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去了台北,在當地新聞上看了《台灣微型雕塑大師陳鳳仙:一點情緣》一文。 喚起了作者對自己過去的回憶。
台灣細密雕刻大師陳鳳賢 台灣細密雕刻大師陳鳳賢位於台北新店的一條深巷裡,守護著他的毫芒雕刻博物館,創造微雕世界的“神話”。 在公釐之間,有乙個自己的世界。 中國細密雕刻有著悠久的歷史。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有微型雕刻。 戰國時期的印章小得破舊不堪,但印章卻分為朱紅色和白色。 王淑遠的《雕舟》也是中國歷史上細密雕刻藝術的經典之作。 陳鳳賢早年在台北道江中學學習藝術與工程,為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5歲那年,他用雕刻鋼板的工具雕刻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鳥與花》,走上了探索毫芒雕刻藝術的道路。 此後,他潛心研究毫芒雕刻技術,創作了100多件獨特的毫芒雕刻作品。 去年2023年兔年春天,微信朋友圈從雕塑家陳鳳賢那裡看到了自己院子裡的花:笑傲桂花,“久坐聞花香”。 他在微信中寫道:“一沙就是天地,一朵花就是世外桃源。 此時此刻,花瓣中也傳來了迎接新年的聲音。 ”
陳鳳仙大師的書法作品 看著手機裡的花朵,彷彿又造訪了他的家,穿過城市的喧囂,走進靜謐蜿蜒的小巷,走進蜿蜒的小路,穿過磚雕牆,穿過院落,來到自己在莽雕博物館的新店自居。 早在農曆新年之前,筆者就專程去看他的作品,迎接兔年。 白髮蒼蒼、眼睛明亮的陳鳳仙告訴我,他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歷經百多次失敗,終於成功雕刻出世界上最小的五組“金兔城香”:指尖上的小兔子、準備吃蘿蔔的兔子、人眼前的三隻兔子, 兩隻兔子拉蘿蔔,十隻兔子團聚了。每只兔子都一公釐左右,表情栩栩如生,我只好拿著放大鏡看清楚,彷彿進入了兔子的世界,目睹了兔子從另乙個時空來到地球,用兔語慶祝兔年,聽到它們嚼蘿蔔的聲音。 “這個創作最難的部分就是它很小,很難固定,尤其是當你想用放大鏡雕刻時,你必須屏住呼吸,手裡拿著一把精緻的雕刻刀,不要搖晃太多,否則作品就沒了。 他說。
陳奉賢和作者是一代人,他於1956年出生在台北市的乙個貧困家庭,父母靠賣麵條為生,家裡有七個孩子,他排行老五。 母親忙於工作和照顧孩子,父親每天都寫日記,他覺得很了不起:“你怎麼能用這麼軟的筆寫字? “小時候,我光著腳去上學,鞋子放在書包裡,到學校就拿出來穿,以免磨損。 他喜歡塗鴉,從小學開始就表現出自己的藝術天賦,經常代表學校參加繪畫比賽並贏得許多獎項。 小學三年級時,我到故宮進行戶外教學,欣賞了清代雕塑家陳祖章傳下來的作品《雕橄欖芯舟》,在長34 厘公尺,1 x 高6厘公尺長的橄欖核上雕刻著八個人,表情各異,有的在煮茶,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書......船上有四個花窗,船底有300多個字,蘇軾的《侯赤壁府》全文驚人。 我無法將目光從它身上移開。 ”
胡桃木微縮雕刻 “在那之後,我經常想起橄欖坑船,想讓自己變小,上船仔細看看。 67歲的陳鳳仙回憶起那段時光,清澈的眼神閃閃發光。 在他眼裡,我似乎把他看作乙個十歲的孩子。 夢的種子在不同的時間醒來。 他羨慕父親的漂亮書法,中學時期刻苦練書法,日夜學習,練了一手好手。 畢業後,他進入了美術與工程系。 退伍後,他考入了第一家印刷廠,負責“鈔票鋼板”的整合,接觸到了雕刻鋼板的專用工具和精細的拉絲技藝。 有一天,他靈機一動,在南瓜子上刻了一幅花鳥畫,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開始研究毫芒的雕刻。 他從25歲開始冬眠了十年,下班後“在工作室裡做夢”,與鋼針、放大鏡、雕刻刀、毫刷相處長達五個小時,“面對冰冷的小世界”,用細如發細、細如公尺芒的雕刻技藝,寫字或雕塑, 歷經無數挫折,融合了微雕、微雕、微書法、微繪畫、微塑等五藝。1986年,他用台灣橄欖核雕刻了一艘核船,船背描繪了蘇東坡在赤壁划船的風景,還題寫了唐詩《鳳橋夜園》。 他一共雕刻了三艘橄欖坑船,歷時約三個月,內容主要涉及漂流的情況,“一方面是自強不息,另一方面是向古人陳祖章學習,以求突破。 ”
