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象配準、機械人引導、定向穿刺、活檢以提取病灶......1月25日,北京市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首例腦活檢手術用時20分鐘順利完成。
以前,腦活檢手術需要開顱手術,這是有風險的。 現在,在神經外科機械人的幫助下,大腦中穿刺通道的直徑僅為25公釐,時間明顯縮短,操作更安全、更準確。 北京兒童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徐金山說。
北京市保定兒童醫院的外科醫生正在為一名患者進行手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保定兒童醫院曾經是一家鮮為人知的二級專科醫院。 在被北京兒童醫院委託之前,醫院只能收治一些兒童常見病和常見病患者。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院長田健表示,正是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北京兒童醫院在2015年管理保定兒童醫院。 腦活檢手術等許多“不可能”,這已經成為“可能”。
北京市兒童醫院保定醫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首家“跨省託管”的公立醫療機構。
為了留住保定的技術和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保定的醫療水平,兩家醫院開展多層次合作:北京專家定期來保定進行會診、會診、查房、外科手術、學術講座和臨床教學; 北京專家擔任保定部門的指導工作,接管了該部門的整體管理工作; 北京的專業部門將整體下沉到保定,在保定開設乙個病房,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童。
經過多年的融合發展,北京市保定兒童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群服務於一體的一流兒童專科醫院。
一組資料反映了醫院的“華麗蝴蝶變化”:年門診量從託管前的25萬增加到2023年的72萬,醫療收入從託管前的1增長53億元至554億元,三、四級手術數量由託管前的零增加到每年4800多例,三、四級手術佔比超過70%。 目前,醫院已設立專科門診92個,專科病房16個,開展新技術專案246項。 許多患者不必前往北京,可以在保定享受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河北燕達醫院外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床位空置率高達70%,寬敞明亮的醫院門多,先進的診療裝置......這是2014年之前河北燕達醫院的真實寫照。
一條潮汐白色的河流,被兩個天堂隔開”。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市與北京通州區隔江相望,距北京市中心僅30多公里,是北京大量農民工的家園。 由於醫療標準不平衡,醫保保單銜接困難,燕郊燕大醫院人頭攢動,長期虧損。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燕達醫院“起死回生”提供了良好契機。 自2014年5月起,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燕達醫院與燕達醫院開展合作。 目前,北京朝陽醫院共向燕達醫院派出專家162人,涵蓋17個臨床專科。 北京天壇醫院與燕達醫院聯合成立“天壇燕達腦中心”,協助燕達醫院開展膠質瘤綜合**、顱內轉移切除等顱內腫塊手術。
北京朝陽醫院專家、河北燕達醫院骨科主任劉清河在義診檢查了患者的影像學資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北京優質醫療資源的“飛翔”下,燕達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學教研能力突飛猛進。 “以前不敢接受的病人敢接受,治療不了的疾病可以治療,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診療服務。 燕達醫院院長李海玲說。
2017年1月,燕達醫院成為北京市醫保首家非本地結算單位,居住在燕郊的北京參保人就醫後可直接刷卡結算。 2023年,燕達醫院門診急診就診次數較2014年增長近9倍,出院患者總數增長近8倍,手術次數增長近4倍。
記者從河北省衛健委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已建成40個京津冀醫療聯盟,實現河北省區市全覆蓋。 京津冀體檢結果在各地區、跨機構共享互認。 目前,河北省312家醫療機構與京津373家醫療機構實現了50項檢測結果互認,295家醫療機構與京津208家醫療機構實現了30項影像檢查資料共享,有效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