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與內地互認“民商事判決”的第一天,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恆大迎來了“收官之戰”。
根據該公司1月29日發布的通知,香港高等法院已授權安邁管理諮詢***負責中國恆大的破產清算程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恆大2023年中期報告披露的資產負債表,這家曾經主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龍頭房地產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一旦“清倉”啟動,許家印很可能會失去全部財富,那麼那些被恆大未完工樓房弄得苦不堪言的購房者該怎麼辦呢?
儘管中國恆大和安邁管理諮詢(清盤責任方)均明確表示清盤令不會影響恆大內地業務的正常經營,但這種“雞湯”的安慰顯然並不能讓恆大買家放心
根據公開資料,清盤令是香港法律框架下的一種“官方收債”方式,當香港上市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時,政府將委任第三方機構處理該公司的所有資產,以履行其償債義務。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清盤令保護了外國債權人的利益,恆大就是這種情況。
早在2022年,當恒大債務雷暴的訊息剛剛傳出時,一家在薩摩亞島(知名“避稅天堂”)註冊的“恆大債權公司”就以恆大未能按時償還8億港元債務為由,向香港當局提出清盤請求。
一般情況下,申請清算的企業會盡力與債權人達成妥協,比如延長債務還款期或“借新還舊”,可以幫助企業避免砸鍋賣鐵的結局。
然而,恆大遲遲沒有發布債務重組計畫,這讓他們最終等待了強制破產的結果。
當然,還債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何況港方已經給了恆大足夠的緩衝時間,那麼“恆大清算鬧劇”真的沒有問題嗎?
答案當然不是,因為恆大的清算可能會對國內資本外逃產生嚴重後果。
根據《香港公司條例》的規定,公司進入清盤程式後,該官員將優先償還拖欠的雇員工資、社保和稅款。
如有剩餘資產,公司股東的有擔保“有擔保債務”、無擔保“無擔保債務”及相關債務將按先得先得順序償還。
既然外資債權人首先提出對恆大進行強制清算,那麼這些有外資背景的資本很有可能在下一次“債權人會議”中主動出擊。 恆大的剩餘資產在被海外債權人瓜分後可能會耗盡。
徐家印被捕已經三個多月了,負責恆大汽車業務的劉永卓也受到了刑事脅迫,這表明這位前房地產大亨正在解釋自己的問題。 從前幾位涉詐上司的量刑標準來看,徐老闆極有可能逃不死。
雲南鴻儒茶業創始人、被譽為“普洱茶第一人”的李興華,就是徐家印的教訓。
靠著瘋狂吹噓普洱茶的炒作價值,李興華不僅獲得了“脫貧攻堅傑出人物”和“十大公益成果”的社會知名度,還非法吸收了127億美元的高息存款。 “炒茶”雷雨過後,李興華被依法判處死刑。
從之前披露的資訊來看,許佳音涉案金額可能遠不止上千個“小標”。 雖然中國的司法制度不是“判例法”制度,但罪重重的許家印顯然沒有理由比李興華少判刑。
然而,令網友不滿的是,許佳音一家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經濟損失。 據網傳,許家銀已經為在美國的妻子和孩子設立了“不可撤銷信託”,即使未來中美雙方達成“司法追償協議”,中國也無法收回存放在徐家信託中的資金。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境外債權人發起的清算行動,也為許家銀家族的資產轉移提供了便利。
公開資料顯示,恆大在馬來西亞只有五個開發專案,總投資不超過500億元。 然而,恆大的離岸債務總額高達1392億美元。
一家主要從事國內房地產專案的公司,為什麼會借這麼多外債? 不少網友懷疑恆大的海外債權人在幫助徐家轉移資產。
以申請清算的薩摩亞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沒有官方資訊,更像是一家“現金流公司”。
恆大清算後,薩摩亞公司可以利用所獲得的資金與徐氏家族的海外勢力達成某種“利潤分享協議”。
再加上近年來國際形勢極其緊張,花卉種植者幾乎不可能追回恆大的逃亡資金。
