 James O Brien 會晤後,美國宣布希望...

    中俄關係是不結盟、非對抗、合作共贏

    中俄友好合作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兩國雖然沒有正式的軍事同盟,但在不結盟 不對抗 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調關係,體現了兩個大國之間的高度互信和互利共贏。近年來,由於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俄羅斯面臨來自西方的巨大壓力和制裁。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更渴望得到...

    概述 中非新能源合作為非洲帶來更多“小而美”的專案

    新華社杜拜月日電 記者 王磊 中非新能源合作為非洲帶來了更多 小而美 的專案。新華社記者王巖 陳夢陽 邰北平。在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次締約方大會上,中非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創新合作模式 備受關注。一批以民生和社群需求為重點的小規模 小而美 的中非能源合作專案正在落地生根,以可持續的方式為非洲國家...

    更多內幕突破! 恆大拒絕合作,許佳音真是第一鐵!

    文字 觀察君。更多內幕突破!恆大拒絕合作,許佳音真是第一鐵!近兩天,香港法院宣布清算恆大的訊息席捲了國內網。至於恆大的清算,大多數人的看法是,恆大實在是無力返天,無法改變局面,所以最終被清算了。但事實上,恆大清算的內幕遠比常人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不久前,更多的內幕訊息被披露。據恒大債權人代表介紹,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