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對“90後”群體的描述如下:當代中國的“90後”是社會中最生動、最有生命力的群體。 他們喜歡變化,喜歡個性,他們不侷限於刻板印象,他們討厭被束縛,他們成長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社會瞬息萬變。
今年,成立一年多的荔枝新聞編輯室,也恰好迎來了一批“90後”畢業生。 我們想知道附近和各地的“90後”同齡人如何描述自己,以及他們如何過“自我”的生活? 於是,我們和一群普通的“90後”做了乙個大膽的10年盟約,希望通過連續10年的後續採訪,講述乙個年輕一代的故事。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2023年,荔枝新聞將迎來成立10周年,十年盟約也將迎來最後的收官時刻。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身處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見證了傳統的蛻變,資訊渠道的更新,以及網際網絡如何改變並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寸。 但我們始終信守承諾,用採訪連線彼此的真實生活,用寫作記錄個人成長。
當我們今天回首往事時,我們會看到,在這寶貴的時間尺度裡,我們每個人的迷茫、思考、奮鬥和經歷,都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註腳,描繪了這個社會最生動、最有生命力的發展和變化。
站在岔路口
十年前的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700萬,第一批“90後”大學畢業後開始進入職場。
從南開大學畢業的李國芳和周雅找工作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畢業前,李國芳參加了國試,並以筆試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了廣州國稅局的面試。 但他最終放棄了採訪,選擇加入 Phoenix.com 成為一名編輯。 周亞一畢業就進入江蘇廣電擔任網路編輯,在他的印象中,剛畢業的時候,同學手裡拿著兩三個offer是很正常的,“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
或許正是懷著對這種無限可能性的嚮往,2014年底,周開始考慮搬到北京,好與在北京異地戀幾年的女友團聚。 2014年7月,李國芳從北京辭職,南下深圳與朋友創業,並開了個玩笑**“嘲笑妹”。 兩人開始了被父母視為“折騰”的事業“突圍”。 在第乙個創業專案失敗後,李國芳先後前往北京和深圳,並於2015年加入騰訊。 當時,騰訊如日如日,2015年總營收超1000億元,日均利潤近8000萬元,創造了自身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直到2019年,李國芳才辭去騰訊的工作,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之旅。 《北漂》的周雅也換了好幾份工作,從創業公司的運營、新聞資訊應用的調查記者到一家領先的招聘公司的公關,他從記者轉投了網際網絡的懷抱。
Yi Zoya也完成了類似的轉變。 2014年底,還在湖南大眾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易卓雅在 Lizhi.com 主持的首屆“最美體驗者”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家鄉的電視台也向她丟擲了“橄欖枝”。 當了一段時間的電視主播後,她立志懷揣著心中對更大世界的嚮往,走出家門。 從汪羅到南京再到深圳,從房地產**到電商**,從網際網絡策劃到內容運營的網際網絡廠商,易卓雅換了7個工作,一路打拼,終於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
2018年,易卓雅接受了採訪。
與李思達尼的邂逅,也是從錄音現場開始的。 2011年因為參演《快樂女孩》而進入娛樂圈的“90後”女歌手,早已名氣。 2014年,李思達尼作為常駐嘉賓參加江蘇衛視綜藝節目《花樣年華第二季》,我們和她的“十年約定”開始了。 2016年,李思達尼再次回到江蘇衛視,參加**綜藝節目《天下英雄》,對她來說,是乙個重要的人生節點,“讓我在**上真正找到做自己的狀態”。 2020年,30歲的李思達尼通過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開啟了人生新的一頁。 這個原本抱著“更多人可以請她上電視教舞蹈課”的少女,在時間的錘煉下,變得越來越沉穩成熟。