清代“橄欖雕芯舟”(左)、陳鳳賢台灣橄欖雕芯舟(右) 陳鳳賢的夢想之舟啟航,相繼完成40件作品,1993年在中山美術館首次展出。 其中,《三百首唐詩》微書:085 厘公尺 x 085厘公尺,共38頁,10000多字,舉世矚目。 他完成了多部知名的童話小書,如英文《白雪公主》、日文《桃太郎》、法文《小王子》、德文《青蛙王子》等......作品精湛,引人矚目,享譽海內外。 陳鳳賢的公尺雕聞名於世,靈感來自他的妻子曾玉梅。 幾十年前的一天吃飯時,我妻子開玩笑說:“你這麼愛雕刻,就拿公尺來雕刻吧! 這句不經意的一句話讓他眼前一亮,他開闢了一條在公尺粒上雕刻手工藝品的道路,集素描、書法、繪畫、雕刻於一體,在每一寸土地上創作。 他沉浸在“鏡子”中窺視天空,將“小”大,嘗試創造紙、木、竹、沙、金屬、樹脂、牙籤、縫紉針、火柴、鉛筆芯、白髮等不同材料,挑戰毫芒的極限。 1997年,他在新店的自家中成立了公尺裡芒雕塑博物館,並擔任策展人和工作人員。
陳奉賢和他的雕塑博物館 筆者參觀他的博物館,就像參觀了他40多年的創作。 200多部作品講述他穿梭世界的成果,他在蜻蜓的翅膀上刻了20首唐詩,在一粒公尺上題寫了詩,在麵條上寫了字,在縫紉針上刻上了“流浪者的陰”,還臨摹了金庸的經典場景,在蜜蜂的翅膀上刻上了“我在絕望谷底”。 為了表現“一粒沙子看世界”,他用澎湖的殼砂雕刻了世界上最小的豬,每頭豬的大小只有05 公釐; 他還創造了世界上最小的西洋棋套裝,每個棋子的尺寸為 02厘公尺。 他的每件作品都受到關注和讚譽。 真是“小田野的無限廣度,生命的智慧都在其中”。 ”
微雕蛋殼公尺利雕刻需要屏住呼吸和冥想。 早年,他跑上跑下班,每天跑10公里,持續了十年。 他喜歡游泳、登山和散步。 “這是一部必須忍受孤獨和失敗的藝術作品; 面對孤獨和挑戰,我們必須保持初心; 一定要練習屏住呼吸、吸氣和閉嘴,這樣你的手就不會顫抖,然後才能創作。 去年,他接受法國天文學會的邀請,在一粒台灣大公尺上製作出世界上最小的日晷,歷經數十次失敗才完成,並頒發證書,再次震驚世界。
世界上最小的日晷是在一粒公尺上創造的,即 05x 寬度 03 厘公尺 筆者從與陳鳳仙的談話中了解到,從事公釐雕不僅需要紮實的藝術功底,更需要一顆寬厚而堅定的心。 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次刀筆下,都要屏住呼吸一分鐘以上,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要靜止不動; 如果你不小心,你就會失敗並重新開始。 對此,陳奉賢坦言,在他投身的前10年裡,與外界接觸甚少,從未發表過作品。 每天下班後,他一頭紮進工作室,專心學習,隱居生活。 探索毫芒雕刻藝術的過程充滿了艱辛,也很孤獨。 一路上,陳奉賢說,靠的是“滴水過石”。 從紙、竹、木、石、沙、金屬、果核、頭髮,到牙刷刷毛、公尺粒、火柴、蠟燭心、麵條、芝麻、縫紉線,甚至蒼蠅翅膀、螞蟻頭、蜻蜓翅膀等普通日常用品,都在他的獨創下成為獨一無二、精心製作的藝術品。 陳奉賢深深理解老子的《道德經》:“擁抱之木生於千年末”。 他在工作中經歷了許多挫折,失敗是常態。 如何調整情緒? “掃地”,他每天打掃院子,掃樹葉,掃垃圾,掃塵土,從前院掃到後院,“掃地,掃心”。 掃一掃放下,掃心無塵,掃一片寧靜,再回到工作前面重新開始。 ”
筆者告別時,他說他最擔心的是台灣微型雕塑藝術缺乏接班人。 “你能雕刻多久就雕刻多久,有一天你拿不住雕刻刀,所以你必須把刀封起來。 其實在陳鳳仙的心中,他一直期待著這樣一位接班人的出現,繼續發揚“公尺芒”的精髓。 《月夜聽陸子順彈鋼琴》唐麗白。
夜坐在明月上,鬼戲重重。
突然聽到悲傷的語氣,像是冰冷的松樹呻吟。
雪是混亂的,綠色的水是清澈的。
時鐘已經消失了很久,世界上沒有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