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穩固,百姓安心,農業強,各行各業興旺。 2023年,延邊州將堅持鄉村振興“三鄉”工作,紮實推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等重點任務,國家農業農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延邊州糧食總產量達到37個6億斤,實現6連增; 全州農機總功率達到330萬千瓦; 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收穫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級95%……
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記錄了延邊州2023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堅實足跡。
對自己負責
為糧食安全建立堅實的底線
去年10月中旬以來,延吉市朝陽川鎮泰興村正式啟動秸稈還田工作。 撒布機在前方“開路”,幾台旋耕機併排前進,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土面上的秸稈埋在地下,黑土露出來。
秸稈還田分為三個步驟,秸稈機械粉碎後,由拋料機噴灑稻秸稈腐菌劑,再由旋耕機進行機械化掩埋技術,實現稻草返田量足量。 延邊市盛嶽養殖農民合作社社長齊森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投入投料機5臺,2200馬力旋耕機,並對車輛油箱進行了改裝,大大節省了時間,有效提高了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率。
如今,機械化大規模作業早已成為春耕秋收戰場上的主力軍,讓農業生產跑出了“加速”。
機械化耕作省時省力,一台農機一天可播種3至4公頃,20多公頃的播種任務5天即可完成,1公頃不僅可節省400元,還可享受多項補貼,一年多賺幾千元! 安圖縣兩江鎮四子村村民單惠芝感嘆機械化作業的速度和效率。
去年,他種植了20多公頃玉公尺,依靠農業機械化和免耕技術克服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使繁重的農活變得更容易。
2023年,延邊州將大力實施地儲糧、科技儲糧戰略,千方百計打造糧食安全堅實“壓艙石”,在多方所拓展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繼續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攻堅戰, 推進綠色生產增效技術,通過進一步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將機收損失率降低到18%,減少糧食損失約2萬噸,穩定農業發展的“基本板塊”。
因地制宜
發展具有特殊優勢的產業
位於望清縣吉關鄉大北溝村,面積約182公頃黑木耳種植基地生產的黑木耳深受消費者青睞。
基地負責人、紅雞冠黑木耳合作社董事長林彥告訴記者,他們建立了日產3萬袋木耳包生產線和木耳烘乾車間,加快發展菌種研究、木耳包加工、木耳栽培、種植種植、掛袋栽培、 包裝銷售一體化,基地年產值可達700萬元。
除了種植黑木耳、人參、水稻等特色農產品外,延邊州在養殖業發展上也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加快專案建設、 並開展財政支援。
走進琿春延邊牛集約化養殖示範園專案現場,在山川、河流、田野的映襯下,現代牛棚格外醒目壯觀。 專案通過建設產業鏈完整的延邊養牛養殖園區,實現傳統畜牧、特色民俗文化與科普教育的融合,加速推動琿春肉牛產業做大做強,助力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
延邊牛集中養殖示範園總經理韓寶剛表示,園區配備了肉牛全產業鏈物聯網系統,為每頭奶牛配製專屬“身份證”,讓所有產品都能追溯,行蹤查到。 未來,在銷售方面,將逐步從前期的本地營銷轉向進入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中高階肉牛市場。
從裡到外
河美鄉村適合生活和工作
站在和龍市東城鎮廣東村入口處,可以看到兩邊整潔乾淨的房屋遵循朝鮮民族的傳統建築形式,青花相間的牆壁上繪有鮮豔的南韓特色壁畫。
過去,由於大多數村民選擇外出打工,村里集體經濟薄弱,產業單一。 現在,廣東村已全面推廣有機水稻種植,並建立了自己的品牌“Moxida”,產品銷往國內市場、日韓兩地。
稻田秀麗的風景為廣東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打造了集民俗旅遊、觀光體驗、風味餐飲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現代鄉村田園旅遊區,不僅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也帶動了村民創業就業, 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延邊州將通過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振興農村宅基地,改革農村集體“三變”,在營業收入、財產收入、轉移收入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農民收入增長,實現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多元,增速居全省前列。
如今,農業產業規劃振奮人心,農業相關專案加快推進,美麗鄉村煥然一新,一幅田園美景、農富強冶冶的美麗圖景在延邊大地上緩緩展開。
一審:童彥。
二審:趙陽。
三審:孫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