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從上海飛往新加坡,當飛越越南南部的天空,從萬公尺高空俯瞰越南的農田時,大量的燈光可謂點綴,聽朋友說越南南部的火龍果農田通宵燈火通明, 它很壯觀,據說幾年前這裡還是黑暗的。
火龍果是一種熱帶水果,是一種喜光植物,對光照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光照不夠,會影響開花和結果,光照時間越長,生長越好。
帶來這種變化的,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為亚细安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和商機,如火龍果、香蕉等熱帶水果在中國暢銷,帶動了當地種植業等經濟的快速發展,從過去兩年的變化中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東南亞的巨大影響。 目前,中國已成為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亚细安國家最大的出口國之一,也是最大的合作夥伴。 中國製造業的海外擴張和轉移,也帶動了東南亞經濟的騰飛。 前幾天,我和幾位外國朋友交流,談到了越南、緬甸等國家面臨限電“缺電”的能源短缺問題,很多人每天都要斷電幾個小時才能保證工業用電,這與我國90年代的情況非常相似。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產能擴張與能源緊張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眾多中國新能源和儲能企業都在東南亞,近日剛剛宣布的訊息:泰國對中國公民永久免簽,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中國公民免簽30天, 印尼也在考慮出台政策,給予中國公民免簽證待遇。
中國與亚细安的雙邊價值一再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與亚细安的金額達到97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2%。這使得雙方成為彼此最大的合作夥伴。
2018年後,中國超越日美成為東南亞第一大投資之都,一方面,中國是東南亞海外遊客最多的國家,除了旅遊業外,還有大量的製造業轉移,包括工業產品的出口和轉口業務,以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鏈為代表的中國優勢產業也在東南布局亞洲市場,幫助當地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以我熟悉的化工行業為例,身邊很多公司的朋友已經在越南獲得了土地,開始在當地建廠,還有更多的企業正在考察或計畫投產。 主要原因是除了下游客戶和相當一部分行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外,當地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增量市場,如建築、家具和服裝等。
這在目前國內產品市場飽和內捲的形勢下頗具吸引力,無數人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而新加坡則因其獨特的地位,吸引了華商界前所未有的關注。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國走向國際市場,新加坡成為獲得增長紅利最多的國家之一,這與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政治、經濟和文化優勢有關。 眾所周知,大量國際資本從香港遷往新加坡,而像SHEIN這樣的中國獨角獸也紛紛將總部遷往新加坡,這背後有幾個重要原因。
新加坡是連線中西的樞紐,新加坡之所以能在中美歐之間左右走動,與以李光耀為代表的新加坡管理團隊務實的治理理念息息相關,西方政治制度得到了歐美的認可, 而超過75%的中國主流社會也讓中國大陸、港澳台對她另眼相看。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發達經濟體,擁有穩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態,豐富成熟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庫,開放、自由、公平、透明的金融資本體系,作為世界領先的金融和領先城市,已成為亚细安、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和領先樞紐。
新加坡不僅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夥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典範(也有傳言是小平“黑貓白貓論”的典範)。 從大的歷史週期來看,經濟週期的興衰是常態,1978年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計算,中國製造業產值已超過美國, 但作為乙個後發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紅利的迅速消失和全球產業鏈的重新調整,中國製造業亟需尋找新的增長模式。
例如,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製造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代表歐美先進技術的跨國公司也在迅速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墨西哥甚至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這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了陣痛。 從大量產業工人失業到出口產業衰落,投資、消費、出口傳統三駕馬車增長乏力,將影響全社會的消費信心和未來預期。
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全方位競爭大於合作共贏,從美元浪潮到產業脫鉤,從高階技術封鎖到煽動中國周邊國家製造事件,都給中國外部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如何找到新技術、新產業的增長方向,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有幾個行業體現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 有幾個成功的例子可以說:乙個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中國實現了彎道超車,在20年內走過了西方國家100多年的發展軌道,2023年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冠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領頭羊, 包括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還有“魏小麗”的代表,以及華為、小公尺等世界500強企業,相信中國電動汽車廠商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雖然國際市場總是面臨挑戰,但機遇更大。
另乙個是以光伏風電和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無論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完整性,還是從專利技術到成本控制再到商業運營經驗,中國企業都成功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開啟了乙個世界。
製造業轉移並不新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曾發生過好幾次,無論是美國製造業向日韓轉移,還是日韓製造業基地向“亞洲四小龍”地區轉移,再到中國經濟崛起後的第乙個十年, 尤其是2003年加入WTO之後,現在從中國到東南亞,這些都是市場尋找最合適業務的結果,是市場經濟的最優選擇。
經濟發展是一場馬拉松,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如何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之後勞動力、原材料、能源成本越來越高,如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體現中國的價值和優勢。
中國要想成為發達經濟體,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就必須跳出以往依賴代工、貼牌品牌的低附加值產業模式,向技術附加值更高、能充分發揮中國優勢的產業增長模式公升級。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成為競爭中的行業領導者也很重要,華為、大疆、阿里巴巴等更多龍頭將出現,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堅持原創並不容易! 若看完後感到滿意,請點贊、評論和**作為鼓勵! 本文作者:孫陽正半島局勢發生了變化? 朝鮮真的危險嗎?
半島局勢發生了變化? 朝鮮真的危險嗎?
農曆除夕佳節:院子裡燈火通明,盛大活動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