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修復與保護的“蒼鷺島樣本”

Mondo 科技 更新 2024-02-20

走進“白鷺島”廈門,眼中綠意盎然,風景無處不在。

杏林灣蕩漾著藍色的波浪,白鷺在飛舞; Catchou Creek的景色很美,魚兒飛到淺水區; 軍營村遠在青翠的山巒和潺潺的河水中......山、水、產業、城市、人在這裡共存,一幅幅高價值的生態圖景正在慢慢展開,“外軟內堅”的海灣型城市正大步向前邁進。

回首往事,這種“生態治理”始於1988年的雲當湖。 當時,隨著一場控湖大戰的打響,雲蕩湖從“臭湖”變成了“最美客廳”,廈門市也迎來了一場“生態覺醒”。

30年來,廈門從雲蕩湖管理開始,打通了從“海域”到“河流流域”再到“全域”的生態保護修復之路,構建了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廈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柯玉宗說。

人與水的和諧,山海的和諧,不僅是畫卷,更是答題紙。

《雲當治國》開啟了生態變革。

雲當,一種生機勃勃的直立竹子。

雲當湖位於廈門西南部,原名雲當港,種有青竹,港口以竹子命名。 20世紀70年代,城市向海發展,修建堤防圍湖,使雲蕩港從天然避風港變成相對封閉的瀉湖,從此更名為雲蕩湖。

1980年,廈門經濟特區成立。 高強度城市建設開工,工業區、居民區成片發展,汙水排放集中,“雲塘漁火”黯然失色。 “成堆的垃圾、雜草和黑色和臭水都被避免了。 雲當湖畔,廈門市園林局總工程師王彥妍回憶道。

當時,乙個多項選擇題擺在廈門市委和市政府面前:我們是否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在廈門工作期間,經過深入的調查和思考,**同志對這個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能不能用區域性破壞,在另一邊進行建設? 在我個人看來,很顯然,廈門不能用這個價格來換取其他方面的發展。 ”

1988年3月30日,廈門市召開了“雲當湖綜合治理”專題會議。 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同志主持會議。 專會後,廈門市成立雲當湖管理領導小組。 **同志們創造性地提出的治湖思路,概括為“依法治湖、截留治理汙染、疏浚建堤、活化水體、美化環境”的20個字方針。

雲當湖的命運從此改寫。

《雲當湖管理辦法》出台,數十家重點汙染企業被關閉,疏浚湖底淤泥320萬立方公尺,建成福建省首座汙水處理廠,修建西堤閘門、導流堤27 公里 ......三年後,綜合治理初見成效,實現了“湖水基本無味”的目標。 廈門市公園園林局局長蔡偉忠還記得當年,湖區迎來了一場久違的龍舟賽,人頭攢動,“這是對湖控效果的最好考驗。

蔡偉忠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廈門已先後開展了雲當湖五期綜合治理,總投資約19個9億元,實現從點到面、從水下到岸上、從單一治理到聯合治理的轉變。

如今,雲蕩湖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客廳”。 40年來,王彥彥身後的湖泊早已改變了面貌:水清澈綠岸,樹影搖曳,雲蕩湖如一條美麗的藍絲帶,自西向東連線半個白鷺島,為兩岸居民提供“生態之美”。

系統性政策“,打造魅力海灣。

從雲塘湖開始,廈門的生態修復逐漸從江湖向海洋延伸。

走在集美區杏林灣,可以看到碧海藍天,耳邊迴盪著海鷗蒼鷺的低的呢喃。 在海上,皮划艇正在飛馳而去; 在海灣對面的自行車道上,騎自行車的人踩著風; 岸上,大批觀鳥愛好者駐足久久。

這條美麗的濱水休閒帶誕生於大刀闊斧的生態管理。

21世紀初,由於長期填海造地和養殖,杏林灣生態環境脆弱,灣內水動力嚴重不足,水體自淨能力較差,生境型別相對簡單。 2010年2月,集美新城建設啟動。 集美區發改局副局長林俊浩告訴記者:“集美區從一開始就把生態修復放在首位,從新城規劃建設、杏林灣水汙染整治、環灣景觀建設等多方面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

灣區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加強灣區周邊排汙工作,開展生態疏浚整治,實施吉興海堤開通改造,恢復紅樹林,彌補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加強生態補水振興。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數以萬計的鸕鶿等候鳥來到杏林灣越冬。 紫水雉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在廈門消失了144年,就是在這裡發現的。 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黃志全說。

成千上萬的騎手沿著海上自行車道前來行走,一邊是集美村紅磚燕子嶺的嘉庚式建築,另一邊是新城中拔地而起的商業建築。作為集美區的老居民,親眼目睹了星林灣從破敗荒涼到生機勃勃,集美區自行車協會會長陳明福感慨萬千。

西海片區、五源灣、杏林灣、海滄灣、馬鑾灣......2002年以來,陸續開展了一系列海域綜合整治工程,塑造了魯島海岸線曲折多變、規模多樣、海陸嵌入的迷人海灣格局。

廈門的海洋生態修復不是海洋或海灣的生態修復,而是以灣區生態質量、生態韌性、生態功能和承載力、生態產品和人民福祉為重點的海洋生態修復,體現了系統治理思維和全域性觀。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長余興光說。

“向前推進”,改善流域環境。

海洋問題的根本原因仍然在陸地上。

以廈門島為中心,九龍江口、西海、粵港澳大灣區東南部總面積345平方公里,承載著全市1700平方公里內集水區13個小流域的汙染物輸入。 近年來,廈門第一關向前邁進,率先在全國開展小流域綜合整治,提高汙水處理能力,減少陸上汙染物。

