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的垃圾桶都在垃圾屋裡,環境很乾淨。 1月8日,惠吉路42號居民李德芳拎著兩袋垃圾下樓,環保垃圾房的感應艙口自動開啟,她把綠色的袋子和灰色的袋子放進相應的餐廚垃圾等垃圾艙口,然後在旁邊的水池裡洗手。
惠集路42號的居民將垃圾分類裝袋,放入分類垃圾桶。 長江記者李永剛攝
惠基路42號,位於江安區勞動街,是乙個擁有220名居民的老社群。 8日下午,長江**記者來到小區,正好遇到李德芳下樓扔垃圾。 “垃圾分類後,我家裡有5個垃圾桶,廚房裡有2個垃圾桶,客廳和臥室裡有3個。每次吃完飯下樓,我都會下樓把垃圾倒掉,垃圾屋就在小區門口,很方便。 她說,以前小區的垃圾桶是直接露天擺放的,但現在建起了環保垃圾房,垃圾桶在露天看不見,環境變好了。
勞動街道長江委社群書記孫興介紹,去年,為滿足居民對垃圾分類的需求,提高垃圾收集能力,該街道向江安區城管執法局申請將開放式垃圾投放點改為封閉式智慧型收集房, 於去年9月投入使用。“智慧型環保垃圾屋頂配有LED顯示屏,全天滾動垃圾分類知識。 進料口裝有自動感應門,居民只需走近垃圾進料口即可自動開啟垃圾艙口。 孫興介紹,如果自動感應門出現故障,還有手動模式,有效避免了垃圾的暴露;艙口一側設有洗手台,方便居民在扔掉垃圾後洗手。
環衛工人每天打掃垃圾房內部。 長江記者李永剛攝
開啟門,記者走進環保垃圾屋,只見裡面有10個容量為240公升的垃圾桶,全部乾淨,沒有異味。 社群工作者陳盼介紹,垃圾房配備了霧化消毒除臭裝置排水溝與市政下水道相連,環衛人員可直接清理垃圾桶和垃圾房內的地面,不會對社群道路造成二次汙染。
環保垃圾屋旁邊還有一台智慧型回收機,居民王宇將紙箱和塑料瓶送進去。 “這台機器可以統一稱重,積分返現,非常方便。 她說,智慧型機器不僅讓這些廢紙箱和空瓶“變廢為寶”,實現垃圾的回收利用,還減少了社群亂堆亂放、垃圾氾濫的現象。
建在江安區惠集路42號院內的環保型垃圾房。 長江記者李永剛攝
垃圾分類不應成為居民的負擔。 勞動街道副主任張巨集表示,街道與老舊小區改造相結合,建設智慧型環保的垃圾屋,通過智慧型化手段讓居民更容易對垃圾進行分類。 網格工作者挨家挨戶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讓他們逐漸養成分類的習慣。 街道社群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使庭院環境更加乾淨整潔。
據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指導各區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建立實施方案》要求,高標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建設, 建設惠基路42號、韓家墩小學、漢橋市場、姚家林村等一批特色突出的示範點。去年,完成了建立50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的任務。
引導各區遴選符合條件的社群和單位,加大科普力度,爭取居民對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的理解和支援,科學設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所。 該負責人表示,同時加強與規劃、房管等部門的聯動,在新建專案審批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規劃建設配套垃圾房。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垃圾房建設348座,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文:長江**記者陶長寧 通訊員金輝 徐馳 趙文超 起草:趙健)。
編輯:張靜]。
更多精彩資訊,請使用應用市場**“大武漢”客戶端,請勿授權**,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付費。 24小時報報**:027-592222222。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郵件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處理。 電子郵件位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