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本科+技能證書”成為很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時的配置,部分本科畢業生去職業院校學習技能的現象引發社會關注。 為什麼很多本科畢業生選擇在職業院校學習? 這種現象讓我們思考了什麼? 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這不僅是出於興趣,也是出於職業發展的需要
我還是喜歡冒險的,心裡充滿了對大海的嚮往。 2023年3月,唐靜選擇來到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接受為期一年的三副班培訓。
畢業於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專業的唐靜,在高考時因為父母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航海專業,2016年畢業後從事風電設計工作。 由於工作與自身興趣大相徑庭,唐靜萌生了再次學習航海相關專業的想法,最終報考了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唐靜並不孤單。 自2020年以來,已有270多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獲得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技術技能證書。
據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統計,近兩年來,學校招收了150多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就讀並取得技術技能證書,包括心理諮詢師、公共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 幾位畢業生表示,技能學習可以給他們的職業帶來新的方向。
本科生畢業後重返職業院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 二是專業技術工作薪酬高,吸引力強。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松明說。
中國教育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金子偉表示,本科生在職業學校學習的現象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客觀地說,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一直在上公升。 由於高等教育的結構和型別結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偏差,高校畢業生出現了高增長、低就業的特點。 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公升級,增加了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迫使一些本科生“返回”職業學校。 從主觀上看,這反映了大學生更加多元化和理性的職業選擇態度。 “金子薇說。
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和選擇權
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這些學生都不會“躺平”,而是繼續努力,克服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偏見,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塑造更好的自己,值得肯定。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說。
陸曉東強烈反對用“再爐”二字來形容本科生的職業教育。 “'窯爐'原指將廢鐵或不合格鋼重新熔化,去除雜質,從而成為合格的金屬,這恰恰反映了過時的等級人才觀。 人的發展不僅是對高等教育的追求,更是掌握一項技術技能的能力的提高。 在盧曉東看來,學習是自由的,教育是寬容的,人們在任何階段都應該有自我發展的機會和權利。
從長遠來看,本科畢業後去職業學校並不遜色。 關鍵是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否能為社會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金子偉表示,要尊重學生差異化的發展和教育選擇,讓他們在不同的賽道上取得卓越成就。
社會發展既需要愛因斯坦,也需要魯班。 江蘇省徐州市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原副校長劉景忠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要不同型別的人才。 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通識教育培養的學術人才,更需要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不宜區分高低學問。 在就業困難的背景下,要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時代潮流,引導畢業生腳踏實地,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個人興趣和特長。 ”
面對結構性矛盾,高校要增強“適應性”。
無論學歷或專業如何,他們最終都會為社會服務。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訊與訊號學院院長段俊義表示,社會上高度缺乏高層次的技術技能,非常歡迎高學歷人才投身技術技能行業,推動技術難題攻關。
在盧曉東看來,面對教育與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高校應增強“適應性”,根據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需要,適時調整專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支援。
當前,高校通識教育存在短板,不能及時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此外,教育存在制度障礙,畢業生在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和第二個學士學位以改善其知識結構和增強個人能力方面仍面臨許多障礙。 “陸曉東說。
在段先生看來,很多技術源於企業,最終也會應用到企業中。 因此,本科生應按類別進行培養,做好交叉學科和產教融合工作。 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專業定位,根據社會需求設定專業課程,突破普通職業教育的界限,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職業院校在開展社會培訓時,也要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工作引入前沿課程,打造一支更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就業,因此,職業學校應與企業緊密合作,形成招生、培訓、就業的全鏈條,為優秀人才提供直接在企業工作的機會。 段俊毅說。
金子偉建議,在巨集觀層面,高校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定,同時著力推進職業教育、產教、科教融合,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工匠和熟練的工匠。在微觀層面,高校應引導畢業生調整就業觀念和期望,拓寬職業選擇半徑,防止畢業生被負面就業。
中國教育報, 2024-02-02, 第二版
作者:見習記者胡若寒,記者焦一軒,董陸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