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2月17日電(記者王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五年來,香港人共同追夢。
中新社記者戴夢蘭.
我見到粵港澳大灣區管弦樂團團長李楠時,她正在和音樂家們一起排練。 今年春節,粵港澳大灣區樂團參加了由《紫荊》雜誌社、深圳港務局主辦的深港五大口岸文化快閃活動,為春節旅客送上祝福。 目前,樂團正在籌備即將在福田港和蓮塘港舉行的兩場快閃演出。
作為以“大灣區”命名的樂團,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滋養了樂團的成長。 李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樂團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多項舉措的帶動下,吸引了灣區多個城市的優秀音樂家加入; 除香港外,樂團還在深圳、珠海等城市舉辦**音樂會,成為展示大灣區管弦樂的平台。
2023年,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深圳口岸將見證大灣區人民雙向“北”“南”。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的統計,去年有5334萬香港居民到內地旅遊。 楊波每隔一兩周就會去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是“北上”的香港人之一。
楊波告訴記者,過去一年他去過廣州、中山、佛山,但深圳是訪問量最大的。 現在交通便利,在香港下班後去深圳吃個火鍋、燒烤,再回香港是完全現實的。
他回憶說,去年他去深圳是為了避開香港人的人群,所以他選擇了比較偏僻的坪山美術館,才發現那裡也有很多香港遊客。 他嘆了口氣,“現在港人到深圳旅遊,越來越明顯,我個人覺得兩地融合發展的水平越來越高。 ”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公布。 五年來,越來越多像李楠、楊波這樣的香港居民在大灣區生活、學習、工作和創業,為生活開闢了更多的可能性。
11年前,當香港青年麥志恆從紅磡乘坐廣九直通車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報到時,沒想到從香港到廣州的兩個小時車程,現在已經縮短到最快的只有48分鐘。 而這只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乙個縮影。
麥先生說,他本科畢業後回到香港浸會大學完成碩士學位,並留在香港工作。 2021年9月,他回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廣東省著名中醫師的指導下攻讀中醫內科博士學位。 做出這樣的人生選擇,不僅是對廣東省中醫藥產業、教育科研水平的認可,更是希望乘著大灣區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機遇,在創業浪潮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世界。
2022年9月,麥志恆在深圳市光明區成立深圳市同德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使用古藥新配方的中藥保健食品的研發。 得益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公司在香港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零關稅進口到內地,迅速開啟了大灣區市場的局面。
麥說,香港、深圳和廣州現在是他的家。 去年,他獲委任為深圳首批「大灣區職場導師」,希望與更多香港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在大灣區追逐夢想、築夢、實現夢想。
五年來,雖然《綱要》的頒布受到“修法風波”、疫情等因素的干擾,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並未停止。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委員、香港工會聯合會主席黃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五年來,香港工會聯合會在內地城市設立的五個服務中心服務區域大灣區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
他表示,在綱要公布之前,服務中心收到的服務大多是港人短期“北上”旅行期間的緊急求助,現在服務中心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大到涵蓋港人跨境養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報銷內地醫療保險,買房。他期待未來五年,粵港澳大灣區在社會和民生方面一體化發展將得到深化,物流、資金流動、資訊流等要素將更加便捷,從而早日建設成為世界級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