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楊馬發布重要資料。
1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為29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7%。狹義貨幣(m1)的餘額為6942萬億元,同比增長59%。流通貨幣 (m0) 餘額 1214萬億元,同比增長59%。當月現金淨注入7954億元。
其中,我最關注的資料是國內M2資料,廣義貨幣已經接近300萬億整數大關。
有這麼多錢流向**,會增加通貨膨脹的風險嗎? 這筆錢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錢”這個話題。
首先,M2流動的本質是債務,即每一分錢都有相應的債務。
錢不是憑空而來的,背後一定有錨。
當我們看M2時,我們不僅要看發行了多少貨幣,還要看M2的結構。
尤其是中美兩大強國的異同,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297萬億元背後的含義。
M2是在M1基礎上增加準幣種,如單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保證金等存款。
中美M2最大的區別在於,美國將10萬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排除在外,放在M3中。
這是有影響的,但如果你逆向工作,你會發現影響並沒有大到改變趨勢的程度。
例如,2020年國內M2超過33萬億美元,而美國同期為19萬億美元; 其中,國內企業定期存款佔M2比重超過17%,近38萬億元。
公司存款,其中大部分應在 100,000 美元以上; 因此,我們可以從國內M2中取出這部分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統一兩國的M2口徑。
至於高淨值客戶的存款,這裡就不計較了,不再進行細分。
根據此計算,國內 m2 為 276萬億美元,仍比美國多85萬億美元; 當時 6平均匯率45計算,差距差不多超過50萬元因此,中美兩國M2統計口徑的差異只能解釋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
並且?
這是因為國內融資主要是間接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馬上就會認為我們不能做直接融資,要大力發展一流融資,增加上市等,很容易再犯乙個誤區。
事實上,國內二級市場的融資金額其實與美國差不多,甚至高於美國。
根據德勤的報告,預計2023年A股IPO募集資金金額為美股的2.2%2次。 A股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資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兩家IPO交易所,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三和第四大交易所。
然而,國內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嚴重短缺。
據華創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一級市場機構(初期VC PE)投資5071億元,美國投資52945億元。
國內股市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
此外,國內債券市場的規模沒有美國股市那麼大。
例如,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公司債券規模超過15萬億美元,按當前匯率折算成近100億元人民幣。
當時,國內債券規模近62萬億元,包括國債、地方債、銀行間債、交易所債、金融債等。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它。
國內直接融資的整體水平確實不如美國,但二級市場的直接融資還是很強的。
只不過一級市場的股權融資市場太小,債券市場也有提公升的空間。
因此,直接融資的發展應該著眼於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而不是二級市場的發展!
否則,本應依賴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企業最終將被迫轉向間接融資。
這將使M2的雪球越來越大,衍生的貨幣也就越多。
國內M2的結構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大量資金來源於銀行作為中介。
高銀行融資的背後是高周轉率和高貨幣乘數。
簡單來說,就是我買了地,把按揭的錢拿了,一時用不了,存入銀行; 然後銀行再次把錢借出去。
你借給誰的?
誰的槓桿率高,誰的銀行放貸就多! 這是M2的主流!
根據風電2023資料,國內**板塊槓桿率超過60%,美國超過110%; 國內居民的槓桿率在60%以上,在美國則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超過160%,但美國超過70%。
2023年,國內非金融部門,即實體部門的債務將達到200萬億元以上,地方政府將超過60萬億元,房地產部門將超過90萬億元,其餘將是一般實體的債務。
因此,我們看到大部分M2實際上流向了城市投資和房地產,而他們的高額債務就像乙個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大量的資金。
他們現在這麼大,不管他們投入多少錢,就像一塊石頭扔進水池裡,他們無法掀起大浪。
因此,上述領域和行業的機會將相對有限。
錢總是在流動的,如果這裡的機會少了,那麼另乙個領域的機會一定多了!
是**? 消費! 居民消費潛力仍然很大。
讓我們看一下資料。 2023年中國GDP將增長52%,共計126萬億元。 其中,消費額超過40萬億元,增長超過7個百分點,投資額超過40億元,增長超過3個百分點。
乙個跑贏GDP,乙個跑輸大盤。
因此,結論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M2已經流向了城市投資和基礎設施,但它們已經接近天花板。
在未來幾十年裡,M2將不可避免地流向消費領域。
消費旺發達,經濟就旺發達!
最後,也祝大家2024年新年快樂,新的一年裡多了財富,多了消費!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