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區通運街道景茂家園小區,有一支成立不到一年,卻贏得了足夠口碑和知名度的志願服務隊——“熟練手織衫”縫紉志願服務隊。 這支隊伍共有17名成員,既有來自“老東縣製衣廠”的專業裁縫,也有因為興趣和愛心而加入隊伍的普通居民。
服務團隊自去年3月成立以來,將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二定為“雙愛日”,這一天,這群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的志願者,將在居委會提供的空間內,為居民提供縫紉、修補服務,為有需要的人定製實用物品。
新年禮物,溫暖冬天的老人。
新年伊始,京茂家園社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社群小廣場開展了以“溫暖的陪伴、溫暖的手、溫暖的心”為主題的舊物公益捐贈活動。 與平時贈送大公尺、麵粉油、清潔用品等活動不同,本次活動為老年居民帶來了獨特的手工作品——擋風玻璃被子和暖手器。 這些作品是由“熟練手拉手”縫紉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製作的。
活動當天,志願者和社群工作者早早趕到現場,做好了辛勤的準備。 活動開始後,志願者們首先向在場的老人和殘疾人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和問候,並向老人和殘疾人居民講解了如何使用這些物品,同時分發了擋風玻璃被子和暖手器。
看到許多坐輪椅的老人腿上都戴著擋風玻璃罩,志願者們非常高興。 沒過多久,27 條擋風玻璃被子和 18 個暖手器就被拿走了。 一位老人看著自己腿上大小合適、厚實的擋風玻璃,向志願者們豎起了大拇指。
自“熟練手制襯衫”縫紉志願服務隊成立以來,志願者們不僅為居民提供縫紉、改衣、剪褲邊等日常服務,還親自設計製作慰安老人的“新產品”,如靠墊、腰枕、臂枕、圍兜、防褥瘡墊、圍裙、靠墊、暖手器、輪椅擋風玻璃被子、 等,惠及了社群眾多老年人和殘疾人,贏得了社群居民的一致好評。
為真理而努力,建設和諧家園。
如果不是社群工作者的一再邀請,這位66歲的老人可能再也不會開始縫紉了。
以前在桐縣製衣廠的車間做成衣,做20多年了,幾乎每道工序都做過。 一開始就知道小區要成立乙個縫紉隊,但是我並不打算參加,畢竟我大半輩子都在做這個工作,家裡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有時間就想出去散散步, 所以我一開始拒絕了。楊金祥說,離開服裝廠後,她自己開了一家縫紉店,還是做著自己的老本職,這麼多年,確實有點無聊,以至於現在家裡沒有縫紉裝置,“留下一根針線應急就夠了。 ”
但隨著她在京茂之家社群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看著社群的變化越來越大,社群工作者的認可和肯定也越來越多,當工作人員要求她“出山”時,她不再拒絕,“社群工作做好了,一切都得到了回應, 我們得到了服務保證。 我年紀大了,如果我還能有所作為就好了。 現在大家一起努力,笑著笑著,有時我們甚至想不出一口水。 ”
71歲的李淑民也在一家服裝廠工作了22年,他說:“能為社群做點什麼,幫助有需要的鄰居,真是太好了! 她一邊忙著手裡的工作,一邊說:“每次我們當日服務,雙手不閒,嘴巴不閒,邊做邊說,我們不僅幹活,幫我們,還說心裡的事情,真是活得不少。”
善行的善舉映照著最美的夕陽。
這個冬天,氣溫波動很大,服務隊的幾名志願者因年事已高,身體不適,但為了不耽誤過年,他們都克服了自己的困難,匆匆忙忙地上班。 碼垛、切割、包縫、縫紉、調平......在京茂家園社群居委會的活動室裡,經常有規律的縫紉聲和笑聲,這群志願者分工有序,默契默契,用最飽滿的精神向更多的人傳遞充滿正能量。
如今,在京茂家園社群的支援下,每逢“雙愛日”,在家有縫紉縫補工作的居民都會到居委會尋找“熟練手制襯衫”縫紉志願服務隊隊員。 截至去年底,已有30多名志願者為居民提供了30餘項縫紉服務,如剪褲邊、開線加固、長短改短、換肥瘦、補鎖、縫床單等,許多居民平日直接到志願者家中尋求縫紉幫助。 當沒有居民需要幫助時,志願者會抓緊時間集中精力製作一些實用的布料物品,如靠墊、防褥瘡靠墊、圍兜和......不僅方便老年人的日常使用,而且專門為殘疾人設計。
除了修補接縫外,服務團隊中的許多志願者還擔任理髮團隊,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理髮日”,他們每次自願為30多名居民理髮。 62歲的張云平笑著說:“社群請了老師教我們技術,我們練習了一下,然後給有需要的居民理髮。 張云平話音落下,又是一陣笑聲。 這群精力充沛的志願者,以如此陽光熱情的生活態度,給更多人帶來了力量和溫暖,也演繹了最美的“夕陽紅”的美麗風景。
文字:北京社群日報記者郭巖。
編輯:佳祥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