2016年,同安區大頭溪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輕度黑色臭水體,原因是周邊有大量水產養殖、農業汙水和工業廢水。 為了讓大頭溪重回“一片綠地”,同安區從痛中吸取教訓,決定控制汙染源。

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局長王和團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先後實施了拆除小石材加工廠,以及豬、畜禽、牛蛙的退役,完成了23個在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建設雨水和汙水引水工程,在日處理能力6萬噸的工業園區建設汙水處理廠,組織疏浚全流域的河流、箱涵、雨水和汙水管網、溝渠和池塘。

我們實施“一張嘴,乙個檔案”和“一張嘴,乙個政策”。 同安區園林局局長楊東火表示,同安區率先在全市實施“流域環境管家”,委託第三方對流域出水口進行調查分析,立案設定卡片,監測水質。

如今,大頭溪以其長而迂迴的橋梁和粉紅色的美味,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2023年1月,大頭河治理經驗入選國家河湖長效治理典型案例,成為廈門市第三個國家江湖生態治理模式。

如今,排水管理系統也越來越“智慧型”。 在湘安區大寨村,湘安市水務管理運維人員李皇煌告訴記者,“排水智慧型管理系統”建成後,基本形成了全區“管網地圖”,管網位置、施工資料、管理狀況等資訊在系統中清晰可見。 實施“一戶一圖一碼”系統,當居民發現管網堵塞時,可及時掃碼上傳,大資料平台經過調研判斷後自動分發。

截至目前,廈門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已提高到876%,1216個自然村得到公升級處理,全市河道口排查檢測,修復河道口395個,全市黑臭水體6個,9條溪流達到100%環境功能區。

“梳山治水”,促進全域和諧。

從海域到流域再到整個區域,白鷺島的生態圖景越來越寬廣,畫也越來越美。

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山、地、河、海洋相互聯絡,密不可分。廈門始終堅持“山、河、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兼顧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絡,一體化推進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促進“山、海、工、城、人”融合共生。 柯玉宗說。

軍營村位於廈門第二高峰腳下。 由於山高路遙遠,資源匱乏,這裡的居民一度“粥裡見公尺,甘薯當糧草”。 村民高全輝回憶說,當時唯一的生計就是種茶葉,茶葉需要柴火殺幹,山上的樹木被砍得光禿禿的,植被匱乏導致水土流失,茶葉收成不好。

為解決這一生態矛盾,在“戴帽上山,下山發展”的綠色理念指引下,在黨的十屆支部書記的帶領下,軍營村開始了一場恢復山林的接力賽跑。 高全輝是最早參與植樹造林的人之一,他告訴記者,軍營村保護了4100多畝公益林,種植了蘇巴、楊梅、柏樹等闊葉景觀樹,生態改造了6500多畝老茶園,在茶園內插種果樹,鎖住茶葉的水分和營養。

茶園生態的改善,加上高原的氣候優勢,使得軍營村出產的濃郁香味鐵觀音成為高山茶葉的“拳頭”產品。 看到家鄉瞬息萬變,留學歸來的高冰玉決定回到家鄉,接手父親的茶廠。 他對這裡發生的變化印象極為深刻:“在茂山林的耕種下,曾經乾涸的九龍溪又流淌起來,好山好水吸引了遊客,鄰居家夯土房換成了水泥房,很多家庭都經營了民宿和汽車,日子越來越繁華。 ”

“一礦一策”治理廢棄礦山118座,建設十條山海走廊連線生態要素,在火角島建設中華白海豚救助繁殖基地,開闢“天堂”......對於繁華城市地區的栗喉蜂虎等鳥類放眼現在的昭路島,萬物和諧宜居的城市景觀格局越來越豐富,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正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

相關問題答案

    海龜生態習與保護現狀

    是一種爬行動物,屬於爬行動物目。它們通常有堅硬的外殼和短短的四肢,適應陸地和水生生物。海龜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和海龜。它們的生態習 行為特徵 繁殖模式等都非常有趣。下面將詳細介紹海龜的分類 生態習 行為特徵和保護狀況。一 海龜的分類 海龜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根據其生活環境和生態習,可分為和海龜兩大類...

    裂酵母的作用和功效,保護和修復面板的天然力量!

    雙歧桿菌酵母是一種天然活性物質,具有多種重要作用和作用。富含維生素 礦物質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有效保護 健康 促進 細胞的更新和修復。雙歧桿菌酵母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延緩衰老過程。同時,它還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彈性和緊緻度,讓你更加年輕和精力充沛。雙歧桿菌酵母具有良...

    “圍欄假草坪景觀設計與生態保護的完美融合”。

    圍欄假草坪景觀設計與生態保護的完美融合 景觀設計是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係到城市的形象和面貌,更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如何平衡美學與生態的關係成為設計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圍欄假草坪的出現,為景觀設計與生態保護的完美融合提供了可能。一是圍欄假草坪的興...

    重構水生態,打造與城市同頻的自然生態高爾夫球場典範

    編者按 近日,成都廬山國際鄉村俱樂部榮獲 年度中國十佳高爾夫社群 獎。面對全球高爾夫復興的新趨勢,今年的 中國高爾夫球場強評選與美國高爾夫文摘百強同步專業指數 風險有回報 可玩性指數 布局多元化指數 個性化指數 球場美學指數 維護指數 趣味指數和高爾夫文化氛圍等。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爾夫球場其中,...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的保護與活力

    在黃河入海口,有乙個鮮為人知的生態旅遊區,以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大自然的魅力。在這裡,浩瀚的黃河和浩瀚的大海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而在這幅畫面的背後,有無數活生生的生命和無盡的奧秘。一進入旅遊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蘆葦田。在黃河水的滋養下,這些堅韌的植物茁壯成長,形成了一片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