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第乙個觀點不應該是我敢不敢在孩子面前看自己的缺點,而是敢不敢,我也要在孩子面前看自己的缺點。 為什麼? 讓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告訴你我的感受。
首先,我們常常希望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缺點,然後繼續學習,不斷成長,變得越來越好。 這個願望非常好。 但作為父母,每個人都知道這並不容易。 因為這個過程是乙個與孩子不斷奮鬥的過程,在這個奮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能夠不斷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缺點,同時,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面對自己的缺點,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在引導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特別不願意聽大人批評他,否認他的話,而更喜歡呃,父母對孩子說讚美,肯定孩子的話?
我印象最深的乙個是,幼兒園裡有乙個孩子做錯了事,然後拒絕面對,在教室外發脾氣。 於是老師走近我,讓我和孩子談談。 當我和這個孩子交流時,有一件特別尷尬和有趣的事情是,他可以靜靜地看著我,我很難讓他說“我錯了”。 堅持了很久,溝通了很久,孩子終於說我錯了。
通過這樣的事件,我再一次感受到,我們這些人真的非常非常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點和短處,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所以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這是孩子繼續好起來的先決條件。
但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心甘情願,或者即使他不願意,他最終也能面對事實,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這是最重要的過程之一。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看到你自己的缺點,你必須讓你的孩子知道我有缺點,我會犯錯誤,這很正常,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東西。 任何人類都會犯錯,除非他們已經死了。
那麼,如果孩子能夠意識到這個事實,孩子能夠思考,並且能夠相對冷靜地接受:我錯了,或者我有缺陷。
但僅僅有這部分是不夠的,為什麼?
因為我們作為父母的榜樣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孩子做什麼不是我們教他做什麼,而是我們自己怎麼做,這在教育中往往更有效。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不必說你應該如何,孩子。 但是當我們自己動手時,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學習。
比如,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談談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如果我們也能在孩子面前不停地談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那麼孩子們就會發現:哦,原來父母也有缺點和缺點,父母也可以坦然面對這個事實。 然後他將能夠從他的媽媽和爸爸那裡學到這一點。
例如,我的孩子。 每次她要求他學習、早起、做家務,她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我不想”。 面對這樣的時刻,我經常對孩子說:我說是的,媽媽知道你不想。 其實我跟你說個秘密,媽媽其實很捨得早起,媽媽也很懶,不願意做家務。 但我不能說我能做我想做的事,如果我不想做,我就不做。 我不能說我想睡,我會一直睡,所以想想看,如果我們倆都這樣生活,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想做飯就做飯,不想做飯就不做飯,你有什麼吃的嗎? 如果我想做家務,我會做家務,如果我不想做家務,我就不做家務,我們的家會變成什麼樣子? 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能成長嗎? 我們能取得進展嗎? 你將來能在社會上過上好日子嗎?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孩子往往能夠迅速放下自己的想法,說:我要長大做乙個好媽媽,我也要承擔責任。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對話,時間長了,孩子很快就會放下自己的想法,發現自己的缺點。 所以孩子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媽媽,你錯了也沒關係,改正就好了,我說:是的,沒有人不犯錯,我們犯錯,改正就好了。 犯錯就是讓我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需要學習什麼,然後我們才能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改進。 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你都是媽媽最喜歡的孩子,你是媽媽眼裡最可愛的孩子。 所以,現在孩子經常主動說自己太懶了,所以更容易接受我的話。
所以我想說的是,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能夠在孩子面前直面自己的缺點,孩子發現自己的缺點和短處是正常的。 不能正確面對缺點和缺點,才是最可怕的。
乙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是最大的智慧。 只要能把正確的想法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這就要求我們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首先向孩子展示什麼? 這種教育的效果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