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別人是最難走的路!在我這幾年的諮詢工作中,我遇到過很多很多“討人喜歡”的來訪者:為了討好室友,我不斷壓抑自己,最後得了抑鬱症,可是被他們孤立了,關鍵是現在我還是主動跟他們打招呼,人家不在乎。 ”
我是乙個典型的討人喜歡的性格,服從命令,委屈自己,很累,直到有一次工作,我被安排到乙個人際關係比較複雜的地方,我想讓我的同事合作,我也買奶茶,討好他們,但他們卻認為我是惡霸,拒絕合作,並舉報我,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我今年30歲了,每次換工作都會遇到同樣的困難,每次都不敢得罪人,難得反駁別人一次,之後又會沉浸在這種自責和愧疚中好幾天,內耗嚴重。 結果,我真的很想學,但什麼都學不到,太痛苦了。 ”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骨子裡有一種很低的自尊心,只要有人對我好一點,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心給別人。 委屈自己,滿足別人,很敏感,很怕別人不開心,不舒服。 這太過分了,我真的很討厭我討人喜歡的性格。 “
這些年來,我養成了討人喜歡的性格,我想滿足大家,為了讓大家喜歡我,我去坐以前不喜歡的事情,說一些不對勁的話。 後來,我對自己感到厭煩。 有幾個晚上,我偷偷哭了,因為我成了我最不喜歡的樣子。 ”
這些場景在我 30 歲之前的生活中也經常出現:
不敢拒絕別人,害怕傷害別人,回應別人的要求,時刻對別人小心翼翼;
沒有主見,不敢堅持自己的界限,失去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迷失了自己;
總是多付錢,犧牲自己的利益,滿足別人,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歡
缺乏安全感,自卑,自我價值感低,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試圖取悅所有人;
我害怕惹別人不開心,想著別人不開心,一定是說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這些都讓我過去的自己變得很辛苦和疲憊,心裡總是被一種虛無感困住了。
這就是心理上的“討人喜歡的人格”。
拼命擠壓自己以滿足別人的要求,這源於內心深處的需要,即通過取悅他人來獲得認可、愛和歸屬感。
但這並不“高興”。
當我們期望通過取悅他人來獲得他人的愛時,他們越是不把我們當回事,就越不懂得尊重我們,我們的努力就變得一文不值。
而且,當別人習慣了我們過度的付出和討好時,只要我們不滿足他們一點點,就會引來他們的不滿、抱怨和嫉妒,最終也逃不過“打公尺恩,宣揚公尺恨”的結局。
這種“討人喜歡的性格”,大多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
父母很嚴格,不會肯定和贊同孩子,不斷打壓、批評和責備孩子,孩子從小就受到“俘虜”教育,以為只要“聽話”“懂事”,就能成為父母口中的“好孩子”,導致孩子的人品很自卑, 缺乏安全感,缺乏自我價值,總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愛”。
所以我很怕父母生氣,怕父母不喜歡我,而我總是小心翼翼,所以我拼命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以滿足父母的要求,讓父母開心滿意,想著這樣,父母才會認可和肯定自己。
這些從小就很乖巧的孩子也覺得,只要自己像討父母一樣討好別人,就認為別人會像喜歡父母一樣喜歡自己。
直到30歲那年,我才逐漸發現,這個邏輯漏洞百出。
生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我們只能活出別人的版本,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版本。
當我們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可並滿足他人的需求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為他人而活,而不是為自己而活。
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我們的自我、個性、興趣、激情和價值觀被壓抑或忽視,因為它們不符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我們習慣於疏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甚至忘記了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每當你試圖贏得別人的喜歡時,你就會在那一刻失去力量。
真正的力量來自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和內在的堅定。
當我們過分依賴他人的評價和偏好來定義自己時,我們就會變得內在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這個時候,我們的決定和想法將不再傾聽內心的真實聲音,而是通過對文字和色彩的觀察,去**他人的反應,去適應他人的期望,這個時候,被別人喜歡的自我覆蓋了真實的自我,這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放棄。
如何改變這種心態?
你不必生活在別人的框架裡,你的內心世界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夢想和價值觀,我們不必活在別人的嘴裡,讓別人定義自己。
他人的期望往往基於社會習俗、文化背景或他人的個人經歷和經歷,但這些框架是他們自己的,並不適合所有人。
當我們試圖取悅他人並融入這些框架時,我們忽視或壓抑了我們真正的興趣和慾望,我們自己的生命力逐漸萎縮。
我們需要勇敢地走出舒適區,探索生活中未知的可能性,追求那些真正讓我們感到激情和充實的事物,這樣我們才能過上最真實、最豐富的生活,無論它們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
記住,你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由別人的評價來定義的,而是由你自己的選擇、行動和你內心的真實體驗來定義的。
你的價值不取決於別人是否喜歡你。
在我30歲之前,我不認識我討人喜歡的人。
那時候,我不會拒絕,只要別人問我,我都會秒以內答應,雖然以後我會很後悔。
後來,我繼續學習和思考,試圖看到問題的真相和本質。
漸漸地,我試著拒絕,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界限,積累一件又一件的東西,發現事情不僅沒有一帆風順,反而越來越好,越來越喜歡自己。
只有當我們不再被外界的評價和期望所左右時,我們才能開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你不對他人的情緒和需求負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承擔管理或滿足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責任。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冷酷無情或不關心他人,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負責。
這也是“話題分離”的乙個重要原則:誰的情緒負責!
我的事,你的事! “你可以解決世界上90%的問題!
這不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目的不是不斷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更好的人”,而是更真實、更完整地表達和實現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需要擺脫對成功、成就和價值的僵化定義,專注於我們內心的感受和生活的真實體驗。
這包括傾聽你內心的聲音,意識到、認識和尊重你自己的需求和慾望,並勇敢地面對你的真實自我。
我們尋求一種內在的和諧與真理,而不是乙個可能永遠無法實現的理想化自我。
討人喜歡的性格是錘煉人的最佳性格。 痛苦是獨自品嚐的,世界的溫暖和寒冷也是乙個人體會的! 通常,覺醒的時間也是開悟的時間。
人生真的很長,你要學會“取悅”自己!
文章原創,嚴禁抄襲,侵權必查!
關於作者:心理諮詢師 |提供線上一對一心理諮詢。
*課程:侵略性 41 講座:引爆內在力量,過上充滿活力和舒適的生活
五個模組,434分鐘,帶課件,**錄製課程。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