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據說他從農村大學生畢業後,在就業方面處碰壁:家人建議他公升學本科,但他覺得現在很多本科生都在為找工作而苦苦掙扎, 而就算他們提公升了自己的資本,也未必能在學術軌道上有所突破。畢竟,在他公升學的同時,也有人在讀研究生。 他也是乙個普通人,不幻想在學術軌道上會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他選擇了就業。 不過,本科很難找到工作,更別說大專了,所以雖然家裡也讓他找了份工作,但也不是乙份有前途的工作。 因此,經過一年的工作,他決定在家裡與親戚一起學習如何裝飾——也就是說,他打算成為一名裝飾師。 他的親戚一開始沒當回事,以為他在開玩笑——畢竟大學畢業後還能做大工? 萬萬沒想到他說:現在裝修工的工作,年輕人不願意做,畢竟他們不是有抱負的人,所以他們願意面對現實。
其實,有正確的定位是很重要的,認識乙個挖掘機工人,現在自稱乙個月掙2萬元,打算當合同工頭,組織一批挖掘機工人來工作。 這台挖掘機高中畢業後就沒有上學了。 不過,以他的情況,就算繼續在學術軌道上努力,也很有可能乙個月賺不到2萬元。 因此,在生活中,正確定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雄心勃勃就沒有前途。
所以,如果你的學歷低,你一定沒有出路嗎? 不一定。
雖然現在本科生的滲透率高達30%左右(雖然實際上這個比例應該更高),但大多數本科生的金融商知識約為0比如很多本科生只認為自己有學士學位,是什麼樣的人才,卻忽略了:學歷增長是沒有用的,要看社會需求。 如果沒有那麼多本科生受到社會的追捧,那麼排名不高的本科生的學歷就差不多等於廢紙了。
其實早在1990年代,就有創業者提出,他們同時需要兩種人才——也就是說,無論他們的教育背景如何,只要能成為對企業非常渴望的人,他們就可以算是人才了。 以廣告行業為例,廣告行業的很多大牛不一定學歷高,甚至很多都是函授文憑。 但是,因為市場有需求,人確實有這種能力,所以會被視為公司需要的人才。
如今本科生過剩,一般意義上的本科學位沒有競爭優勢:與同等本科生相比,普通本科生做不到985、211本科,如果從學歷水平上比較,本科生也無法與不斷擴大的碩士、博士群體相提並論。 所以,普通本科生,其實已經處於學歷薄弱的狀態,頂多比大學生、中學生更有優勢。
其實,如果你走的是技術路線:比如面對在學術軌道上無法獲得優勢的事實,選擇裝修、美髮、挖掘機等技能並不一定是乙個糟糕的選擇。 而且,如果低學歷群體選擇走手工藝賽道,則具有高學歷群體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心態好。
因為對於很多本科生來說,學士學位已經成為了乙個枷鎖:很多本科生不接受自己的學歷做工匠,這種心態就是枷鎖和牢籠。
其實,在整個地球上,學歷高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學歷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地,每個國家都有學歷低的群體,所以沒有必要過於迷信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