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作為文物的“記憶卡”和歷史的“解碼器”,近年來為過年賦予了新的儀式感。 在龍年到來之際,全國上千家博物館在春節期間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許多新年展覽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都是“新”的。 近日,參觀者走進山西省陽泉博物館“龍昇中國——中國龍文化百家博物館聯展”,通過文物收藏、一流布局、非遺工藝品等,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不同時期龍形象的起源、發展和演變,沉浸在中國龍文化中。
陽泉市博物館“龍從中國崛起——中國龍文化博物館百年聯展”。
自古以來,龍以其強智、拼搏、威嚴不屈的形象,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 中國的兒女們也把對龍的認同凝聚在一件器皿和民俗中,表達了對吉祥幸福生活的期盼。 瓷器、琺琅器皿、剪紙、根雕、布藝、捏......在陽泉市博物館的特展中,各式各樣的龍元素寶物令人眼花繚亂。
清代磚雕脊椎獸。
葫蘆雕刻作品。
核雕刻作品。
麵糰雕塑作品。
剪紙作品。
根雕作品。 媽媽,快來看看,這盤子上的龍好像要跳出來了! 展覽期間,乙個孩子的聲音將記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面前的瓷盤上。 在你面前,整條塗有青白相間的青龍呈現在盤子的中央,全身通滿,細膩的龍鬚,均勻的鱗片。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盤繞在雲紋之間的龍尾,由內到外蜿蜒,這種裝飾被稱為“過牆”,很多遊客在這裡駐足,仔細一看這“龍見頭不見尾”的清代“過牆龍板”。
清代青花龍紋瓷盤。
本次龍族文物展很有特色,有從古至今的物品,展品中充滿了“龍元素”,讓人眼前一亮。 “參觀展覽後,我最大的收穫是,對家鄉歷史文化的廣度和深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們都是'龍的後裔',看到這些古人用智慧創造的文物,我們感到發自內心的澎湃,一種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發公升起。 在展廳的出口處,參觀者們仍然渴望與記者分享他們的經歷。
陽泉市博物館有濃郁的年意。
新年熱鬧,館內怎麼能少年味! 配合本次專題展覽,陽泉博物館還在春節期間開展了以“館內過年、龍年非遺園林晚會”為主題的社會教育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傳遞文化之美和節日情懷。
遊客在陽泉博物館體驗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
祝家人身體健康! “希望我和同學們學得更好!” “願我的家鄉走得更遠,努力推動城市的發展!” ”…“柿如意”樹,遊客的新年祝福簡單而真誠。 眨眼間看著對方,製作龍形剪紙、臉雕、竹編畫,參與拋鍋、揉搓、寫毛筆字、解開魯班鎖,大人小孩都露出了一雙靈巧的雙手,從一多道民俗特色、非遺物品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幸福, 和傳統娛樂。(記者 孔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