從各省市的表態來看,恆大2024年的主要任務仍然是保障樓宇交付。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恆大仍有70多萬套房產未按期交付。
雖然恆大的清算不會涉及其內地子公司資產的清算,但那些因恆大未完工建築而苦惱的人,還是要注意三大風險。
第一逾期抵押貸款的信貸風險。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住房貸款實行“無限回收制度”,無論你的房子是否未完工,你都必須按照抵押合同償還銀行的本息。
如果所有者無力償還,銀行有權啟動司法程式,屆時銀行不僅會拍賣所有者名下的所有可執行資產,還會將客戶的終生收入納入執行範圍。
雖然未完工樓業主集體中止貸款確實很常見,但只有積極與銀行協商或尋求官方幫助,才能解決未完工樓貸問題。
第二出售多套房屋的法律風險。 未完工樓的問題之所以如此複雜,不僅與鉅額財政赤字有關,而且最終的因素是開發商出售了不止一套房子。 當你的房子從一張設計圖變成乙個客觀的“混凝土森林”時,那些突然出現的“競爭對手”會把和平生活的夢想變成一場噩夢。
雖然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購房、買賣必須辦理網上籤房手續,但實際上,開發商給供應商和施工方的“頂戶房”,大多沒有法律程式。
如果您未完工的房子涉及出售多套房子,您必須及時到法院申請您對房屋的所有權,前提是您辦理了法律程式。
第三“假交”的奇怪故事。 在國家大力推動樓房交付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城市爆出了“假交付”的奇葩故事。 有的小區連最基本的道路工程都還沒有完成,還被宣布達到交付標準,業主期待已久的房子根本無法滿足居住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未完工建築的業主急於拿到新房的鑰匙,但我們仍然需要確保新房符合交付標準,然後才能簽署協議。
一旦您隱約認識到“虛假交付”的事實,您不僅會失去繼續維權的權利,還會承擔物業費、取暖費等一系列經濟負擔。
在恆大雷雨之前,這家民營地產公司是很多朋友買房的首選,幾乎沒人能預料到,龐大的恆大商業帝國會在幾年內崩潰。 俗話說“吃溝長智”,老百姓一定要向恆大吸取三課。
首先,商業慣例不應與立場因素混為一談。 無論是買房賣車等大宗消費,還是手機、電腦等日常購物,都應該是一種價效比高的經營行為。 然而,很多商家卻非常執著於“瓷器愛國主義”,甚至有人覺得,只要買民營企業的貨,就是扶持民族工業的愛國行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恆大集團曾經是官方媒體認可的“民族品牌”。
我們不知道恆大未完工樓宇的業主中有多少人被這個“民族品牌”的光環所迷惑。但那些把“位置因素”看得比價效比更重要的消費者,顯然更容易落入資本捏造的陷阱。
其次,警惕“預售系統”的商業風險。 預售制度並非房地產行業獨有,例如,許多汽車經銷商要求客戶提前付款,一些熱門車型甚至預售一年以上。
前段時間跑路的廣東永高投資集團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銷售的公司。
這家經營了近27年的老牌車商,不僅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和車企預付款,還一掃50多家門店沒有提車客戶的購車行為。
在當今經濟衰退中,做不到“一手付單,一手還手”的行業,存在著很大的雷暴風險。
第三,不要相信大型集團的商業信用。 回顧恆大的雷雨歷程,你會發現恆大最致命的錯誤,就是同時布局了房地產、汽車、保險等10多個商業領域。
雖然這種大企業集團確實容易讓人相信,但“攤開餡餅”的發展模式,很容易造成公司資金鏈斷裂的嚴重後果。
放眼國內商業江湖,像恆大這樣大力拓展業務領域的企業不少,其中不乏是國內外知名的“商霸”。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發生在恆大身上的教訓很可能在這些大集團中重演。
從恒大的資產負債來看,這家負債累累的企業來到破產清算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當外國債權人追討自己的債權人時,國家應該盡最大努力保護恆大未完工建築業主的權益,以保證恆大雷暴的風險不會失控。
那麼,你認為恆大徐佳音應該如何處理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