李思大。 與同齡人相比,鍾成的生活是順利而穩定的。 2014年從中文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後,他加入《中國青年報》,擔任**版“青年話題”的編輯和評論員。 工作一年後,他得到了乙個北京戶口,並與女友登記結婚。 經過四年的工作,他被評為中級職稱,還獲得了中國新聞獎文字評論三等獎。 他坦言自己錯過了一些“時代機遇”,但他也不看不起那些“善於把握時代脈搏”的人:“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我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價值判斷”。
鍾成在新疆卡拉君旅行。
聶奇是另乙個選擇“堅持現狀”的人。 自2012年在江蘇衛視主持人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後,聶琪一直在江蘇廣播電視城台擔任女主播。 中央電視台曾多次向她發出試鏡邀請,但她都拒絕了。 聶奇說,他是乙個懷念舊時光的倔強人,一旦習慣了一座城市,就很難改變。 這個“湖南姑娘”把南京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不願意乙個人去大城市打工。
聶琦. 回顧過去的十年,各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乙個新的週期,我們評選出的10個“90後”,也在時代潮流中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張愛玲曾經說過,“對於30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或八年只是接縫的問題,而對於年輕人來說,三五年可能是一輩子。 第一批“90後”即將進入“35歲”。 2023年底,周雅遭遇裁員。 當他離開時,前任領導取笑他:“趁著年齡還沒過去,我們再來一次公務員考試吧。 “但關於未來,他還沒有考慮過。
三十歲,站著
2014年,當我們第一次開啟《90後十年》專訪時,劉鶴作為第一批“90後”,剛滿25歲。 這個來自江蘇省沛縣祁山鎮七廟村的年輕人,初中畢業後,早在十五歲就進入了社會,到處打工。 19歲時,他在一家工廠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然後早婚並育有兩個女兒。 從我們採訪的第一年開始,劉鶴就有乙個堅定的夢想——在縣城買房。 2017年,夫妻倆終於在培縣買了一套123平公尺的毛坯房,讓女兒順利入縣。 為了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劉鶴轉行,長途賓士,成功考取了A2駕照。 他生活中的變化變小了,他的願望也變得更實際了,“我必須把最好的給我的家人,花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 ”
劉鶴. 和劉曉波一樣,過去十年來,大多數受訪者在採訪中都提到了買房。 但很少有人像周雅一樣,為了買房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2016年,在北京工作逐漸穩定下來的周在成都買了一套房子。 兩年後,在北京樓市政策的加持下,周雅決定賣掉自己在成都的房子,轉而在房山買一套二手房。 但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順利,一時間,他不得不還清成都的房貸和北京的首付,借了不少錢。 那一年,我們去採訪他的時候,方山的新家還沒來得及加家具,只好坐在行李箱上去面試。 然而,很快,豐厚的工作薪水使他能夠還清貸款,過上足以負擔得起的小生活。 經歷過人生跌宕起伏的周,希望未來能過上更加平靜的生活。
周雅和妻子在家裡和兩隻狗合影**。
對於年幼的徐楓和康康來說,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愛情和婚姻,是一直困擾著他們的“常設”問題。
2020年,他回到南京康康。
1997年出生的康康,初中畢業後從家鄉安徽來到南京,誤打誤撞地進入了美髮行業。 早年,他喜歡把一簇頭髮染成鮮豔的顏色,“叫殺馬特沒關係”。 雖然臉上的稚氣還沒有消除,但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初步的想象。 2018年,他終於從乙個只會洗頭的助理成長為一名理髮師,但客戶投訴的積累讓他對熱愛這個行業猶豫不決。 2019年,他選擇離開上海,將頭髮染成黑色,在一家電子廠工作。 但同樣的生活無法解決他真正的痛苦。 2020年,師傅的第乙個電話把他召回了南京,回到了美髮行業。 “上海漂流”的短暫人生,似乎讓他思考得更清晰,也帶給他甜蜜的愛情。 今年,他去探望女友的父母,還計畫將婚事提上日程。
2021年,徐峰從上海回到合肥。
同樣來自安徽的徐峰,在2021年結束了自己的“上海漂流”生活。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上海待了四年,無法在異國他鄉安頓下來的重複生活,讓他最終選擇了回到家鄉。 回到合肥後,舒欣推著他往前走。 他清除了長期以來對成為一名教師的痴迷,並致力於繼續改進他的工作。 他嚮往最平凡的家庭生活,也期待自己早日綻放婚姻和愛情,“我只想做乙個很平凡的人,想讓家人幸福。 ”
命運的笑話和禮物
徐楓的簡單願望,也來源於他面對的命運無常。
