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280號。
關於下次預約時間,問我,春節年假怎麼安排?
我回答說:除了除夕下午和元旦早上,我都在那裡。
她答應了! 沒有比春節更需要你投入所有時間和精力的節日,展現你所有的熱情,把你過去一年所有的積蓄都展示給別人。
好吃的,留過年,好衣服,留過年。 有一種匱乏感,也有期待之美,這是童年對新年最深刻的感受。 此後的很多年裡,每年過完春節後,我都覺得自己得了病,長途跋涉,從乙個地方跑到另乙個地方,雜亂無章。
所以多年來,農曆新年和我的感受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 幾個月前,一想到過年,我就會有軀體化反應,頭痛,想吐。
過去幾年沒有。 自從我說話多年以來,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
不過,每年春節前,還是有一些準備工作的,哪怕超市只有幾分鐘的路程,還是會有一些特製食品提前在網上購買。 哪怕是新年禮物。
否則,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一年的味道,儀式感,滲透到我們的精神深處,深入骨髓。 就算是我這麼不講究的人,又怎麼還能這樣,更何況是那些精緻的人呢?
不管怎麼說,春節還在悄然變化。 累贅,盡可能自由,不喜歡惹麻煩,自己打掃衛生就行。 這幾年,對我來說,雖然繁瑣的事情是免費的,但越來越像真正的過年了。 因為,發自內心地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才是最重要的,你不必有那麼多“最後的手段”。
這幾年,我花了這麼多年讀書,不拜訪親朋好友,沒有“必須”,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然而,我發現像我這樣的人似乎越來越多。
朋友圈裡的動態,感覺一年比一年安靜,大家以前都表現出各種忙碌的工作,忙碌的工作,忙碌的貨物,忙碌的旅行,這些都與過年有關。 距離農曆新年只有乙個多星期的時間,我似乎沒有看到誰發布了任何新年訊息。
還有另一種現象,從去年開始。 往年大家都發了賀新年的資訊,但去年,這個數字急劇下降。 我也是,感覺像是開了個煙斗,我覺得給別人發個新年資訊是一種打擾,我發了,別人都得回覆我們,這麼簡單,就發個朋友圈說點祝福,看到就算是新年問候了。結果,我發現很多人都這樣做。 今年,很有可能是。
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以往春節以“鬧事”為特色,歡迎來打擾。 現在,整體趨向於回歸自我。 年輕人的“脫節”是。
如果我去你家,面對各種質問或催婚,為什麼我不能找到幸福,我無法避免。
過年不該這麼辛苦,如果辛苦,那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心甘情願”。 在農曆新年,“勉強”的含義會慢慢消失。 自我感覺將佔主導地位。
如果農曆新年是一提到“累”,身體疲憊,精神疲憊,厭惡,那麼我們就不再覺得這是乙個節日,我們不再需要這個節日,那麼這個節日總有一天會消亡。 我們需要的是快樂,幸福。 愛探親訪友的,在家愛追劇的,在家追劇,沒有對錯之分,沒必要在道德上綁架別人。 生活已經夠緊張了,還得安排放假,這可不好。
所以,如果你的小侄子沒有去你家拜過年,不要覺得他不愛你。
過年,就像心理諮詢一樣,有乙個很大的框架,大家都差不多,就是大家這幾天都在過節,這很重要,穿上新衣服戴帽子,放烟花放鞭炮,吃好喝玩樂,很熱鬧。 但是,對於如何活出活潑的方式,如何活出它,每個人都有最終決定權。
所以,今年的農曆新年,我在工作,所以,今年的農曆新年,有些人選擇諮詢顧問。
何向群,寧波翔群心理學工作室創始人,專職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專家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