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忙於學業,所以我沒有仔細觀察馬蘇河的一半河岸。 “沒想到蘇州溪附近會有這樣乙個地方,以後還想多來。”近日,凱旋地區出現了一批精力充沛的“蘇和小使者”——寒假期間,恰逢春節,長壽路街道和普陀區教育局組織多所高中、高校以凱旋地區為一線陣地開展“我們的節日”普陀大學堂(公益學校)高中生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活動。
蘇河邊和區內學生忙碌活躍的身影給周邊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社群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新年氣息”。 片區將孩子們的“練習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因地制宜,邊做邊學,依託半馬蘇河的歷史底蘊,為高中生打造了實踐鍛鍊與文化體驗相結合的“全方位社群教室”。
實地考察:
追求學生眼中的“蘇河印象”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走在蘇河兩岸參觀和討論,結合工作人員講述的歷史故事,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讓半馬蘇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青少年中連通和延續。
當他們走進半馬蘇河站和小花源灣黨群服務站時,學生們被散落在各處的“龍舟”元素所吸引。 所謂“蘇河十八灣,灣有故事”,小花園灣是蘇州河普陀段的第八個海灣,灣角北側是當地人習慣稱呼“小花園”的普陀公園,這個海灣也因此而得名; 流經小花灣段的蘇州河是蘇州溪城龍舟國際邀請賽在上海的比賽通道,因此整個服務站以“觀賞龍舟賽,賞蘇江之冠”為主題。
巨大的銀色龍舟雕像,巨大的龍舟圖片,獨特的波浪設計桌椅......“乘風破浪,爭先創下”的龍舟精神以最具“視覺衝擊力”的形式展現在同學們面前,讓大家親眼目睹了半馬蘇江激情澎湃的“彼岸”。
守衛蘇河:
培養學生心中的“服務精神”
在實踐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參觀和了解了蘇河文化,還通過一系列實用的義工服務,優化了環境設施,增強了社群的人文氛圍。
深冬時節,天氣寒冷,但孩子們在寒風中工作的熱情卻越來越高。 無論是整理共享單車,還是清理翻新走廊雜物,還是冒雨敲響老人的門送新年慰問,掃塵迎新年,每一項看似平凡乏味的社群工作,都是邁向“美麗蘇河”的新步伐,他們的認真付出也被眾多居民看到和銘記。 “這小子跟我學包春捲,學得真好! “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學生的妹妹和她的......一起玩來自所有人嘴巴的真實“喜歡”是學生盡最大努力成為“小志願者”的最好證明。
“半馬蘇河”作為普陀區最珍貴的資源,承載著基層民眾最真實的記憶和夢想,見證了上海的發展與變遷。 近年來,“半馬蘇河”文化品牌在年輕人中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同學們以自己的方式和視角詮釋和熱愛蘇江,讓兩岸迸發出“正向青春”的新鮮力量。
下一步,長壽路街道將繼續致力於為人民服務做到有“溫度”、“文化有厚度”、“廣度”,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公升社群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基層服務建設高質量發展。
*: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