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十年的購買,日本央行擁有了37萬億日元的股票指數ETF,約佔東證總市值的4%3%。
日本央行的購買確實起到了支撐作用,防止了市盈率向下波動,但與此同時,它也因損害市場效率和退出而受到質疑。
**,銀行,甚至外國資本似乎都不欣賞它,他們的淨**日本股票繼續下跌。
直接進入日本央行仍未成為主流,但當市場預期嚴重偏差時,維持市場穩定已成為公認的政策責任。
這在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都更有道理,但似乎是乙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那麼,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國家隊呢?
說到為國家隊買**,天上人間,沒有比日本更誠懇的了。 從2010年到2020年,日本央行悄悄購買了十年。
近十年來,**銀行甚至外資似乎都不看漲。 他們的日股網**持續下跌,只有日本央行成為“榜上老大哥”。
日本央行的購買歷史始於2010年。 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而日本在日元走強的背景下表現尤為疲軟。 因此,日本央行於2010年10月實施了全面的貨幣寬鬆政策,為**ETF毫不猶豫地買入開闢了道路。
它最初計畫購買的金額較小,上限為4500億日元,當時約為369億元人民幣。
然而,由於2011年東日本繁榮和歐債危機,日本經濟和通貨膨脹仍然低迷。 日經指數在溫和穩定了 4 個月後回公升約 1 年,並跌破了之前的低點。
2013年日本加快實施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其中“三支箭”之一就是實施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 4月,央行在QQE框架下加大了對股指ETF的購買力度。 年度購買限額提高到1萬億日元,並取消了購買期限。
隨著這一寬鬆政策帶來的經濟觸底反彈,日經指數開始了牛市**持續到2015年8月,增幅超過50%。
2015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再次降至接近零增長,通貨膨脹率再次轉為負值。 2016年,日本央行首次實施負利率政策,並將年增長率從33萬億日元大幅提高到6萬億日元。
此後,日經指數還是8個月後**,跌幅超過20%,通脹走出負增長後,又開始回公升**。
2017年至2018年,隨著日本央行ETF購買規模的持續增長,已超越境外投資者和非金融法人,成為日股最重要的淨方。
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後,日本股市暴跌30%。 日本央行宣布,將把股指ETF的年度新餘額限額提高一倍,達到12萬億日元同年,日本**在日本央行的7萬億**和全球**的共鳴下,大幅增長了70%以上。
2021-2022年:日本央行(BOJ)的購買步伐大幅收縮,而日本的疫情後復甦遠遠落後。 日本**跌入橫盤**。
直到 2023 年,日本央行幾乎停止購買。 然而,在經濟通脹改善和巴菲特“背書”的影響下,日本股市在沉寂了30多年後,再次成為全球市場的焦點。
到目前為止,經過十年的購買,日本央行擁有37萬億日元的ETF(賬面價值),約佔2023年底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4%3% 和 57%。
在ETF購買機制方面,日本央行通過在二級市場購買ETF來觸發ETF的建立。 當ETF交易**超過其資產淨值並產生溢價時,一級市場將發行新的ETF份額以平滑溢價,從而也形成對ETF標的**的買入。
因此,國家隊通過購買ETF來支撐資本市場的優勢在於,可以節省**很多**運營成本。
根據野村東方國際(Nomura Orient International)的研究,日本央行購買ETF在支撐利潤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3年後,日股進入長期**通道。 雖然不能說這主要是由於日本央行的購買。 因為如果你看一下自 2013 年以來日本股票的動態市盈率和動態每股收益,東證指數動態市盈率長期穩定在15倍的中點,每股收益自2013年以來持續增長
然而,日本央行迄今為止最大的淨ETF發生在2016年和2020年,當時日本股市大幅上漲買入在支撐底線方面發揮了作用,保持了市盈率,沒有過度的下行波動。
然而,對國家隊,尤其是央行的批評從未停止過。
國家直接持有**或ETF有三個要點***:適銷性、有效性和退出。
