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2023年國產娛樂的最大贏家?
年末,豆瓣的“樂子人影視大賞”匆匆落地,宣告了去年娛樂圈的“最多”。
最好拿CP“高啟強x陳書婷,大哥和嫂子從馬背上出來,在BL人群中奮力衝出包圍圈。
來源:網際網絡
說實話——這是最難的cp“劉詩詩x劉宇寧,把觀眾對醜男的厭惡寫在臉上。
看著劉詩詩千年來不變的美貌,以及她對男主深情的星光眸眸,她只能說不愧是古傀儡的第一位姐姐。
這種具有強烈信念感的專業精神值得從所有的小花中學習。
來源:網際網絡
榜單展現了國產娛樂界久久未見的誠實和開放,也是對演員的評價,但與本質上討好粉絲圈和次主流的各種流有本質區別。
廣大路人展現了他們的精神,票數的客觀性,讓那些已經褪去光環的鬼蛇神靈一眼就看得一清二楚。
其中,還有乙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那是去年最出圈的男性角色,影視圈所謂的新“老公”。
在去年之前,這些人都不是娛樂圈的佼佼者; 光看三院五眼,有的甚至都不是標準的美男子。
反觀是擁有頂級代言資源的小鮮肉那群人,因為顏值和身材,被吹上了天,淪落到被吐槽、被踐踏的地步。
女人不是在看她們的臉嗎?
相反。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清醒地意識到,在“資本醜男”和“國產娛樂假人”之間,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審美,只能讓劣幣趕走良幣,遭受視覺霸凌。
在國產娛樂審美都在走下坡路的今天,發現真正的帥哥只能從我做起。
“全世界都想和他睡覺”。
這份榜單最吸引人的部分,無疑是10個“性最緊張的角色”。
他們每個人都在榜單上,曾經稱霸微博熱搜和小紅書夢女文學。
位居榜首的孟彥辰,憑藉自己的德國文學一炮而紅。
演員魏大勛也從“嚴選姐”成功晉級到“新中國總統”,人氣爆棚到連綜藝節目都被沈騰嘲笑的地步。
著名一幕:既然你和他都沒事,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偽骨科之所以“讓女人想停下來,是因為**衝擊東亞社會道德的禁忌和慾望,夾雜著男女之間的戀情,帶來了極限的拉扯,非常令人興奮。
而且兄妹的頭銜沒有血緣關係,但似乎是遊戲的一部分。
他們倆一天24小時合法地待在同乙個房間裡,如果不跟上,下一秒就會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洶湧澎湃的曖昧比任何塵埃落定都更能激發想象力。
來源:網際網絡
同理,另乙個同樣因為對比而被創造的“神”,也來自《漫長的季節》。
女主沈墨的弟弟、暗戀的酒女尹紅啞巴傅維君,由演員江啟明飾演。
來源:網際網絡
這個角色的魅力比較隱蔽,因為他不是那種傳統的浪漫男主。
打鬥,作為黑幫中唯一乙個沉默寡言卻佔據“老大”位置的人,他的出現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
來源:網際網絡
再到後面,對妹妹的呵護,與馬鹿的碰撞,在大雪中無聲的咆哮,向被妹妹殺死的初戀致敬,結局是妹妹的責任。
雖然《漫長歲月》匯集了東北老、中、青年三代人的男性形象。
但比起身為“爸爸”的王翔、十指不碰泉水的彪子、略顯稚嫩的王陽,都是健康的男人,但不會說話的傅維軍卻俘獲了一大批女性觀眾的心。
來源:網際網絡
孟彥辰和傅維軍是分開提名的,不僅因為他們的選票顯示出懸崖般的暗戀。
更是因為無論從演員的顏值還是角色的位置來看,都不是第一熱,而是自己壟斷了整部作品的(女性)人氣。
這樣的存在引領了去年整個榜單的趨勢,換句話說,這不是乙個孤立的案例。
比如排在榜單底部的阿才,就出自電影《孤注一擲》。
來源:網際網絡
這也是乙個非主角,乙個戲份很少的角色。
不僅是男三號,角色也不是一只好鳥,而且犯了很多罪,至少觸犯了一半的刑法。
乙個正常的女人看到這樣的人,她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心跳,而是恐懼。
來源:網際網絡
但就是這樣一種趨勢,你可以看到整個名單上的男人都是一樣的,而且大部分都不是“好人”。
傅維君偷竊,道斗英精神出軌+殺人,高啟強涉案,尹守草顧人命,徐子泉是海王,阿才洗錢......