我們採訪徐峰的第一年,他剛剛在國外工作時經歷了父親去世、母親受傷的巨大悲痛。 學期初,他一度陷入低迷,但好在同學和長輩的指導下,他慢慢走出了悲傷。
2016年初,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的徐峰突然病重,醫生給他發了危重病通知。 在此期間,他一邊自學,一邊**,並順利通過了期末考試。 3個月後,病情奇蹟般地好轉。 最讓他難忘的就是室友們的照顧,得知徐楓病情訊息的三位室友第一時間從無錫、南京趕往合肥。 當他們三人出現在病房裡時,徐楓哭不出來了。 徐峰說,這種大學裡的友誼一直延續到今天,大家一起聊天是每年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
經歷了生死的區別,還有李國芳。 2018年3月,李國芳本應進行小手術切除臉頰後面的囊腫,但醫生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 在公司的幫助下,他住進了廣州中山醫院,經歷了從診斷到手術再到放療的漫長**。 出院後,他為自己規劃了乙個半月的恢復調整期,也正是在這段空白期,他開始深刻思考生命的意義。
他在朋友圈寫道,“第一次評測就得出了疑似**的結論,那一刻我決定做點什麼,如果時間真的不多了,我必須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東西。 他利用業餘時間,讓乙個公益單身青年結交朋友***,幫助同事尋找伴侶。 其實在之前的採訪中,他多次表示自己不喜歡相親,但自己卻成了身邊陌生人的“網路媒人”等等。 “我只是看到了這種需求,並以此為起點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他說。
李國放回到母校發表演講。
後來,這個原本只是愛好的平台,成為了他的主營業務。 回顧過去的十年,李國芳認為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產品對使用者有價值,得到了百萬使用者的認可。 今年年底,單身多年的相親平台老闆結婚了,他把這看作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畢業已經十年了,這是我人生身份第一次改變。 ”
以此類推十年
在這十年的採訪開始時,我們試圖記錄11個“90後”的故事,但第二年,快遞員哥哥楊湖北在**號的變更中與我們失去了聯絡,英國留學生也因為家庭變故而拒絕接受採訪。 2018年,我們聯絡了“支付寶錦鯉”小呆欣,希望她加入我們的採訪,但後來她的日程安排越來越忙,在網路爭議中,她禮貌地拒絕了我們的邀請。 我們通過網際網絡與人聯絡,因為網際網絡與人脫節,我們最終堅持的是真實的採訪、傾聽和交流。
2014年訪談集網頁。
回顧過去十年的採訪,我們幾乎可以瞥見網路流行文化變化的歷史。 2014年,《小蘋果》和《我的滑板鞋》是當時最流行的流行曲目,韓劇《我的愛來自星星》一度掀起了韓流熱潮。 2015年,《琅琊邦》《公尺月傳》是被受訪者多次提及的熱門影視劇。 2016年,游泳運動員傅元慧在裡約奧運會賽後採訪中因為真實氣質出圈,“荒野之力”也成為熱門語。 2017年,手遊《絕地求生》《王者榮耀》火爆,2018年在女團選秀節目中備受關注的楊朝月,成為人們口中常被提及的名字。 這些流行語大多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只是被新的流行語所取代。
相反,受訪者經常提及的微信支付、網約車應用、共享單車等數字生活方式,進入我們生活的時間更長,這些曾經被視為“對生活影響最大的新事物”的東西,如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自2013年微信支付誕生以來,才過去了十年。
“網際網絡+”影響下的社會環境也改變了我們的報道形式。 在採訪的前三年,我們選擇在初稿中記錄我們與受訪者的對話。 2016年12月,荔枝新聞客戶數突破1000萬,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記錄更加生動、生動、美麗。 從那時起,我們的年度記錄就被新增到**拍攝中,它捕捉了散落在我們視線之外的瞬間和情感。 這些唱片也已經在更多更廣闊的地方發表,我們希望更多同齡的人,在這些社群和各地,在這些“90後”身上找到一絲共鳴。
在鐘誠看來,90後並不是第乙份報告中的“叛逆”形象,相反,90後是非常“務實”的一代,他們親身經歷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社會發展的澎湃大潮。 在這個最初看起來有點“異想天開”的十年計畫中,我們這群“90後”也和受訪者一起在充滿未知和變化的時代浪潮中成長、改變和突破。
十年後的今天,第一批“00”世代也已經24歲了,我們祝福他們和自己,在未來十年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世代故事。
文字:荔枝新聞記者顧慧敏專訪荔枝新聞記者孟旭顧慧敏李艾方文浩黃一舟,劉曼,張子軍,設計:何俊偉,吳倩,實習生:劉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