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競爭下,印度失寵
印度“失勢”了嗎? 在中美科技比武中,美國15家半導體企業在越南投資80億元。
自從美國頒布《晶元法案》以來,世界各國紛紛要求自己的晶元,這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一場技術較量,誰贏了,誰就能獲得大量的追隨者,所以美國一直在加強對中國技術的封鎖。
華為在晶元和系統上相繼取得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讓美國崩潰了"技術至上"過去,美國公司專注於中國,但現在美中經貿關係發生了變化,美國公司必須將產能轉移到中國。
美國也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乙個是越南,乙個是印度,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龐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廉價勞動力,所以美國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來"本地製造"自該專案以來,印度一直希望趕上中國,尤其是在製造業方面,當時美國公司對這種情況不感興趣,儘管中國公司也參與其中,但他們的基礎設施是"裝配廠"。
美國公司選擇在印度建廠,莫迪的信心大大增加,一抓到中國公司就挨了一頓罵,不僅罰款,還否決了中國公司的大筆投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美國身上。
印度只是其中之一"棋子"雖然很多美國公司都宣布在印度建廠,但只是象徵性的建廠,似乎發放鉅額補貼的階段已經過去,印度就是這個網點的主角。
據美國內部訊息,15家美國半導體公司計畫在越南建廠,總投資高達80億元。 與印度市場相比,這種做法明顯更加真誠。 雖然美國很有可能成為另乙個"陷阱"但美國公司對越南的興趣可能比對印度更感興趣。
事實上,英特爾和英偉達作為美國大公司,在越南的半導體行業早已合作,越南員工比印度員工更敬業,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如今兩國實力較量中,印度雖然佔了優勢,但美國一向喜歡欺負弱者,而印度市場顯然沒有這樣的條件,就算莫迪拿到幾百億元的補貼,也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
另乙個重要原因是,印度最優秀的天才大多集中在美國。 在400多萬印度裔美國人中,有100萬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顯然不想回到自己的祖國,也沒有中國人對他們的愛。
美國對印度和越南的支援主要是為了控制中國市場,而美國企業只關心當下,不會花太多時間探索新市場,而拜登的團隊卻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