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乙個被人們追捧的“鐵飯碗”職業正在悄然失去昔日的輝煌。 供銷合作社的銷售員曾經是乙個高調的存在,因為在那個年代,買商品需要門票,尤其是一些貴重物品供不應求。 想要擁有一台電視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擠進一輛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已經成為供銷合作社的一種炫耀。 熟悉供銷社內部情況的人,甚至可以提前知道有哪些商品可用,比普通人多了一步。 如今,銷售人員常說“顧客就是上帝”,但在過去,購物者沒有選擇的餘地,銷售人員選擇的商品是最終的購買物件,即使商品不合適,他們也不敢隨意退貨,因為下一次購買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 沒有加班文化,到了下班時間,不管客戶需求如何,供銷合作社全體員工都必須下班,下一次購物只能留到明天。
深入挖掘供銷合作社銷售員的職業,彷彿置身於《你好,李煥英》的現場,體驗當時獨特的購物品味。 銷售人員不再只是商品的銷售者,更承載著一段時光的記憶,時光的流逝將過去的物質匱乏與現代的便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購物不再只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關於前世的回憶。
殺豬手是另乙個令人嚮往的職業,掌握著豬肉的命脈。 在那個年代,除了屠豬的人,幾乎沒有一家人能每天品嚐到肉的美味。 買豬肉不僅需要錢,還需要一張固定的肉票,有時並不總是能排隊買到。 養豬成本高,殺豬人將仔豬分給農民繁殖,然後將豬成熟,以滿足村里的肉類需求。 為了品嚐新鮮的豬肉,家家戶戶都會提前購買禮物,並提前與殺豬人溝通,以獲得更好的肉塊。 與生豬屠宰有親戚關係的人在購買時更有可能獲得額外的好處,例如在回家時將更多的肥肉切成傳統方法加工成豬油,從而延長對食物的享受。 如今,回想起那個時代物資匱乏,品嚐用豬油做的菜餚也成為一種珍貴的幸福。
司機曾經是一群“佔主導地位”的人,在那些日子裡,能夠開車幾乎意味著財富和地位。 很多司機都是從軍隊調來的,在軍隊裡學了開車後就可以直接開始開車了。 考駕照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而且通過***才能拿到駕照,一年之內就可以正式成為一名沒有事故的司機。 由於專業司機稀缺,司機的工資比較高,車的身份也受到高度尊重,網路廣泛,這才是當時真正的“鐵飯碗”。
在七八十年代,當通訊不方便時,郵遞員扮演著連線遠方親朋好友、傳遞愛意的角色。 郵政服務蓬勃發展,郵遞員成為連線農村和城市的紐帶。 儘管路途遙遠,困難重重,郵遞員始終勤奮工作,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幸福。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快遞已經取代了一些郵遞員的工作,工作變得更快,但也沖淡了當年郵遞員孜孜不倦的風度。 回首往事,每次看到郵遞員穿著小綠衣,騎著自行車送信,都是一種感慨和希望。
在這個時代的變遷中,傳統與現代、穩定與變化交織在一起。 職業選擇和生活觀念也在不斷發展。 無論你是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堅持傳統,每個人都面臨著職業和生活的選擇。 曾經被認為是“鐵飯碗”的職業可能不再是絕對的,但它們仍然承載著毅力和責任,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看到了過去和現在的巨大差異,我們也珍惜了那些忠實付出的人。 每個職業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每個崗位都在默默地傳承著歷史的輝煌,為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