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元的年終獎還不夠,年錢成了年輕人老年人的沉重負擔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20

過年探親訪友本該是喜慶的事,但對於湖南邵陽的趙磊來說,卻是“很大的壓力”——老家有很多親戚,她一共有16個孩子的年錢,每人500元,一共8000元。

去年我忙得不可開交,年終獎才7200元。 春節給了年錢,花光了我所有的年終獎。 2月18日,趙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奈地說,近年來,農村老家的年錢漲了。

和趙磊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 今年春節假期期間,關於年錢的討論持續公升溫,不少年輕人發文感嘆“為什麼年錢漲得越來越高”,“動不動就幾千,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壓力很大”。 也有人抱怨,年錢連年給農村老人增加了不少經濟壓力和麻煩,年錢可能沒有起到給孩子“壓過年”的作用,反而“碾壓”了老人。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作為傳統年慶習俗之一,年過年錢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是一種“年味”,代表著期盼和願望,但近年來,一些地方連續發放的年錢,卻成為年輕人和老年人沉重的經濟負擔。 也有一些人互相比較,這讓新年錢的意義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各地要積極採取措施,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年錢觀念,杜絕年錢比的現象,讓年錢不再“內卷”,回歸聯情送福的初衷。

年錢往往幾百元

傳送和接收人群的壓力是巨大的

趙磊今年31歲,家鄉在邵陽農村。 她記得,上大學的時候,長輩給晚輩的錢,大多是60元、80元、100元。 不知從什麼時候,村里的習俗變成了一兩百塊錢用不上,逐漸漲到300塊錢、500塊錢、600塊錢,甚至1000塊錢。

我給500塊錢不算多,包紅包的時候'心疼',真想找個理由不回老家過年。 趙磊半開玩笑地說,自己還沒孩子,年錢進進出出不來,真是讓人頭疼。

她甚至和父母商量過能不能少給一點,比如300元,卻被父母狠狠地攔住了,說這樣一來,人家就會在背後指手畫腳,500元是最低標準,如果她的錢不夠,父母可以彌補,“我爸媽是農民, 根本沒有收入,扛起這筆錢也不容易,但老一輩特別講究面子和人際關係。

安徽省阜陽市市民張成對此深表贊同。 他的父母住在農村,每年過年,很多老人都會為過年錢發愁。 “我爸爸今年70多歲了,除了我們的兄弟姐妹在過年時帶著孩子去拜旦外,他的侄女和侄子們也會帶著孩子來找他。 乙個孩子至少要100塊錢壓年錢,10多個孩子差不多需要2000塊錢。 ”

今年,62歲的王立之在湖南省懷化市做泥水匠,月薪3200元。 他告訴記者,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頭疼,“本來給孩子們只有一二十塊錢,大家都很開心,但後來漲到五六十塊錢,一兩百塊錢,現在動不動就要三四百塊錢。 來10個孩子,乙個多月工資就沒了。 ”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不降標準時,王立之回答說:“大家都會比較,鄰居們也會議論紛紛,別人給的那麼多,你拿的少,不僅不好看,還顯得你不重視別人。 ”

年過七旬的溫崑山也有同感。 他給孫子孫女的年錢,從20元一路漲到現在的200元。 “現在沒人有50塊錢的紅包,100塊錢有點遙不可及。 我主要靠種地掙錢,年錢是一年中最大的開銷,孫子孫女、孫女、侄子、侄孫女都有20多個。 ”

在採訪中,記者注意到,除了交了年錢的人感到負擔沉重之外,一些領取年錢的人也感受到了壓力。

在北京工作的謝琳,帶著今年幾個月大的孩子回到四川老家過年,幾乎每次親朋好友聚會,她都會收到一疊紅包。 有一次,在一次聚會上,一位親戚不知道她帶了孩子,到了酒店,發現有孩子,於是趕緊起身向服務員要紅包,然後去隔壁的ATM取現金。 雖然她不停地喊著“不不”,但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對方,只能接受。

我們這邊的年錢數額不小,一般從500元起。 親戚朋友賺錢不容易,我真的不想成為他們過年聚在一起的累贅。 但是孩子太小了,我不能帶。 所以每次吃大餐,都只能收年錢。 謝林說,年錢終究要還清,以後也要找各種機會和理由把錢還回去,“想想這個也是頭疼的,作為乙個一年回不了幾次老家的人,一直想著, 這也是一種精神負擔。 ”

在一些地方,比較是嚴重的

影響貨幣價值感知

傳說長輩在過年時給後輩的錢,可以用來鎮壓邪靈,保證後輩平安過年。 傳統的年錢必須由家裡的老大給,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在“過年”方面更有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近幾年來,有些地方給孩子發的紅包因為比較的心理,一直快。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在一些地區,兒童紅包起步價為1000元7萬元紅包。

