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國時報)net.中新社)記者盧夢雪、冉學東北京報道。
臨近春節,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紛紛公布了2023年財務業績報告。 招商銀行理財、興業銀行理財規模超過2萬億元,依舊位居行業前列。
具體來看,2023年多家理財公司將加大產品發行力度,隨著贖回影響餘波消退,管理規模企穩反彈,淨值和淨失敗率明顯改善,整體發展態勢向好。
同時,“業績穩”、“降費利潤優惠”和“投資者教育”仍是2023年理財公司的關鍵詞,固定收益和現金管理產品在理財公司產品版圖中仍佔據重要位置,現金和存款資產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快速提公升, 而“當前”理財的特徵也越來越顯著。
廣發**固定收益主管劉宇認為,截至2023年12月29日,銀行理財規模為2708萬億元,基本恢復到2022年底的水平,但從流程來看,理財的修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機遇與挑戰並存。
整體產品規模有所回公升,股份制理財公司業績突出
據溥儀標準統計,2023年底,銀行理財子公司整體規模將22496143億元,佔市場理財產品總規模的85%32%。根據中信**明明團隊的研究報告,截至2023年底,銀行理財同比下降約2%5%,規模約為26約96萬億元。
2023年理財公司業績如何?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季的到來,多家理財公司也紛紛公布了2023年業績。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工銀理財、興業環球理財、蘇銀理財、杭州銀行理財、浦銀理財、南銀理財、寧波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已經公布了2023年成績單,光大理財等部分理財公司也公布了相關理財資料。
從理財公司的成績單和**Times的報告來看,結合以往業績報告的資料,至少有招銀理財、興業理財、信銀理財、工銀理財、浦銀理財、光大理財、建銀理財、農銀理財、農銀理財、 和交通銀行財富管理,均在1萬億元以上。此外,招銀理財、興業理財的規模穩居“2萬億俱樂部”席位,穩居行業榜首,信銀國際財富管理、工銀理財排名第一。
第三、第四,規模在1以上6萬億元。
從此次披露成績單的四家城市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來看,截至2023年底,蘇銀理財管理規模將突破5200億元,募集規模將超過10000億元; 寧銀財富管理規模超4000億元; 杭州銀行理財募集資金超7000億元; 南銀財富管理募集規模突破6700億元。
服務客戶數量方面,截至2023年底,興業銀行理財服務客戶數超過2473萬戶,光大理財服務客戶數超過660萬戶,南銀理財服務客戶數超過470萬戶,其次是浦銀理財、杭州銀行理財、速銀理財和寧波理財。
除此之外,財務收益也是幾家理財公司成績單的重點之一。 如興銀行財富管理在相關報告中透露,截至2023年11月底,自成立以來,已為客戶共創造投資收益2697億元。
財富管理的特點是穩健和短期
我們把大部分資金投資於債券,其中43%投資於債券,30%投資於現金和存款。 興業銀行財富管理在相關報告中指出。
縱觀幾家理財公司的報告,“穩定低波動性”和“業績基準標準”仍是關鍵詞。
杭州銀行財富管理在相關報告中提到,2023年,其穩定低波動的“王牌系列”到期產品履約率為100%; 寧銀財富管理提到,其寧信封閉式系列產品將於2023年發行,已成熟66款產品,100%達到業績基準,標準贖回率位居全市場第一; 浦銀財富管理表示,2023年,其“穩定三角”系列產品共計51款車型被贖回,100%超額業績基準下限。 工銀財富管理表示,旗下“文藝”系列產品全部表現良好,100%達到業績標桿。
溥儀標準資料顯示,2023年12月銀行理財市場發行的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基準為327%,封閉式產品的平均效能基準為339%,分別較 2022 年 12 月的開放式和封閉式產品基準下降 65 個基點 (bps)。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來,在市場環境變化下,理財公司持續推動業績基準調整,如2023年12月前後,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招銀理財、農銀理財、華夏理財等公司紛紛發布業績基準下調公告, 涉及現金管理、半年期定開、一年期定開等產品,其中部分產品最大跌幅為85個基點。
金融學博士羅浩涵曾向記者指出,理財產品業績基準的計算是基於多項指標,部分產品下調這一指標也會基於實際經濟動態的考慮。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少數產品的業績參考基準與實際收益存在較大偏差,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業績基準,有利於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整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收入預期。
在2022年理財贖回衝擊、2023年銀行理財波動的餘波下,中短持倉期、穩定的理財產品贏得了一批投資者的青睞。 財富管理公司報告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持有期靈活性的要求。
例如,杭州銀行財富管理在乙份相關報告中指出,2023年其多項固定收益產品的平均營業收益率為29%以上,其中柔性理財產品“天天一”規模增加100億元,持有期7規模增加100億元,截至2023年底現金管理規模達到1130億元。
溥儀標準數月的監測資料顯示,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二級風險產品居多,其次是一級風險產品,三、四、五級風險產品相對較少,一級風險產品在2023年9月存款利率大幅下調後大幅上漲, 而三、四級風險產品在12月仍在下降。
寄售渠道持續拓寬
《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只有吸收社會公眾存款的銀行和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財子公司才能作為銷售代理機構。 在減少對母行依賴、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過程中,理財公司合作銷售代理機構數量逐步增加,銷售渠道不斷拓展。
截至2023年底,浦銀財富管理8個月非銀代理銷售規模飆公升2200億元,年底非銀行代理銷售規模達到2268億元,較年初增加2204億元。 寧波財富管理全年非銀行渠道銷售規模增長100%; 杭州銀行理財銀行外銷售規模近1200億元; 杭州銀行理財擁有200多家非銀行代理銷售合作機構; IB理財代理銷售合作機構430余家。
這將有助於理財產品擴大客戶聯絡,並有助於擴大增長規模。 “溥儀標準說。
展望2024年,理財企業需要持續提公升投研能力,強化多元化資產配置方式,完善產品體系,加速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 同時,溥儀標準指出,基於理財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渠道建設仍將是2024年的工作重點。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