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除了歡喜過年外,對於一些新婚夫婦及其家人來說,這也是乙個充滿歡樂的日子。 近年來,個性化、小巧精緻、自主設計的“極簡婚禮”或“三無婚禮”開始流行。 沒有接親戚的車隊,沒有伴郎伴娘,沒有聳人聽聞的催人淚下的環節,甚至沒有請長輩......據乙份研究報告顯示,超過9%的年輕人喜歡小巧漂亮的婚禮,超過60%的年輕人可以接受5萬元及以下的婚禮費用。
晚宴結束時,這對夫婦和他們的朋友在草坪上跳舞。 據九派新聞報道。
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的婚禮可能並非如他們所願。 如果不出意外,以成本為例,據報道,今天年輕人的平均婚禮成本是1740,000元。 這比“50,000以下”的預算要高得多。 從**報告來看,那些“三不婚”之所以能夠實現,正是因為一些年輕人的不斷奮鬥。
有網友說得好,現代意義上的婚禮不再是傳統的一男一女的婚姻,也不再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而是兩個人走出原來的家庭,與新的家庭重聚。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青年人的個人意願。 已婚,歸根結底是兩對新婚夫婦,他們應該有自主權,婚姻自主權當然包括婚姻自主權。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堅持自己的意見,並不是意見多,而是自己更在意身邊的觀點,他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別人按規矩辦,你不照辦,親戚朋友怎麼看? 把父母的臉放在哪裡?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年輕人會說婚禮是為他們的父母準備的。 而父母也會覺得,為了孩子,他們忙著花錢去做。
這兩種觀點或目的實際上並不衝突。 不同的家庭角色從不同的個人觀念出發,當然也會有不同的手段來實現同乙個目標:讓夫妻幸福幸福。 由於目的相同,因此可以解決衝突。
據報道,鄭州一名女孩告訴她要辦“三不婚”,父母一開始堅決反對,爭吵不休,經常哭泣。 但婚禮結束後,父親打來電話**,認可了女兒倡導的婚禮儀式,感覺很好,並承認自己“以前太傳統了,但現在我理解並接受了這樣的婚禮”。
放眼巨集觀時代,近年來,除了看得見的生活環境,廣袤的農村也悄然發生了一些風俗觀念的變化。 鼓吹成本更低、享受自我的“極簡主義婚禮”,這難道不是年輕人自發改變習俗嗎?
坦率地說,在傳統婚禮中,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有些地方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觀念,比如規模大,天價的彩禮,比如有些婚禮現場對新婚夫婦或伴郎伴娘很不友好,有些繁文縟節會讓新婚夫婦感到尷尬和羞愧, 然後產生對婚姻的恐懼。這些必須保留嗎?
曾經的新來者,未必能抵擋得住強大的傳統勢力,被迫忍受,但不應該再把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強加給孩子這個“過來的人”。 一場真正美麗的婚禮,應該是取悅新人,而不是讓自己痛苦,取悅別人。 現在的“三不婚”,可以看作是年輕人掌控自己生活的開始。
把錢花在上面是件好事,或者舉辦乙個以你為主角、家人和朋友的派對,或者去遙遠的地方旅行,或者什麼都不做,把這筆錢存起來作為新家庭的啟動基金。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想要的婚禮時,一種新的社會潮流將逐漸形成。
原標題是《堅持'三不婚',這是年輕人過自己生活的開始》,作者是翟麗**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