但它似乎已經回答了那句話:男人不壞,女人不被愛
與同頻道的“性縮影榜”相比,不少都擁有光鮮亮麗的存在。
例如,醫生、首席執行官、金融白領,甚至消防員。
但當你看到這些角色時,你不會發現他們**,有魅力。
更諷刺的是,這些人都是男性第一。
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粉絲和驚人的流量,而且還有全方位的服裝、修飾和特效來祝福他們。
結果設計得越仔細,它就越像是雄性孔雀的無用螢幕。
你為什麼要和他上床
與許多男性對“阿爾法男性”的標準不同。
女人慾望的物件不一定是全能的領導者。
因為對於女性來說,如果說**這個詞更像是對大氣和魅力的客觀描述,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件裸裙、乙個艷麗的妝容,甚至乙個造型。
那麼“性張力”一詞就更直接、更有活力了,不是用來形容物件和本身,而是直接與異性相關。
它的潛台詞更是露骨:我想和這個人上床。
與男性相比,男性可以被象徵性的女性特徵所吸引,而女性的感受和慾望要複雜得多。
所以可以看出,榜單上的人物並不相似,不一定是八塊腹肌,不一定是年薪百萬,甚至不一定是單身,吃遍天下沒有標準。
參與程度很廣,從城市到小城鎮,從古至今,從國內到海外,距離越遠,越是無法阻止“陪你睡過大半個中國”的慾望。
來源:網際網絡
但問題是,為什麼是他們?
這一切都與乙個答案有關:對比感
說白了,對比就是這個人向你展示的東西,和他一直以來的表現大不相同。
例如,它也是老闆。
孟彥辰專注於對自己喜歡的女人默默陪伴,不善於表達,職場越霸道,私下裡越有俠義精神,紳士換鞋時徐秦掀起裙子都會轉過頭來。
還有王鶴棣飾演的時硯。
天天就是到處抱著女主發情,不僅帶著四川重慶強烈的泡泡聲,而且在言語上也十分多疑,不知道是愛女主,還是為了“戰利品”而沾沾自喜於自己的陽剛魅力。
後者的“性收縮”的票數比前者的“性張力”多了10000票,這足以看出女人不一定喜歡同樣的風格,但沒人喜歡油男。
來源:網際網絡
而最強烈的對比感,除了對待女性的方式,也存在於人的工廠環境中。
就像“性張力”榜單一樣,除了徐子泉和尹壽,你大概很難找到那種性體驗的存在,有的甚至直接告訴你,你是處女。
但同時,這些男性也不一定不如男性競爭者,甚至他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著非常高的核心競爭力,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缺乏性資源。
比如,高啟強年輕時忙於謀生,從未談過戀愛,婚姻是他的初戀;
比如,傅維君雖然長得很帥(尹紅承認),但因為是啞巴,他沒有機會接觸女人;
比如吳磊飾演的運動員年輕,訓練繁忙,遇到女主之前還沒開悟。
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這些男性對其他女性有著天然的障礙,這為難得的“敬業”特質奠定了基礎,而經驗的缺乏注定會與這些作品中更有經驗的女性形成劣勢。
兩者結合,對比自然而然就來了。
來源:網際網絡
相處模式+原始角色,一旦密碼正確,那麼其他一切都不是錯誤。
因為這些人越是克制自己的慾望,對自己越是自律,似乎越是賦予女人選擇的權利,在愛情中主動出擊。
這是女性在父權社會裡不容易得到的“特權”,而這種“特權”也是女性所熟悉的浪漫愛情的源泉。
即使這些男人在某些地方不夠好,因為好感的加持,那些不夠好的地方,甚至會反目成仇,成為女人憐憫的物件。
最好的例子是傅維軍爆炸後在社交網路上盛行的“啞門”。
他顯然是因為不會說話,所以與其他男人相比,他有先天劣勢。
但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他沒有一般男人的攻擊性和“爸爸味”,被女人喜歡。
來源:網際網絡
與其他男性相比,或者更直接地更接近現實生活中的男性角色。
這種“特權”被稀釋或乾脆失效。
比如《我的世界裡的烟花》裡扯妹子頭髮上“性收縮”榜單上的宋嫣,天天對徐琴大吼大叫,親密場面就像**;
比如長得“臭”的劉浩然,鬍子髒兮兮的,床戲也不美; 再比如謝薇,他經常瘋了,演員再帥,也救不了掐住女生脖子的家暴男人。
來源:網際網絡
看到這些片段,女性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似曾相識的隔膜,似曾相識的噁心,似曾相識的窒息。
他們在現實中看得太多了,也太厭倦了,他們不想在虛擬世界中受苦。
因此,這種不適一旦出生就幾乎不可能逆轉。
這也證明了為什麼“性收縮”的玩家們,即使客觀帥哥,物質豐富,權力巔峰,依舊不被女性看好。
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把它顛倒過來了。