1. 市場效率受損: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正明有人士認為,日本央行直接購買**會損害市場效率,因為會打破**的定價機制,**的定價應以供求關係為依據。 同時,由於**間接控股公司**而不行使股東權利,也可能削弱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2. 政策的有效性:此前,在2019年1月,中國曾因央行購買**ETF而發生爭議。 中信分析師表示,央行支援實體經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降準、降息、有針對性地支援農業、農業和小微企業。 就央行購買**而言,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支援實體經濟的作用並不明顯。 此外,央行作為決策機構,在何時購買ETF、何時入市、何時退出等問題上可能存在道德風險。 對不參與**投資的私營部門也存在不公正。
3. 日本央行在購買ETF時面臨的最大問題無疑是退出。 日本央行持有賬面價值約37萬億日元的ETF,退出將給市場帶來巨大風險。
根據日本央行的估計,為了不引起資產的大幅波動**,如果每年3000億日元的規模逐步拋售。 如果進展順利,大約需要 170 年才能清除整個庫存。
轉向其他行業,或增加日本的年輕人數量,也會帶來財務和結構性問題。目前,日本央行ETF的退出,就像政府債券的退出一樣,幾乎是不可理解的。
因此,從比較常見的國家隊救援方式來看,一般採用:第一種以歐美為代表,通過擴大養老金等市場主體; 其次,與南韓和中國香港類似,它們通過建立水平標準來穩定。
雖然日本央行的直接入市仍非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市場預期嚴重偏離時,糾正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穩定是公認的政策責任。
這在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都更有道理,但當涉及到**時,這似乎是乙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那麼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國家隊呢? 我們可以從日本央行10年的經驗中吸取一些教訓。
1、政策及時、充分、全面。
從日本央行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20年**的ETF來看,它們都是在一系列大規模寬鬆政策的框架下。 從日股走勢來看,**與經濟依然是頭髮和面板的關係。 如果沒有增長通脹和企業盈利的結合,就很難扭轉救助的整體趨勢,例如 2010 年和 2016 年。
同時,作為經濟晴雨表,也反映了對經濟的信心。 只有當提振經濟的政策足以保證經濟實現復甦目標並進入正常軌道時,才能真正起到糾正預期的作用。
2、國家隊的出入要透明。
日本央行的運作是事前報告,事後公告,整個過程透明。 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道德風險,同時優化市場預期管理的作用。
參考公司二級市場持倉進入市場。 什麼是倉位和基差,市場在多大程度上低估了買入,總量是多少,頻率是多少,資金來了。 將來,在戒菸方面也是如此。 退出的立場和依據是什麼,市場被高估到什麼程度,金額是多少。 從而達到形成理性回歸過分悲觀狂熱的市場效果。
3、持續完善市場治理。
國家隊之所以更在意**,是因為除了損害市場效率和市場流動性之外,與外匯和債券市場不同,貨幣和國債的交易相對標準化,並由國家信貸支援。 **最終交易的是公司,公司之間的差異更大,交易資訊更不透明。 事實上,這對**、法人和**來說都是同樣的風險。 因此,要優化上市規則,提高公司質量,加大違規處罰力度,保護投資者,否則國家隊可能會遭遇和普通股東一樣的“扇貝”危機。
除了巴菲特的“背書”,日本監管機構提高市淨率(PBR)以提高股東回報的計畫也是增強投資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3年3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開展關注資本成本和股價的操作。 每月宣布其公開計畫的公司列表。 上市公司通過擴大業績、回購、分紅等方式提振股價表現,提振了公司的股價表現。
可見**國家隊需要的不一定是力挽狂瀾(日本央行還沒有做到)或像日本央行這樣的“老大哥”。 相反,它應該致力於幫助市場恢復正常運作,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融資生態。
熱播劇《花兒》中有一句台詞或許更能打動投資者,阿寶對李麗說:你知道經濟急需什麼嗎? 上市不能成為資本博弈,要有實實在在的產業,通過上市做大做強,讓持有公司的股東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所以還是那句話,經濟和好公司過後大浪,是第一頭多頭牛市的基礎。
另外,補充乙個題外話,日本央行購買股票賺錢了嗎?
從目前來看,自然是賺來的。
去年第一季度,日本央行持有賬面價值37萬億日元的ETF,公允價值高達53萬億日元137萬億利潤。
華爾街新聞,歡迎**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