有分析人士指出,年鈔本位的不斷提高,是一些奢侈的“時代之風”衝擊的結果。 這股“時代之風”不僅產生於網際網絡上的浮躁氛圍,也來自城市地區,再加上農村傳統社會結構的重構,引發了“人投”觀念的轉變,從而引發了越來越濃厚的對比氛圍, 而年錢的多少,似乎成了衡量親情和友情的標準。“不給就做不到,少給就怕被議論”,成了很多人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

對於經濟條件好的年輕人來說,每年花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年錢可能都無所謂,但對於普通職工或只靠幾畝地收入的老人來說,給晚輩一大筆年錢就成了過年的煩惱。 在家鄉呆了一段時間後,趙磊發現,很多農村老人主要靠務農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無法種地,身體狀況也不如以前好了。

對於一些年紀大了,失去了工作能力的老人來說,最主要的是子女給他們的贍養費。 所謂年錢,不過是孩子的手轉而已。 趙磊說。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年錢的初衷是表達對孩子們健康快樂的祝願和期待,初衷是好的。 然而,在一些地方,年錢卻漲了,甚至給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也有一些人互相比較,這讓年錢的意義“變味”,值得深思和檢討。

家鄉江蘇宿遷農村的程成,對農村年錢大的現象頗為感動。 按照當地習俗,老人一般會給孩子過年一兩百塊錢,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但這種做法近年來經常遇到“城市標準”的衝擊。

城裡有的孩子回村過年,收到紅包後抱怨得太少,老人們聽了覺得很不舒服; 有的人搬到城裡住了,回老家過年的時候,給晚輩的紅包往往有五六百塊錢,收到紅包的一方在還禮時也拿到五六百塊甚至更高, 而“標準”正在慢慢出現。程成說。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何惠立指出,畸形的比較現象造成了年錢和收入的不平衡,給老年人,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增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煩惱,也直接影響了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需要治理。年錢的意義是好的,它意味著對孩子的祝福,只要達到這個功能。 長輩愛孩子,給的錢越多,他們互相比較,這違背了年錢的意義,甚至可能引起衝突。

專家認為,年錢的意義豐富而美好,承載著長輩對年輕一代的關懷和殷切期盼。 在年錢的良性互動中,凸顯了家庭的溫情和親情的豐富,傳承了傳統的民俗文化。 如果年錢成為炫耀財富的工具,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金錢觀,還會將年錢的多少等同於長輩對他們的愛的量和分量,進而形成對親情的認知誤區,將親情物化或貨幣化; 也容易產生“紅包越大面子”的錯誤觀念,以及過度消費等不良行為,與其祝福的意義和過年的溫暖背道而馳。

指導納入村規和慣例

提倡適度和適度

記者注意到,鑑於年錢比額現象日趨激烈,近年來不少地方通過各種方式引導群眾合理送年錢,是目前將年錢納入村規章制度的最重要方式。

安徽省阜陽市文明辦近日對網友反映的相關問題作出答覆,稱將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文明實踐、新聞等多種立場,引導農村群眾樹立正確的年錢觀念; 引導基層把年錢合理分配納入村規章制度,倡導農村群眾樹立勤儉儉的家風和家訓; 借鑑和推廣其他地方的行之有效做法,倡導理性節約,堅決反對比較和浪費。

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公布的《河下街道2023年村規(居民公約)》中,《螺絲街道村規章制度》和鎮海村村規章規定,年錢不好吃,孩子不習慣。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虎灣村召集協商會成員圍繞“完善村規章制度,建立文明新風貌”召開會議,主要討論“年錢不好吃,小孩子不習慣”。

2018年2月,雲南省紀委監察委員會印發《關於規範農村婚喪嫁娶辦事的通知》,要求切實減輕農村人的人身和經濟負擔,參加農村婚喪宴應當贈送價值不超過100元的禮品或禮品。 同時,防止和糾正以送年錢為形式的變相送禮行為,除近親外不送年錢。

還有很多地方通過發布建議、舉辦相關主題活動等方式,引導群眾合理送年錢,強調年錢不好吃。

何惠立認為,此外,還要積極倡導良好的家庭作風、家庭教育、家庭文化。 有了良好的家庭作風,父母自然知道過年要送多少錢。 我們不應該在年錢問題上談論這個問題,而應該倡導和促進家庭建設,平時要用功夫。

記者採訪發現,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周圍有比較的趨勢,但還是有很多人堅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給年錢,不比較,不隨勢而為,不過度。

