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經濟會好轉嗎? 美容行業會變得更好嗎? ”
經歷了高起低走的2023年,站在新年的起點上,更多的人在質疑。
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的經濟環境,消費者需求和消費決策更加難以理解,搶股、多維度內捲的白熱化行業競爭,都在增加2024年化妝品行業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時代,尋求一定未來的品牌和企業更迫切需要認清形勢和本質,把握趨勢和方向,尋求穩定、突破和建立。
1.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3年中國GDP將同比增長5%2%,這是兩個會議期間設定的目標。 然而,在內憂兼備的發展格局下,這些資料的實現並不順利,“三駕馬車”的驅動力仍然不足。 展望2024年,大多數國際組織和商業機構對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的佔比為45% 至 48%,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和經濟研究機構比較樂觀,給出了5%的預期。
與整體經濟放緩相呼應的是,化妝品行業也處於轉型減速期。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我國化妝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142億元,同比增長51%,與2022年**相比,這種增長並不容易,但只是回到了十年前的增長率。
2024年,消費和信心仍需恢復,化妝品行業很可能仍處於低迷階段。
2.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 無論是去年底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還是近日各省市的年度第一次會議,他們都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 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攜企共進”,上海、安徽、吉林、福建等地春節初會將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支援民營企業發展。
毫無疑問,那些一直與高質量發展產生共鳴的化妝品企業,正在迎來政策和營商環境更加有利的新時代。
3.全面唱響科技創新“大戲”。 在國家、省、市兩級經濟發展主線上,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關的高頻關鍵詞是科技創新。 比如,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的經濟工作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 廣東省經濟工作指出,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素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舉措和長遠戰略,要全力支援企業做創新的主角,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匯聚,共同攻克技術“卡脖子”, 鍛造“王牌”技術,發展更多“根技術”,讓企業挺腰。
從近兩年化妝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科技創新已成為行業內品牌和企業的必修課,涵蓋了原料、配方、生產工藝製造、基礎研究與應用等各個環節,尤其是本土品牌和企業,全力自主創新,打造自己獨特的科研護城河。
2024年,科研創新仍將是化妝品行業的重頭戲。
4.民族品牌與外資的競爭格局迎來了乙個重要的轉折點。 2023年,多家外資美妝巨頭將在中國市場感受到壓力,包括雅詩蘭黛、資生堂、LG生活方式醫療、愛茉莉太平洋、花王等,都將在中國市場出現負增長。 Proya、Winona、丸紅、Nature Hall等一批民族品牌正迎來崛起的春天,在多項重大推廣活動中表現不俗,業績也實現了兩位數的高增長。
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化妝品消費的反彈,國際品牌進一步適應了中國市場和渠道的趨勢變化,以及中國市場策略的進一步調整。
對於本土品牌來說,不僅要面對愈演愈烈的“內捲化”,還要與國外品牌競爭,2024年也將是“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
5.新舊民族品牌混戰。在過去的一年裡,曾經憑藉流量玩法登頂的前沿民族品牌的存在感一再減少。 據美行業燕研究院大資料顯示,2023年Tao平台上面部護理品牌銷量排名前10的國產品牌中,國產經典品牌將以8264萬+的銷售優勢趕超並超越國產新銳品牌。 然而,失去流量紅利的前沿人士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專注於培養品牌的內在力量,或加大科研力度,或深化產品實力,增加品牌沉澱力。 接下來,已經成功轉型的經典民族品牌和正在提公升基本功的新人,也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格局。
6.物有所值、物有所值或物有所值。 面對2024年,仍然會有不少人選擇“捂著錢包”,謹慎消費。 英敏特的《2024年全球消費者趨勢報告》還提到,隨著預算壓力迫使消費者做出更嚴格的權衡,消費者在追求價值方面變得越來越現實。 這也意味著,產品的價值是否相等是影響消費流向的關鍵因素。 然而,理性消費不是不消費,而是用“好鋼上刀”,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將帶動“低質低價”繼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能買貴,但買不貴”的消費觀念將繼續存在。 同時,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下,**也將是2024年各大電商平台激戰的“關鍵詞”。
7.還需要有乙個心與心的價格比。 2023年,多巴胺、美拉德、City Walk、Village Super、露營、搭便車、淄博燒烤等圍繞情感價值的熱門活動或趨勢將頻頻湧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願意為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品牌之外的“感受和體驗”付出溢價。 在英敏特關於消費者的報告中,“輕鬆生活”是未來五年影響全球消費市場的主要趨勢之一。 追求放鬆和自我愉悅的背後,是對情感價值的需求。 對於品牌來說,消費者在追求極致價效比的同時,也會為產品和品牌的“溫馨價格”和社交價值和情感價值買單。 到2024年,這一趨勢也將更加明顯。
8.人工智慧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2023年初,OpenAI發布了GPT-40 引發人們對人工智慧AI的空前討論,一朵花帶出百花綻放 在類似的情況下,今年年初,openAI推出了首款文生**模型——SORA,其對語言的深刻理解、對複雜場景的精準把握和表現、豐富的情感等,再次顛覆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發展水平的認知。 可以預見,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將改變包括化妝品在內的眾多行業的遊戲規則,從基礎研究、市場和消費者洞察,到產品研發、營銷創新等,人工智慧將帶來更加個性化、高效和有效的解決方案,成為提公升品牌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工具。
9.抖音雖然好,但不能“貪婪”。 2023年抖音平台上美妝板塊的快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在演算法和內容的雙重加持下,很多品牌也嘗到了甜頭,甚至直接將營銷重點從Tao轉移到了抖音。 但銷售額的增加對應於高流量和營銷費用,而利潤卻少得可憐。 更重要的是,正如道部通過分別支援道品牌、傳統品牌、新銳品牌、國際品牌等方式不斷給自己注入新鮮血液一樣,抖音的流量不僅分布在品牌身上,更趨向於收入更可觀、與抖音內容屬性和消費群體高度契合的“白標”。 大家都明白,和尚多粥少的道理,對於想要打出抖音的品牌來說,想要流量就難免要繼續燒錢,但是沒有利潤支撐,錢還能燒多久?
