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對一種情況深感困惑。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征服原子彈和氫彈的艱難歲月裡,以錢學森、于敏為代表的為國家服務的世界級科學家,應該不少於20人。 而這些世界頂尖的科學家,都在中國接受過基礎教育。 他們在我國最虛弱的時候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學業。 內戰,外敵襲擊,人民為生存而掙扎。 他們很幸運能夠完成學業。
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出國深造,完成學業後回國,而一些人則沒有海外經驗。
困擾我的問題是,當他們接受基礎教育時,當時我國的學生總數應該不到現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總數的1/10,000。
那麼,有多少像錢學森、于敏這樣的世界級頂尖科學家,在我們目前的教育中得到了成功的培養呢? 不要說一萬次,一百次什麼都沒有,對吧?! 誰能數得清中國成千上萬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包括那些不在中國工作的人。
那麼,我有理由懷疑,我們目前的中小學教育在人才輸出率方面還不如解放前的基礎教育嗎? 請避免政治話題,只討論這個維度的基礎教育的比較。
如果我們中國人只有這麼多人擁有頂級人才,我堅決不同意。 而且,絕大多數頂尖人才只是中上層智力,而不是頂級智商。
在實現教育公平方面,我們的教育無疑是世界上最好的。 但是,在培養創新型和開拓型人才方面,它一定是最低層次的。 有些人可能會爭辯說,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才。 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擁有龐大的教育基礎,這掩蓋了我們在培養頂尖人才方面的缺點。 總有一些天才沒有被規範化,完全被模板化教學扼殺,但數量可以說是非常少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的發展一直緊跟西方,雖然我們吞噬了不少別人的“廢氣”,但畢竟方向和路徑是明確的。 只要教育能培養出一大批嚴謹勤奮、聽話、能跟圖的執行型人才,就能保證我們40年來的快速發展。
現在情況不同了,要麼我們被踢出賽道,要麼我們已經進入了無人區。 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這樣,沒有真正教育的實質,一味地在身體和心理上擠壓學生,我們以後的發展就會因嚴重缺乏頂尖的創新人才而停滯不前。
如果我們不處理基礎教育的根源,我們就會有祖先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偉大局面,我們將成為後代的罪人!
我們的教育存在乙個致命的缺陷。 我們的教育已經放棄了核心層面的教育的第一功能。 我們培養的人才是自私的、功利的、狹隘的,視野和模式萎縮。 精緻的利己主義是他們共同的特質。
恐怕在中華文明的幾千年裡,從來沒有出現過幾代學者的整體素養如此低劣的情況!
說得激進一點,中國現在的基礎教育集中了西式教育的糟粕! 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整頓,就會誤導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