來自貴州省貴陽市的王偉今年和哥哥姐姐們約定,只給孩子發小紅包,統一80元,“大家只想過個熱鬧的喜慶慶典。 以前,按照他所在地方的習俗,年錢一般都是200元,每年春節他都要花幾千塊錢。

家裡有10多個孩子,有的可能一年只見一次面,甚至幾年不見面。 今年,我直接在家群裡說了,親戚們也同意了,這樣給大人的壓力就不那麼大了,小孩子收到紅包都很高興。 “王偉說。

在廣東很多地方,“巴利是(紅包)”只講“意”不如錢,5元、10元,多少錢都可以隨意拿到。 在廣西河池的乙個村子裡,孩子們挨家挨戶過年,大人們提前準備了2元的“李氏”。

新年的快樂,就是收到年錢的那一刻的驚喜,錢多了還是少了都沒關係。 住在廣東江門的12歲小孩張軍今年收到了80多個紅包,大部分都是10元或20元,他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人希望回家過年,憑自己的能力賺錢,大家都善良快樂,而不是被比較的潮流“綁架”,跟風而去,“不要打腫臉變胖”,“不要有內耗”。

受訪專家認為,打破年錢困境的希望,不僅在於通過合理的機制對這種非理性氛圍說“不”,更在於從文化、心理角度實現社會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 比如,城市裡的孩子下鄉時,監護人要提前講清楚農村的特點和老人的“新年觀”,引導孩子在村里的語境中體驗民生的喜怒哀樂,避免對紅包的厚厚有偏差評價。 作為撿錢的晚輩和父母,他們必須考慮紅包是否“應得”,以及他們平時是否對老人有足夠的物質和精神關懷。

在王忠武看來,要適當給昇年錢的氣氛潑冷水,降溫。 寄還,平時還款多給,容易形成惡性迴圈,如果不加以遏制,年錢的金額還會繼續。 他建議有關部門出台宣傳規範,參考紅白儀式的治理方式,形成軟約束。 **社會勸說不合理行為,提倡適度適度。

送年錢求好運,大家盡其所能,給,不能讓孩子沒有開心的過年錢,但紅包的金額可以少一些。 它既無壓力又喜慶,為什麼不呢? 趙磊說。 (本文中的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法治**。

責任人:盧士成。

負責校對員袁習。

主編:閆雲.

終審:編委李蓉。

相關問題答案

    7200元的年終獎還不夠給年錢嗎? 春節過後,再次引發社會熱議

    春節的氣氛漸漸淡去,很多人都已經在上班了,但年錢的話題還是成了晚飯後的熱門話題。在湖南邵陽,趙磊對年錢感到 壓力很大 她每年元的年終獎,還不足以給個孩子過年錢,這引發了對傳統年錢習俗的深刻反思。新年錢,這種傳統習俗,最初暗示著長輩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和願望。然而,近年來,年錢的金額一直在攀公升,從幾百元...

    7200元的年終獎金還不夠給年錢 今年,你給多少錢

    對於孩子來說,拿到年錢是很開心的。然而,對於成年人來說,年錢卻成了負擔,年終獎的喜悅往往被年錢的負擔沖淡了。近日,一則 元年終獎不夠支付年款 的訊息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讓人思考 年錢的傳統意義是否變了味,成了節日的負擔?據 報道,今年春節,來自湖南省邵陽市的趙磊 壓力很大 老家有很多親戚,她一共給...

    7200元的年終獎金還不夠春節? 不要讓新年的錢成為新年的負擔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團聚 親友團聚的時刻。在這樣的日子裡,長輩們會給年輕一代年錢,這是一種承載美好祝願的新年習俗。然而,隨著社會的變化,年錢變得越來越 沉重 很多人感到壓力和煩惱。年錢 內卷 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年錢,讓它回歸本源,成為溫暖的情感交流?近日,一則關於...

    7200元的年終獎金還不夠春節

    農曆新年是中國人最期待的日子之一。在這個傳統節日期間,家庭會舉行特殊的習俗,包括給孩子錢。然而,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讓我深思。報道提到一位名叫趙磊的女子,面對給親戚和孩子過年錢的壓力,她束手無策。她的年終獎只有元,卻被年錢沖銷了。這讓我感到親切,因為我以前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2億元年終獎! 剛才,格力的最新回應!

    月日,格力電器表示 近日,公司關注網路上流傳的 董明珠董事長在月日格力全球夢想盛典上表示將額外發放億元年終獎,其實是格力手機 等不實訊息,因此表示公司增加的億元年終獎與免費無關工作手機 公司決定為每位員工配備一部免費的工作手機。除格力電器外,JD.com 東北醫藥 海航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日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