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atGPT的問世,2023年無疑被冠以“AI大模型元年”的稱號。 在這股全球科技浪潮中,美國創業公司OpenAI正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和堅定的投資引領整個行業向前發展。 然而,隨著中國公司進入這一領域,試圖複製甚至超越OpenAI的成功,我們不禁要問:中國能否在這場人工智慧模型的競賽中迎頭趕上?
OpenAI的成功並非偶然,其背後的實力和投資也不容小覷。 從海量的資金支援到頂尖人才的聚集,再到多年的堅定投入,OpenAI幾乎擁有科技創新領域成功的所有要素。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OpenAI自成立以來,吸引了包括Microsoft、Khosla Ventures在內的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援,為OpenAI在算力、資料、人才等方面的投資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算力方面,OpenAI不遺餘力。 第三方資料機構 SemiAnalysis 估計,OpenAI 使用約 3,617 臺 HGX A100 伺服器,其中包括近 30,000 個 NVIDIA GPU。 這些GPU的效率歸功於投資者Microsoft構建的大型模型定製算力集群。 在資料方面,OpenAI從資料採集、標註、清洗、整理到優化等各個環節都持續投入,確保模型訓練的質量和效率。
然而,即使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和投入,OpenAI 仍然花了八年多的時間才創造出突破性產品 GPT4。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GPT4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幻覺”,即回答沒有被問到的問題、胡說八道等。 由此可見,大型AI模型的開發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雖然擅長工程優化,但在大型AI模型的研發方面,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天眼查資料顯示,雖然2023年中國企業發布的大模型數量已經超過130個,但這些模型在質量和應用上與OpenAI的GPT4仍有較大差距。
綜上所述,AI大模型的研發是一場需要足夠耐心和力量的長距離競賽。 OpenAI在八年內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企業要想在這場競賽中迎頭趕上,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儘管存在諸多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資金的不斷投入,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中國企業站在AI模式的巔峰。 (資料支援: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