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竹嶺紙窗簾製作技藝。
福竹嶺紙簾製作技藝,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富珠靈紙簾簾表面光滑,縫隙均勻,竹絲圓潤,回彈性足,耐腐蝕耐寒,織造精良巧妙,使用壽命長,一直受到高階文化手工紙生產的青睞。 竹紙窗簾的生產過程複雜,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 接線規格,每乙個細節都匠心獨運,令人驚嘆。
富竹嶺紙簾紙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的72道工序包括選材、竹砍、刮、篦、長絲、拉絲、拋光、分揀、簾子加工、窗簾編織、上漆等,生產技藝仍主要由家族傳承,關鍵技術不傳承。
紙有千年壽,墨韻千變萬化。 作為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福竹嶺紙簾一直受到書畫愛好者的青睞和好評。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宣紙傳統生產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紙捕魚的竹紙窗簾的生產,也是工匠們傳承和創新了數百年的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福竹嶺紙窗簾已銷往浙江、陝西、安徽和台灣,遠至日本、南韓、泰國。 後來,隨著手工造紙業的萎縮,許多工匠逐漸放棄了紙簾工藝,目前在新羅瓦南的布珠嶺,遲氏老族人不到十人。
2022年,福竹嶺紙幕布生產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十五代傳人遲滄海、遲思華是市級代表性傳人。
專案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南麓新羅區萬安鎮福竹村,海拔1000公尺,高海拔氣候非常適合紙簾用油竹的生長。
目前,全村共有136戶460多人,全部姓池。 永乾年間,八祖遲英傳給江西興國翁仁彥師傅學習紙簾製作技藝,全村開始靠製作紙簾發家致富,傳承了300多年,歷經15代。
歷史淵源。 富竹嶺緊鄰連城居西,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南麓,人煙稀少,海拔高達1000公尺,森林覆蓋率達72%,氣候適宜,林地腐殖質層肥沃,竹子資源豐富,滿足造紙需求。 明清時期,閩西手工紙生產進入高峰期,閩西手工紙生產的核心區域——連城曲溪、古田、聚溪,隨著手工紙產業的繁榮,資源爭奪日趨激烈,為了擴大家庭的生存空間, 為了尋找合適的造紙居地,明代萬曆年間,阜竹嶺池家的祖先——遲春福率領家族從連城居西遷至阜竹嶺種植竹紙。
永乾年間,江西興國的紙簾師翁仁彥找到了福竹嶺,向遲應川等人傳授了油竹的栽培和紙簾的製作技藝。
福竹嶺紙簾一問世,就以其堅固耐用的品質,加上精良的做工和光滑的窗簾表面,迅速取代了原來用苦竹生產的紙簾簾。 從此,福竹嶺告別了造紙,世代靠製作窗簾過著富足的生活。 紙簾製作技藝自清永乾時代以來,一直傳承到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福竹村,傳承了15代,300年。 製作精良、經久耐用的紙窗簾,使福竹嶺成為閩西乃至福建唯一的高檔紙窗簾產區,年產紙窗簾不少於5000件。
然而,隨著手工紙產量的萎縮和員工的老齡化,產量下降到100張以下。 直到20世紀90年代,南韓和台灣的手工造紙企業(近400個紙槽)進入大陸市場,聘請第十四代池彥勤生產紙簾,閩西古老的傳統技藝萌芽。 目前,福竹嶺紙簾的產量已恢復到年產量1100張左右,主要銷往浙江、安徽、山西、台灣等省份及日本、南韓、東南亞國家,將傳統技藝走出山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