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戲劇舞台上,一些所謂的“大製作”,舞台美術設定使舞台過於充實、過於紮實,不僅擠壓了演員的表演空間,也給後期的演出、傳播和推廣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乙個劇團以“大製作”的方式排練,就像鳥兒的翅膀被綁在“**不能飛”上一樣。
中國戲劇創作要堅持東方美學精神。 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立足自身優勢——我們有無窮無盡的中國故事要講,我們有在世界藝術領域引以為傲的中國美學精神,這是我們戲劇創作的源泉,也是我們獨特的身份。
我曾隨我自寫的河南劇《程英救孤兒》劇組在世界多個國家演出,見證了西方觀眾對中國戲曲的高度認可和強烈共鳴,我為自己的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在與國際戲劇界朋友,特別是國際戲劇協會的同事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提到,早年,一些中國劇團有意識地選擇演出一些西方題材的戲劇,如希臘戲劇、莎士比亞戲劇等,以拉近與西方觀眾的距離,引起西方觀眾的共鳴。 這種戲劇交流雖然有一定的意義,但並不能很好地滿足西方觀眾的觀影需求,與它想要迎合的有悖於此。他們最想看到的,恰恰是那些最能體現中華美學精神、堅守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在《鳥兒》中有一首詩:如果乙隻鳥被綁住了翅膀,它就永遠無法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縱觀當下的戲劇舞台,一些所謂的“大製作”盲目用西方理論來剪裁我們的審美,舞台美術的設定使舞台過於飽滿、過於紮實,失去了東方美學的精神,不僅擠壓了演員的表演空間,也給後期的演出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溝通和推廣。基於這種情況,有必要辯證而現實地談論戲劇領域的“大製作”。
具體來說,在作品型別上,中國戲曲應該與西方戲劇不同。 西方戲劇講究寫實,而中國戲曲則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產生的民族劇,注重寫意,有自己的審美正規化,講究虛實並存、形式與精神並存、空靈詩意、時空自由,無中生有,以少勝多, 簡明扼要,簡明扼要,盲目地將現實主義與西方戲劇和“大製作”相提並論是不明智的。戲劇作品無法與主題晚會相提並論,主題晚會一般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演出,不考慮後期演出的成本。
在演出形式上,巡演演出不能與駐場演出相提並論,成為“大製作”。 巡迴演出會產生高昂的交通、舞台和戲劇成本,而駐場演出大大降低了這些成本。 有的劇團不計成本地追求“大製作”,最終只會自食其力。 比如去北京演出,首先需要用多輛卡車來運輸舞台裝置和布景,而且要在演出前幾天搭好舞台,演出結束後卸下舞台運回去。 這還不是結束——一般劇團的倉儲能力有限,為了存放這些舞台裝置和布景,就必須租乙個倉庫,這又產生了一筆租金......這樣的演出成本往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演出多了損失,少了演出少了補償,不演就沒補償,最終導致有些作品只演了三五場就被擱置了,獲獎的那一天就是“生命終結”的時候, 這很遺憾。
乙個劇團以“大製作”的方式排練,就像鳥兒的翅膀被綁在“**不能飛”上一樣。
要展現戲劇的東方審美精神,舞台美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我創作了近50部舞台劇,在這麼多的舞台劇中,有各種各樣的舞台美術呈現,常常啟發甚至震撼我。 說到中國戲曲,我們常說虛擬、寫意,也就是說“虛擬”;即使是歌劇舞台上的“真實”,也能催生出“虛擬”,因為所謂虛有實,實有虛,虛擬實相生。 河南戲《程英救孤兒》的舞台布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在劇中,雖然薛殿傑的舞台設計在全劇中使用了兩個城形場景,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布景依附於演員的上下舞台和戲劇情境,隨時改變著它所指的空間,有時是宮殿,有時是城門,有時是街市, 有時是天橋......程瑩自殺時,舞台燈光聚焦在他的身上,高台被提公升,逐漸將人物推到前台,推向觀眾席,就像電影的特寫鏡頭一樣,人物瞬間鮮明。
好的舞台設計,不僅能為承載東方美學韻味的戲劇營造乙個有意義的環境,還能幫助塑造人物,揭示戲劇主題,與戲劇一起傳達思想。 在歌劇《陸震》中,我為虛構人物呂定平設計了如下歌詞:“放學後回到家鄉,我心酸愁,猶豫不決。 陸震還是老樣子,空氣沉悶,壓在胸口。 它就像一座鐵房子,裡面的人睡得很香......一開始,提到了魯迅的“鐵屋”形象。 舞台設計師秀岩抓住了這一點,當帷幕拉開時,舞台上是一排排上下奔跑的房子外牆,就像一座巨大的鐵屋,充滿了隱喻和震撼。
文藝工作者在創作中要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中國風,對於戲劇創作者來說,更要主動思考如何打造新時代中國戲劇的戲劇風格,積極探索東方美學精神的現代表達,而不是一味追求“大製作”。 以中國戲曲為代表的中國話劇從不拒絕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從在野外演出時使用火把和夜鍋燈,到後來使用煤氣燈和電燈,再到聲光、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在當今的戲劇舞台上中國話劇歷來正直、創新、開放包容,與時俱進。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技術是手段,只有更好地與內容融合,服務於藝術,才能真正在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呈現出一部充分體現東方美學精神、具有鮮明中國戲劇風格的戲劇。 這樣的話劇,不僅要深深扎根於中國這片沃土,更要能夠向世界代表中國,為中國話贏得尊嚴。
作者:陳永泉,劇作家,中國戲劇協會黨組書記,會議副主席)。
*:“光明**”2024 年 1 月 10 日第 16 版)。
*:中國藝術報。
統籌:李春麗、李金榮、李曉萌。
責任編輯:張永群。
編輯:孫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