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當學生犯了錯誤時,老師總是生氣地打電話給家長,把情況告知學生。 然而,有些學生選擇保持沉默或撒謊,老師們束手無策。 隨著家長群的興起,教師只需用手指觸控即可快速通知家長,甚至吸引其他家長的注意力。
家長組的初衷是加強家校合作,方便教師向家長傳遞資訊,防止學生隱瞞或遺漏資訊。 但是,由於父母的多樣性,群體龐大,麻煩在所難免。 近年來,許多家長抱怨父母基礎逐漸惡化。
家長群體逐漸發生變化,“收到後請回覆”這句話讓家長不滿學生往往期盼著快點長大,長大成人看似很舒服,但真正成為父母後,要成為大人卻不容易。 白天,許多家長不得不回應工作,並在放學後密切關注家長群,生怕錯過與學生相關的通知。 然而,簡單的禮貌短語“收到後請回覆”,卻成了不少家長的噩夢。
為了確保每個家長都能看到重要的東西,老師通常會包括這句話,並簡單地回答“收到”。 然而,現在的家長群很吵,很多家長喜歡在群裡聊天,沒有實質內容。 當其他家長開啟手機看到99+訊息時,只能翻開才找到老師說的話,引起家長的不滿,班級群裡滿是抱怨,有時看到訊息也捨不得回覆。
家長群演變成“尷尬聊天群”,讓老師進退兩難,“請回覆”引發家長不滿並非突然發生,但近幾年家長群的現象讓部分家長感到厭惡,原本為交流而建的家長群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變成了“尷尬聊天群”。
父母組中的父母大致分為兩類:社交活躍的父母和常年潛水員。 積極的父母喜歡與老師互動,有時會使用過多的表揚來阻止其他父母看到重要資訊。 除了和老師交流,這些家長還喜歡互相比較,聊給學生買東西的質量,興趣班的質量等等。 有的家長甚至把班級群當成一群好友,傳送鏈結、做廣告,甚至通過群私下聯絡他們,這是令人反感的。
老師們很尷尬,希望家長對通知做出積極回應,但有些家長卻用過於熱情的讚美讓老師難堪。 對於傳送鏈結和廣告的家長,老師無法處理。 教師在管理班級小組時面臨困難。
為了有效地管理家長群體,教師需要在成立之初就建立規則和規矩,才能形成乙個圈子,而作為交流平台,教師作為建立者和管理者,有責任維護秩序。 如果一開始管理不好,集團會越來越混亂。
因此,在家長團成立之初,教師就要立章制度,比如只使用校務通知、不發布無關內容、不發布廣告等。 老師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需要和某個家長交流,可以私下交流,不要在群裡點名,以免尷尬。 最後,家長也要注意,在回覆老師的通知時,“收到”二字就足夠了,以免讓家長錯過重要資訊。 在群裡,家長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所以需要自律,避免給其他家長甚至學生帶來麻煩。
今日話題:你最討厭家長群的什麼行為?
以上內容資訊**載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或影射任何真實的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以上內容並不意味著本文作者認同文章中的法律、規則、觀點、行為,並對相關資訊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對上述任何或相關問題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