本來,男性接受的擇偶教育與女性完全不同,導致男性對“好男人”的標準和女性對“好男人”的標準存在很大差異。
在男人的世界裡,只要有錢有勢,女人就會發帖,但這種吸引力與愛情無關。
那麼後者呢? 也許有些男人會願意主動向女人的標準靠攏,但現在這樣的人會被他們同類批評為“舔狗”、“煮羊”,成功勸阻了不少想要求婚的男人。
於是,兩大標準的距離越來越拉大,前者在現實中遲鈍,變成了看似細膩卻沒腦子的霸主偶像劇,不斷向社會傳遞著木強和木府的價值觀和有毒的工業糖精; 後者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常見,只能由女性自己發現。
所以很多時候,當乙個新的“網路天人”出現時,你會發現這個男人可能並不成功,不強大,甚至沒有“男子氣概”。
他只滿足乙個女人對乙個正常男人最普通的要求。
來源:網際網絡
女人想要的不多,只要男人不刻意炫耀,不散發男性魅力,就已經比很多同類強了。
女人想要的不多,只要不欺負眼球,不欺騙感情,給點甜蜜的對比,她們自然會投給自己想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變化是,女性厭惡父權制標準下的“男子氣概”,不把“正常男人”碰到祭壇上。
這似乎是乙個小小的阻力。
但它反映了他們在審視和審視異性的過程中所定義的新標準
當乙個男人成為性物件時
實際的生育率和低迷的結婚率證明了這個時代的低慾望。
女性不再把結婚生子當成生活的必需品,勞動力參與率高也讓她們擁有越來越多的經濟資源可供支配。
上野千鶴子在她的《我的婚姻》一書中寫道,當女性不再將婚姻視為生活中的必需品時,她們對男性的看法將逐漸從“伴侶”轉變為“商品”。
女性市場正在成熟,也正是因為有了市場,女性面對的言論才成為商品。
這其實很簡單的邏輯,女性市場之所以成熟,是因為她們有經濟能力。 就像日本雜誌“anan”一樣。
女性的高消費催生了男性的商品化。
隨之而來的是“女性凝視”的誕生,它與“男性凝視”相對應。
然而,與咄咄逼人的男性凝視不同,女性凝視更柔和、更複雜。
女性在專注於虛擬影視角色時,會將自己的想象力加入到劇情中,完成一場“打破第四面牆”的創作。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與現實更不同的男性角色,可以引發女性的。
例如,如前所述:專業化。
1.缺乏性經驗、感情和細膩。
在父權制社會中,由於長期的厭女文化和兩性之間強者弱者的慣性組合,這些特徵被拿來與男性相提並論事實上,它更有可能出現在女性身上。
而女性對這種被創造的男性角色的狂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補償心理,一種現實中難以滿足的異性情感投射。
正如“丈夫情懷”的潛台詞是“想被你照顧”,而“破碎”的本質是女性控制力和男性順從力的體現。
早在 1979 年,對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的採訪就證明了這一點。
你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讓你如此愛的品質? ”
女人最好的品質之一是一種智慧,以及她散發出的力量。
用男人的話來說,吸引我的是一種破碎感——“我也會受傷,我很敏感”。 這也是當紅演員現在所擁有的特質。
來源:網際網絡
女人有權力,男人是脆弱的。
顯然。 女性對男性角色的痴迷和對“性張力”的狂熱,本質上是一種打破固有性別刻板印象,甚至顛倒男女傳統立場的滿足感,從成為**的客體到**的主體。
尤其是在這個對女性不公的世界裡,女性無時無刻不在被壓迫和欺負,男性依然是權力的主要載體,就連虛擬創作的主體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他們構建的東西不是真實的。
來源:網際網絡
只要大多數影視觀眾還是女性,只要女性還在為娛樂內容付費,那麼這種趨勢就會像往常一樣繼續下去,就會產生新的東西。
而在乙個性別不平等的社會裡,當一方剛剛進入能夠消費異性的萌芽階段時,你不能指望它直接進入乙個足夠完美的狀態。 彷彿所有的時尚都是輪迴,只有量變的積累才能產生質變。
只有當女人和男人,女人和男人,在消費物品的同一平衡上,形成相互壓迫的平衡時,我們才有空間討論下乙個維度。
性張力“就是這種情況。
誰能說這種露骨的評論不能適用於男性,尤其是專注於取悅女性觀眾的男性角色?
雖然“男性凝視”和“女性凝視”不是一回事,但男性也會成為被“凝視”的一面,被挑的那一邊,不被挑的那一邊。
捧起乙個新人不是勝利,打破“標準答案”,掌握自己的話語權才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