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從定居點公升起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13

春節前夕,人們開始為龍年春節做各種準備。 請跟隨《走過基層過年》記者的腳步,走進吉山**災區安置點,探訪災區群眾的生活狀況。

青年志願者和孩子們在中國鐵路第21局設立的安置點旁玩遊戲。

來到中鐵二十一局在吉石山陳家村建設的裝配式房屋安置點,迎接春天的燈籠高高掛起,彷彿無數個小太陽,給這片重災區帶來了新的活力。 穿著新衣服的孩子們追逐和玩耍。 乙個小男孩在掛著“文化活動室”的會議室裡,好奇地問老師書架上的“福”字是什麼意思。 王彥妍老師溫柔地告訴他:“幸福就是幸福,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一定要努力創造更多的幸福。 ”

甘肅省平涼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王妍妍在1月15日寒假當天聯絡了共青團吉石山縣委,表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前教育特長,照顧好寒假無人照顧的孩子。 她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和朋友一起,她會準時8點從縣城坐公交車,經過乙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到達陳家村安置點,輔導孩子們的寒假作業並開展一些公益活動,然後晚上6點下班,然後坐公交車回到他們在吉山縣的家中。 “我和我的同學們將繼續這種活動,直到學年開始。 ”

志願者們在中國鐵路二十一局建造的裝配式房屋中教孩子們作畫。

剛剛從崔馬潭鎮安置點視察陳家村安置點的共青團吉石山縣委副書記任曉斌說:“事件發生後,縣團委發出倡議,鼓勵返鄉大學生為家鄉做貢獻, 目前,當地大學生志願者300餘人,分布在233個安置點,從事舞蹈、科普、繪畫、足球、籃球等基礎教學及部分戶外活動。”

馬婷和她的獎項。

11歲的馬婷是梅坡村寶安民族小學的六年級學生。 她的父親馬華英告訴記者:“馬婷是乙個非常懂事好學的孩子。 以前,她的獎狀貼滿了房子的一面牆,房子變成破舊的房子後,他小心翼翼地把這些證書從牆上取下來,整齊地儲存起來。 記者粗略地數了20多張照片。 在現場接受採訪的《工人**》記者康進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勵她好好學習,留了下來。 以後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記得給我打電話。

電焊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希望的火花。 它可以為受災地區的人們照亮重建家園的道路,點亮他們對更美好未來的希望。 退伍軍人楊學元告訴記者:“乙個培訓週期15天,首批50名學員已經上課10天,用完了2噸以上鋼材,一天要用完100多根焊條。 為了鼓勵大家學習,這裡的培訓不僅免費,而且每人每天補貼30元。 ”

受影響的群眾在教育培訓點進行了電焊練習。

楊學源開辦了隴南康縣職業技術培訓學院,設立了一批鋼筋工、焊工、腳手架工、抹灰工等各類工種,培訓教師100餘人,他告訴記者:“一直與當地職能部門聯絡,在吉山初步計畫開設7個班,每個班50人。 課程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開放。 ”

距離下午的訓練結束還有乙個多小時,優秀的學生馬納奈不肯離開。 還在“纏著”老師給他開個“小爐子”。

多學一門本事,就會多出一條路。 馬娜奈的愛人也在馬路對面的家政服務培訓中心學習擦玻璃、做飯、看孩子、陪老人等家政服務工作。

春節的到來,也點燃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中鐵二十一局)。

相關問題答案

    災區安置點寒冬的溫暖

    中國 月日 記者魏曉浩,馬京娜 年月日 , 級 月日,中國 記者來到受災最嚴重的集石山縣大河家鎮,走訪臨時安置點,了解受災群眾安置情況。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緊急調撥救災物資,協調救援支援力量,妥善安置受災民眾。在多方努力下,災區臨時安置點的安置保障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帳篷成為災民寒冬的 避風港 雖然...

    定居點的警察局

    值班巡邏。記者 李慶玲 攝影 本報記者李慶玲 顧志霞 張德軍 月日凌晨時,為保障人員和物資安全,民河縣公安局公安大隊一級警長王德展和同事劉永乾仍堅守安置點物資存放地,在現場巡視。此刻,外面的氣溫低至零下攝氏度,兩人穿著厚厚的外套,依舊抵擋不住刺骨的寒風,但巡邏卻絲毫沒有放鬆。想到災民的安全和救援物資...

    現場一覽 災區安置點的寒冬溫暖

    原標題 檢視現場 災區安置點寒冬的溫暖。甘肅省臨夏州吉石山縣 在發生 級 之後。救災物資在當地緊急分配。協調救援支援力量。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月日,在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點外,救援物資等待卸貨。新華社記者方欣攝。在多方的努力下。在災區的各個臨時安置點。安置保障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帳篷已成為受災民...

    雞石山6 2級地震 安置地的溫暖時刻

    月日,在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安置點的醫療點,醫生正在為群眾進行醫療問診。人民日報記者翁啟宇 攝。雞石山 自級 發生以來,抗震救災已從搜救轉向救治傷員和群眾搬遷。社會各界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全力以赴打好抗震救災攻堅戰。隨著安置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安置點內的帳篷已成為受災群眾寒冬的 避風港 救援人員 醫護人...

    安置點的溫暖 牛肉麵的溫暖和“臨時學校”!

    在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的安置點,寒冬的溫暖正在慢慢蔓延。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深入,安置點受災群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援。在這裡,一碗碗的牛肉麵和帳篷 臨時學校 成了災民在寒冬裡的溫暖時刻。月日,太陽剛剛公升起,聚落的大帳篷裡瀰漫著牛肉麵的香氣。志願者們將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送到了每個村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