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江門集團是明末時期的尾部產物,其形成始於萬曆年間最受萬曆皇帝最信任的將領李成良,李成良在遼東待了30多年,也在這30年中正式形成了以李家為代表的遼東軍集團。
易成良家族原本是朝鮮人,在李成良的祖先李英時代,該家族依附於明朝,定居鐵嶺。 明朝還回報了李家對鐵嶺地區的開發,並授予了鐵陵衛隊司令官的世襲職位,李家正式進入明代衛隊制度。
時間進入嘉靖後期,俺答汗崛起後,蒙古部落開始騷擾明朝邊疆地區,遼東最顯眼地區的蒙古部落更為嚴重,李成良也逐漸在蒙古部落的突襲中佔了上風。
出生於魏國的李成良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在與蒙古部落的戰爭中屢立軍事功績,在隆慶元年被提拔為副總司令,再到萬曆元年十幾年,李成良的這三個字成為蒙古部落揮之不去的影子。
萬曆元年,李成良已經晉公升為遼東總軍,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建州女真部的指揮讓王高殺了明代裴成祖,明朝得知後開始打壓建州女真部,也是在這場戰鬥中, 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被李成良擄殺(雖然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屬於明朝,服從明軍的動員,但他身後的女真部落的塔克家族也開始逐漸發展壯大,而且已經有了王高的事蹟,李成良乾脆先把芽掐掉了)。李成良雖然殺了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但還是支援年輕的努爾哈赤成為這個女真部落在女真部落中失衡的首領。
到了萬曆十九年,遼東的李成良可以說是一手遮天蔽日,雖然遼東的明朝朝廷還有朝史家來督,但是因為李成良依附於當時的沈世行、王喜珏等人,**都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還是張居正的壞頭, 他收齊繼光為下屬,作為張居正之後的第一助手沈世行,當然看到了邊將的好處)。這些年來,李成良也把自己的將領安插到遼東的各個衛隊中,遼東將領的先輩祖宗也在其中。
萬曆十九年,由於沈世行和王希珏等人,李成良在朝廷中的支援沒了,帝史**終於讓萬曆皇帝召回京安安置,雖然他害怕李成良,但這完全是出於皇帝的本能,但萬曆對李家的恩寵依然沒有下降, 寧夏碧白叛亂,李成良的長子李如松被萬曆皇帝任命為首席兵,李成良的其他後代後來被明朝劃分為將軍。
萬曆十九年,李成良被調出遼東,雖然李氏家族依舊沒有減少,但因為李成良不同於齊繼光對制度的依賴,李成良完全以個人威望和魅力帶軍,而李成良的離開,讓遼東頓時缺少能夠領導這些兇猛將將的人(作為萬曆皇帝信任的**人, 李如松在萬曆二十六年突然去世),而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一直騷擾明朝邊境的蒙古部落,由於內部權力鬥爭,騷擾的頻率逐漸降低,女真部落也陷入內亂,遼東突然平靜下來,而因為明朝廷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頻繁變遷, 無法有效整頓遼都的軍備
萬曆二十九年,遼東爆發高淮之亂。 遼東人民動亂,李成良又復職。 76歲那年,李成良再次統治遼東,此時,遼東的蒙古人已經無法對明朝廷構成威脅,女真部落逐漸取代蒙古部落,成為遼東明朝廷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年邁的李成良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耐心,對不穩定的女真部落沒有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而是盲目地用武力征服他們,這讓明朝廷和女真部落越來越缺乏互信。 女真部落在明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而得到李成良支援的努爾哈赤趁機擴大勢力,開始吞併這些受傷的女真部落,為後來女真部落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寬殿六炮的搬遷策略,讓李成良在朝廷中再次被肆意**,因為李成良自己在萬曆初年提出的策略,幾十年來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關甸六炮的人口達到四萬六千戶,疆域七八百裡, 但在萬曆年末期,遼東的軍備在萬曆初期被廢除,遼作六大堡壘的明軍越來越無法維持,為了避免被女真部落掠奪,他們只能遷徙,但故土卻難以離開, 移民過程難以展開。最後,不得不動員軍隊,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流血事件。李成良也再次成為**的焦點。
萬曆三十六年,李成良再次被廢黜。 面對官員,萬曆帝擺出一副向李成良傾斜的態度,這才平靜下來。 萬曆四十三年,李成良在北京去世。 隨後的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反抗明朝,作為李成良的次子,繼承李成良之位的李如白參加了隨後爆發的薩爾胡之戰,最終戰敗逃回北京。
明朝廷興建的李成良牌坊。
三子李如珍在萬曆四十七年迅速晉公升為遼東總軍,守衛瀋陽以防女真人,但當努爾哈赤率軍攻打鐵嶺時,鐵嶺作為李家的氏族,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成為遼東最重要的城市, 但李如貞眼睜睜地看著鐵嶺的淪陷,拒絕出兵,以及迅速晉公升的惡果,作為李汝貞的第三個兒子李承良的兒子,根本就沒有父兄的才能,鐵嶺的隕落,說明明朝在遼東幾十年的威望當然是無處可去的, 遼東李家幾十年來制定的遼東江門制度崩潰了。
作為遼東江門體系的傳承人,祖家的影響力開始取代李家,並在隨後的崇禎王朝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