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近衛第4師從北京衛戍區調到第63集團軍,這次調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作為被網友尊稱為“御林軍”的北京衛戍部隊,其下屬的近衛師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調整。
對於北京駐軍來說,1985年的大規模裁軍改革無疑是乙個重要的歷史關頭。 那麼,為什麼近衛第4師被調出駐軍,調到集團軍呢?
一張原北京軍區第63集團軍某部的老照,讓我們探尋一下它背後的時代背景。 1985年百萬美元解除武裝,組建合成集團軍是我軍機械化、正規化、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標誌著我軍正式從騾馬、步行向摩托化、半機械化、機械化轉變。
此外,合成集團軍的組建也是為了解決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問題,因為當時野戰軍的步兵比較高,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較低,影響了戰鬥力。
上世紀80年代初,我軍某部隊在一次演習中發現,步兵基地大,行動速度慢,火力不足,後勤保障壓力大,缺乏炮兵、坦克部隊、高射炮的掩護, 等支援兵種,在戰場上生存率難以保證。
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央軍委成立了24個復合集團軍,每個集團軍由步兵師、坦克師(旅)、炮兵師(旅)、高射炮旅等兵種組成,統籌作戰,大大增強了我軍作戰能力。
其中,北京軍區組建了第1集團軍,第38集團軍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第63集團軍按以下順序組建:
原北京衛戍區第4近衛師隸屬於第63集團軍。
圖為第63集團軍編入北京衛戍區第4近衛師。 這在當時是罕見的,這也是第63軍的特點。
近衛第4師於1969年成立,下轄第10、11、12、17近衛團,以及師炮兵團和師坦克團。 其中,近衛第17團由北京衛戍獨立團演變而來。
1976年,近衛第17團由近衛第4師調入北京衛戍區。 此外,第4近衛師還得到了乙個高射炮兵團的增援。 到1978年,北京衛戍區警衛師統一組建,第10、第11、第12警衛團相繼啟用,新增第14、15、16等兵團。
1985年,在百萬美元解除武裝期間,根據**軍委的部署,近衛第4師隸屬於第63集團軍。 隨後,近衛第4師改編為第189師,並實施了北B摩托化步兵師的編制,原轄的近衛團先後改名為第565、566、567團,以及師炮兵團、師坦克團、師高炮團。
面對第189師的撤退,北京衛戍區第4近衛師選擇調往第63集團軍,這是為了支援軍隊中其他部隊的組建。 從第63軍改組的草圖可以看出,原第189師撤出後,血脈參與了陸軍第63坦克旅、陸軍工兵團、陸軍直通兵團等單位的組建,為第63軍合成集團軍的整編做出了重大貢獻。
可以說,近衛第4師的調動,不僅是對原第189師團撤離的支撐,也是對第63軍重組的強大推動力。
原第63軍第189師老兵的老照片,就是要說明,這裡撤出的第189師的歷史,經歷了一段複雜的歷史。 1969年10月,北京軍區工兵團第2工作區改編為第186師,方書玉、徐世忠分別擔任軍政首長。
11月,第186師團更名為第189師團。 從這裡可以看出,第189師團撤出的原因是,與第63軍的第187師團和第188師團相比,存在歷史短、資歷淺等弊端。
1985年我軍解除武裝時,“新退舊”是精簡重組的一大原則。 因此,第189師最初被列入解除武裝名單。
第二,近衛第4師是第63集團軍的血脈,調到這支部隊,也算是回到了“娘家”; 近衛第4師的前身是1949年2月組建的第63軍第189師,第一任軍政司令員為杜玉華、蔡長遠,第565、566、567團隸屬第565、566、567團。
第189師及其前身部隊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 特別是在第五次抗美援朝戰役中,第189師團作為全軍第一梯隊,在鐵原封鎖戰中抵抗敵優勢兵力,輪流進攻三天三夜,為最後的勝利贏得了有利的戰士。
無論是從軍史傳承還是戰鬥力的角度來看,將近衛第4師轉入第63集團軍都是最理想的選擇。 京軍近衛第4師之所以調到第63集團軍,主要是為了順應精簡重組時代的大勢。
第189師經歷了變遷,最終於2003年撤出,退出了我軍的歷史舞台,成為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