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人的認知中,似乎沒有孩子不喜歡吃糖。 尤其是過年假期,誰不買點糖果讓孩子開心呢? 但我們也知道,多吃糖對孩子不好,所以雖然我們不想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但我們也要為孩子控制糖分——不管你喜歡多少,你都不能多吃!
但是,我們所說的“控糖”並不是“禁糖”。 如果控制太狠,說不定孩子有一天會“失控”! 我姨媽的表弟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 她從小就不被允許吃糖果,直到幼兒園,她對糖幾乎沒有概念。
不過,進入幼兒園後,老師偶爾會用小糖作為對孩子表現好的獎勵。 自從嘗到了甜甜的味道,小表弟就像發現了乙個新世界! 每次去超市,我都求媽媽買糖果,看到其他孩子吃糖果,我甚至都迫不及待地抓起來吃!
對此,阿姨的做法是:表哥對糖的控制更嚴格原因是“壞牙”。。但越是這樣,表哥的執念就越深,每次遇到愛吃甜食,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吃下去,直到阿姨阻止我才停下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大學。 我清楚地記得,表妹剛放完大一寒假回來的時候,大家都一頭霧水:為什麼這個女孩子好像變了乙個人? 她本來身材苗條,居然長胖了不少,臉色暗沉,黃了,凹陷了......她經歷了什麼?
阿姨無奈地抱怨說,這孩子在吃飯方面不懂得控制! 原來,表妹以前被嚴格限制吃甜食,上了大學,擺脫了父母的控制後,開始肆無忌憚地吃東西。 各種蛋糕、奶茶、巧克力、冰淇淋和糖果零食幾乎從來沒壞過,短短幾個月,我就瘦了二三十斤!
經歷過這件事後,阿姨也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行為是不恰當的。 從小到大,孩子都是不准吃糖果的,限制太苛刻,孩子表面上聽話,但心裡卻種下了一顆叛逆的種子,只要有機會,就會吃糖報仇!
尹建利老師說:“扼殺孩子的小慾望,會導致孩子對某事的極度慾望和補償心理。 ”心理學上還有乙個術語叫“禁果效應”,又稱“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指的是當某事或某項資訊被禁止或限制時,會引起更大的興趣和關注。 這種現象,它通常源於人們的好奇心和叛逆。 心理學表明,人們在童年時期所經歷的一些缺點,會讓他們產生一種“補償心態”,以至於在成年後或機會合適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報復”行為來滿足或彌補這些缺點。
這種心態也適用於孩子被指控吃糖的事實。 其實孩子根本抵擋不住糖果的甜味**,但因為不被允許,只能被迫壓抑自己的慾望,但一旦有機會擺脫束縛,他就只能勉強壓抑自己的慾望吃糖果的慾望會噴湧而出!
而且,這種慾望被克制和壓制得越厲害,爆炸就越強大! 就像阿姨的女兒一樣,一旦自由進食,她就瘋狂地吃甜食,似乎想把過去吃不下的糖全部補上!
這種短期報復性補償行為真的很可怕!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孩子對糖果的熱愛只是一種貪吃。 其實愛甜食的人很多,更不用說孩子了。 實際上孩子對糖的熱愛是一種本能的需要。
首先,糖是人體的能量供應。
糖是人體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與脂肪和蛋白質相比,糖在人體內釋放能量更快,提供能量更快,是神經系統和心肌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肌肉活動的主要“燃料”。
其次,糖可以引起穩定感和愉悅感。
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味道代表不同的含義,比如酸味,這意味著食物可能會變質; 苦味,這意味著可能存在毒素和風險; 另一方面,甜味是能量和安全食用的象徵。
兒童對食物的味道比成人更敏感,例如,有些蔬菜有淡淡的苦味,他們會本能地反抗。 但孩子們對甜味的認同是刻在他們的基因裡的。
當孩子愛吃甜食時,身體會分泌多巴胺,這讓他感到快樂和滿足。 即使寶寶無法表達自己,如果他嘗到了水果的甜味,我們也能從他不耐煩的進食中感受到他快樂的情緒。
孩子喜歡糖果是本能,所以不能過度限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放手。 畢竟,攝入過多的糖確實不利於生長發育。 因此,我們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孩子控制糖分。
控制您的購買量
每個家庭都會為過年準備一些糖果,如果不想讓孩子吃得太多,可以少買買質量更好的糖果。 如果你在家吃完糖果,盡量把它收起來,以減少孩子接觸糖果的機會。
為您的孩子制定規則
例如,限制您的孩子每天只能吃一顆糖果,或者在吃糖果之前完成一項任務。 這將幫助您的孩子學會自我控制,並了解糖果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買到的。
提前接種疫苗
通常通過講故事、閱讀繪本、看動畫等方式,讓孩子了解吃太多糖果的危害。 例如,它會導致蛀牙、肥胖、影響視力等,並使孩子願意控制自己的糖攝入量。
堅守陣地
父母應該採取堅定的立場,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不要因為哭泣而妥協。 同時,避免家庭成員之間態度不一致,比如父母不准多吃,但老人經常偷偷塞糖。
尋找替代品
其實,孩子喜歡甜食,不一定是糖果,但也可以用其他健康零食代替,比如水果、酸奶等。 雖然這些食物也含有糖分,但它們比甜食更健康。
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多吃糖,那麼一定要讓他知道原因,並從心底裡接受和同意。 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制力,養成合理飲食的好習慣。
跟著@guanjia媽媽、健康經理、家庭教育導師,天天更原汁原味,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育寶寶!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