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幾個朋友聊了聊,說以前為什麼能省錢,現在再省多少錢,為什麼就省不下來呢?
我舉個例子,我12歲的時候,工資大概在3000到4000之間,我在武漢工作。 那時候一碗熱乾麵只花2到3塊錢,10年過去了,很多人的工資其實還在這個區間,但基本消費卻漲了不少。 特別是在許多資源型城市,就業崗位並不多,消費已經與北京、上海、廣州不相上下。 收入有可能下降,因為隨著經濟增長的加快,就業機會將減少。
也就是說,會有大量的低端就業,高階就業將供不應求,中端就業將迅速消失或很大一部分將減少。 當然,近年來的機會很有可能在資本市場。
畢竟,在過去,居民將90%的資產投資於房地產,因為他們的房子總是會上漲。 例如,隨著房地產週期的下行趨勢,一些資金將轉移到資本市場。 而且,它將起到引導作用,讓更多的企業直接融資,減輕企業的負擔,使企業能夠槓桿化。 不過,未來還是應該以區域性**為主,或者也會有指數**,但綜合**的概率會很低,如果出現,記得跑。
在過去的 30 年裡,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努力提高工資,因為經濟正在急劇增長。
其實,包括福利在內的加薪幅度最大的時代,還是最近15年,為什麼能在最近15年裡做到呢?
因為這15年大家都吃過地,地方公共支出靠的是老祖宗過去留下的城市土地,地方上千億元的收入,還有幾千年的土地紅利,十幾年基本都吃光了!
另乙個**是近20年來對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的瘋狂投資帶來的各行各業的繁榮,以及衍生的稅收和隨之而來的行業退稅,規模巨大,高達1000億元。 有了這筆紅利,我們透支了未來30年(指過去30年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第三個**是加入WTO後,國內製造業和對外貿易增長了數百倍,這不僅體現了直接稅,還體現了人口紅利和前幾十年積累的工業化基礎帶來的紅利,遠遠超過1000億,現在幾乎被吃掉了, 而且沒有增長的空間。
上述方面的紅利幾乎被吃光了,在國家整體面貌和財富大為改善的同時,也誕生了乙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乙個典型的肉食集團。
2021年,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為111萬億元,其中土地收入達到87萬億元,今年87萬億可能減半,收入少1 3,剛性支出怎麼辦? 如果這只是一兩年的短期困難,你還是可以借錢過日子的,如果這是乙個加速下降的趨勢,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開源,減少支出,更不用說開源的方式了,比如房產稅、遺產稅、贈與稅、 資本利得稅...
說到減少開支,首先需要減少的可能是各種公共基礎設施專案的建設,尤其是人臉工程的建設,其次可能是這些公共服務設施的運營維護,第三,需要減少......全面薪酬
從節儉到奢侈,從奢侈到節儉,人性千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因此,華為所擔心的寒冬即將來臨,以生存為工作目標非常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