10.自從超車主播翻車後,主播直播間的光環也黯淡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繁榮的品牌自播和垂直場播生態。 如今,無論是刷**、JD.com、抖音,甚至是小紅書,都能找到品牌自播室的直接接觸點,預計2024年,這種生態也會繼續多元化。 此外,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韓書、珀亞、穀雨等一批本土品牌將借助短劇內容營銷實現良好增長。 2024年初,短劇將再次掀起高潮,未來,更多的化妝品品牌應該將微短劇用於產品和品牌營銷。
11.從露營到城市漫步,再到“特種部隊”旅遊和“額濱”振興,各種現象級熱潮正在推動線下經濟的復甦和消費新場景的創造。 2024年被商務部指定為“消費促進年”,鼓勵創造消費新場景的政策無疑將進一步推動消費增長。 線下實體零售作為消費之家,無疑將迎來更多可能。
12.從護膚品來看,圍繞高階護膚功效,有獨特的科技自主成分、科學的配方和技術體系、內容、質量等大單品策略,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為國內外各大品牌帶來紅利。 這也可以從各大主流品牌在2024年無一例外地將大單品作為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出。
13.消費力的提公升,對高階功效的渴求,對價效比的追求,也讓更專業、更高效的輕醫美美賽道持續火熱**。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已成功上市的9家美妝相關公司中,有5家與醫療美容相關。 輕醫療美容及美容相關產品的布局或許也是乙個好的方向。
14.專注於彩妝,在極低成本的內卷化中,底妝正在引領新的增長。 據Mojing Insight資料顯示,2023年面部彩妝線上市場規模將達到449家9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底妝子品類不僅在各大主流平台上實現了快速增長,在低端渠道也實現了高銷量增長。 作為彩妝中最具挑戰性的配方和技術之一,也是最具粘性和回購量的品類之一,隨著中國消費者對彩妝意識的不斷覺醒和對面板健康的重視,底妝,尤其是護膚底妝,將進一步釋放其潛力。
15.在情感價值提公升的同時,香水市場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2023年,一大批國際香水品牌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一批國產香水品牌也將迅速崛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中國香水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超過539億元。 中國香水市場目前處於低滲透率、高增長和高溢價空間的階段,但要吃蛋糕並不容易。
作為奢侈品的“入門級”產品,不僅要有能夠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還要凸顯社會階層和文化品位,能夠滿足情感價值、社會化、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高階需求。 在這方面,國際品牌和奢侈品巨頭是不錯的玩家,而起步較晚的本土品牌則綽綽有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東方文化色彩、小眾香氛賽道的中國香水已經跑出了“黑馬”,這也意味著本土品牌的機會點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
16.白銀化妝品正在興起。 2024年1月,辦公廳發布《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也是我國首個“銀髮經濟”政策。 《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銀髮經濟主體,促進品牌發展,鼓勵適齡日用品開發應用,發展抗衰老產業,鼓勵深化衰老機理、人體衰老模型、頭髮健康研究,加強基因技術研發和應用, 再生醫學,以及抗衰老領域的雷射射頻。推進化妝品原料的研發、配方及生產工藝設計開發等。
資料顯示,到202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在3億左右,專家推測這一資料將保持在3-4億,約為新生兒數量的兩倍。 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老年人口需求巨大,涉及範圍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化、潛力巨大,不容忽視。
首個“銀髮經濟”政策的出台,特別是鼓勵發展適合銀髮集團的化妝品和抗衰老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行業內相關品牌和企業的布局。
不確定性和高度不確定性已經成為當今的常態,在這樣的時代,所有的計畫都跟不上變化,所有的判斷都可以逆風而動。
但是,正如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說,“倖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或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反應迅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