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果不其然,回城的交通再次造成大面積堵塞。 我的兩個朋友,乙個從江西到上海,乙個從徐州到上海,本來是七八個小時的車程,但因為堵車,他們開了十七個八個小時。 然而,他們很幸運地在免費會議期間下了高速公路。
一些倒霉的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因為堵車,他們最終下了高速公路20秒,並支付了1399元的高速通行費。 遇到這種情況的人都會生氣! 本來就是因為交通堵塞大,讓它昏昏欲睡,疲憊不堪,但現在車主卻因為“非自致、不可預見、不可控”的因素,不得不支付一大筆通行費。
又有人發文**,展示了高鐵收費站臨近最後一分鐘免費的場景,不少車主同時按響了喇叭。 這些喇叭,除了催促前車趕緊通過外,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不滿。 甚至有車主被收取剛好超過免費期的費用,他們與收費員爭吵並報警,這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有人說,既然免費期已經過去,就要付交通費,也要遵守規矩。 也有人說這不合理,不是我想耽誤時間,而是堵車讓我落車晚了,這筆錢不該交!
事實上,春節高速堵車的不僅僅是今年,幾乎每年都有。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長假期間的堵車問題嗎? 從目前中國人春節期間的出行需求來看,實在是沒有“一招制勝”的方法。
2023年春節期間,全國高速公路日均通行量將超過4500萬輛。 我還沒有檢視今年的資料,但交通部公布的估計峰值將在2月17日達到6520萬輛。 由於汽車數量如此之多,並非均勻分布在高速公路網路上,而是主要在返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武漢等省會城市的路上,擁堵幾乎是注定要發生的。 這是一部經典的“公地悲劇”!
1968年,美國學者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劇理論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文章題目是《公地悲劇》。 該理論認為,當每個人都有權使用公地,而沒有辦法或權利阻止他人使用公地,並且每個人都傾向於過度使用公地時,這將導致公地的枯竭。
在“長假前後高速堵車”的情況下,每個車主都傾向於認為自己應該走高速公路,因為:乙個是快的,乙個是自由的。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乙個理性的選擇。
而高速公路的資源是有限的,當不受限制、大量車輛進入高速公路時,每個車主的“個人理性”,都造成了高速公路資源的枯竭,即:既不快(除夕前兩天返鄉大堵車,長假最後一天大堵車)。,而且它不是免費的(由於交通擁堵,一些車輛在空閒時間之外落車)。
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都是輸家,不僅僅是別無選擇只能支付通行費的司機:高速公路運營商的聲譽受損,擁堵造成的各種事件必須額外處理,司機除了被收費外,還要忍受漫長的等待和身心折磨,乘客可能要支付額外費用(在高速公路上買食物)並失去回家團聚的時間, 面對無法按時上班的經濟損失,通行費引發的糾紛導致派出警力造成不必要的警力消耗。
在“長假前後堵車”的公地悲劇沒有得到真正有效解決(或至少緩解)之前,勸說超過空閒時間點的車主遵守交通收費規則的人,屬於“站著說話不背痛”,下一次利益受損的,很可能就是這些說著冷話的人。
但是按喇叭**並與收費員爭吵不是一種選擇。 明年我們還會吵架嗎? 在那之後的一年,以及之後的一年,......
如何解決問題? 主要也包括交通管理部門和高速公路運營商。 也有辦法解決公地悲劇,至少可以緩解一些矛盾,比如:
通過限制高峰期的交通流量,達到保證交通效率的目的。 就像節假日的許多景區一樣,當進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達到路段最大承載能力的百分之八十時,進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將自動受到限制。 上海部分高架入口匝道設有紅綠燈,只在高峰時段通行,有效限制了進城車輛的流量,可作為參考。 這可能讓人覺得不公平,是不是晚點出門,就沒有權利上高速公路了? 但公平和效率需要平衡,不能選擇乙個。
長假自由通行日延長了一天,即放假後開工第一天,高速公路依然免費通行。 這樣一來,即使長假最後一天還是堵車,車主也不用擔心收費超過免費時間。 您還可以更改長假的報酬方式。 在發生嚴重擁堵的情況下,被封鎖的車輛可以減少或消除通行費,這可以通過對當前的電子監督和計費系統進行適當修改來完成。 這兩點實際上增加了“免費資源的供應時間”,可以減少車主和收費員之間的糾紛,有利於節省社會資源總量,但無助於緩解擁堵。
另外在容易擁堵的路段的相關收費站和服務區附近,設定一定數量的緩衝停車帶也是一種方式,可以避免收費站和服務區延伸到高速公路主幹道的擁堵。
長假期間的堵車,看似只是要不要堵的問題,但實際上非常複雜,需要綜合治理,其中交管部門和公路經營者必須積極面對,至少要避免擁堵十多個小時甚至一兩天, 並且不能簡單地“免收八天通行費”。
這樣一來,車主在收費站按喇叭的事件就可以真正避免了!
高速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