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阿飛正傳》的結尾場景中,梁朝偉在燈光下默默地數著鈔票,同時整齊地將一摞摞鈔票放進西裝的內袋裡,然後開始數下一摞鈔票,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一副撲克牌......緊接著,他整理頭髮,一絲不苟地梳理每一縷頭髮,注意每乙個細節......最後,他關掉了燈。
作家金玉成認為,這短短的半分鐘,承載著上海的獨特魅力。 電影在這個片段中結束,“花”的故事展開了——阿寶出現了。 當鮑先生出演電視劇集《花兒》時,就進入了鮑先生的傳奇人生; 當他出現在書中時,他也深入了上海,乙個充滿煙火的城市。 前者是王家衛,後者是金宇貞。
2012年,《花兒》上映後不久,王家衛從金玉成手中買下了影視改編權。 王家衛說:“你寫的是我姐姐的生平。 這深深打動了金玉成。 10年後,王家衛拍攝的電視劇集終於與觀眾見面,雖然故事與原著幾乎沒有聯絡,但金宇正卻說“我看不下去”。 儘管粉絲們對王家衛不滿意,但我想說,這不一定是福氣。
要想真正了解上海,就要開啟《花》,而要了解《花》,首先要了解金玉成。 《花》的故事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金玉成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作為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的生活並不像他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舒適,“金書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決然地投身抗戰,加入了中共的秘密情報系統。 她的母親姚芸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家裡經營著一棟銀樓,過著富裕的生活。 和金神父一樣,她是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懷揣著救國的熱切願望。
1942年7月29日深夜,金的父親在公寓裡被日本憲兵抓獲,經過長時間的折磨,他的下肢幾乎癱瘓。 次年,他被關押在“遠東最大的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 1944年,經過幾次細胞轉移,金的父親終於被釋放。 然而,在1955年,他再次受到牽連。
金父之後,全家陷入困境,父母只能通過書信分享兒子金書書的成長。 當他到了上學的年紀時,報社號召全社會支援“私立小學”,於是他的父母就為他報名。 私立小學教育條件艱苦,教師大多為受教育程度有限的女性,教室也設在居民家中,經常搬遷,難以營造學習氛圍。
少年金玉成在這樣的環境下漸漸有了逃學的念頭,但他對自己在校外的興趣充滿了熱情。 直到“文革”初期的某一天,他提出改名,才得以改名“玉城”。 在他作為知青的職業生涯中,他耕種、建造房屋、製作瓷磚、砍伐樹木、養馬,甚至製作棺材。
他的朋友曾經對他說:“你的文筆很好,將來應該會寫**。 這句話在金玉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小小的夢想種子。 1969年,金玉成16歲,初中畢業後,選擇參加“上山下鄉”運動,果斷選擇了東北,因為“雲南常年要種地,東北冬天不用幹活”。
在那裡,他忍受了七年的艱苦生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東北的偏遠土地,精神文化資源也很貧乏。 知識分子們互相交換僅有的幾本**書,反覆閱讀,一本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幾乎泛黃。 當書籍稀缺且不再可用時,金開始給上海的朋友寫信,描述中國東北的生活。
為了更生動地表達出來,他還在信中新增了大量的插圖。 我的朋友們看了都喜出望外,有一次他回信說:“你的文筆很好,以後應該能寫**了。 這句話在金玉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小小的夢想種子。 知青回城熱潮隨著政策的放寬而愈演愈烈,他們正在盡最大努力盡快回城。
為了回到上海,金玉成居然幫助上海的六個年輕人在患上胃潰瘍的乙個月內,對胃進行了鋇餐檢查,醫生形容這是絕望的瘋狂。 1976年,金玉成終於回到了上海,但他感到迷茫,既是本地人又是外國人,最終在一家小鐘錶公司工作,在那裡他度過了滴答作響的日子。 工作之餘,金宇正開始嘗試寫作。
金正恩早期寫作的主題圍繞著對東北記憶的回憶,以至於讀者可能會將他誤認為是東北作家。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從年輕的小金子變成了老金子,轉眼間就過去了半個多世紀。 這一時期,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學的光芒逐漸黯淡,唯獨金玉成不變。
平常的一天,他在靜安寺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在街上賣兒童用品,但很少有人關心。 她不認識金玉成,但他記得她,她曾經是乙個有名的美女,過著光明動人的人生。 時間在她身上留下了印記,她變老了,無法抗拒時間的流逝。
金宇成被這一幕深深打動,決心要錄點東西,因為如果不及時錄下來,就真的會消失。 2011年5月10日,金玉成以筆名“獨處閣樓”,在《巷塘網》上發文,記錄了一些雜亂無章、支離破碎的故事。 由於他的讀者大多是上海人,所以他一直使用上海話來創作他的作品。
起初,這只是一種消遣,但越寫越著迷,有時甚至在凌晨跑進網咖敲擊鍵盤。 這些故事是瑣碎的、荒謬的,甚至有些是不正確的,其中大部分是他從晚餐中聽到的。 這些被世人忽視的人和事,真正流淌在上海這個城市的毛細血管裡。 每個故事都得到了熱烈的反響,網友們每天都在催促他更新。
*歷經5個多月,這些故事積澱成一本長書**,原名《上海寶》。 2012年,該作品以“Flowers”為題正式發表在《Harvest》雜誌上。 《花兒》一出,立刻驚豔了世界。 作家金玉成的**《花》受到作家李景澤的高度評價。
他稱讚這部作品延續了《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情感基調,既真實又虛幻,將生活比作自然的繁榮與衰落。 在現代中國,能真正領會《紅樓夢》精髓的人並不多,而金玉成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三年後,這部作品成功獲得毛敦文學獎。 第九屆毛敦文學獎頒獎典禮上,金玉成(左二)亮相亮相。
就算沒有簽字,金玉成也猜到那封祝福信,很可能是慫恿他寫**的朋友寫的。 人生的冒險有時發生在一瞬間。 一位朋友的話激發了他成為作家的夢想,乙個偶然的機會促成了他的一本書。 回首過去,在東北的七年經歷,也源於乙個潛意識的選擇。
命運往往難以猜測,非黑即白的對錯難以辨別,而金玉成將這種態度融入到《花》中,只是把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說出來,不加評判。 因此,《花》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從民間走向民間。 創作《花》時,金玉成已經60歲了,他自嘲說自己是“懷孕的老太婆”。 鮮花和掌聲來來去去,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他承認,來自成就感的快樂只持續幾秒鐘。 儘管電視劇集《花兒》大受歡迎,鋪天蓋地的宣傳成為熱搜話題,但金宇正選擇保持沉默,拒絕了所有採訪。 對他來說,“花”的使命已經完成,他需要前往下乙個目的地。 作為乙個年輕人,他對作家有一種近乎痴迷的崇拜,他認為作家是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神。
現在,他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就算能寫出自己站立的幾平公尺,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對於《花》之後會不會有新作,金玉成沉默不語,只說筆不停。 (作者:劉度) 參考文獻: [1] 第四季十三邀丨毛敦文學獎得主講乙個故事 怪異中有自由,2020年4月19日第11期。
[2]金玉成丨《花》,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3] 金玉成丨回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