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清晨,在涪陵區馬屋鎮文關村蘑菇種植基地,大型種植者吳曉敏正在收穫去年冬天種植的第一批松茸。
自去年文關村高標準農田5485畝建設完成以來,由大型種植戶轉入發展水稻、木耳種植。
2月22日,在涪陵區麻武鎮文關村蘑菇種植基地,大型種植者吳曉敏正在收穫第一批松茸。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於在丘陵和山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基地可以實現機械化作業和大規模輪作,現在生產道路也得到了修復,春耕時化肥、農藥等農資的運輸更加方便,收穫的農產品也不用擔心運輸不暢。 吳曉敏說。
當地海歸企業家吳曉敏在文關村建成了近3000畝的蘑菇水稻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自從鎮上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她又轉移了300畝改造後的農田來種植松茸,現在第一批松茸已經收穫。她計畫在今年的春耕期間轉移土地,建設輪作基地,為更多當地農民帶來好處。
在大順鎮臨河村,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村集體經濟組織首先集中農民承包土地,再招商引資引進重慶盛泰祥一農業科技參與建設,推動發展“稻蝦”、“稻禽”、“糧菜”等綜合種植養殖迴圈產業, 探索形成高標準農田“共建、一勞永逸”的模式。
通過業主的介紹,村里將專案布局、田間整治、魚溝開挖、耕地肥力提公升等建設技術含量低的專案交給業主進行“自建自用”,業主投入資金彌補核心區高投入資金缺口, 讓業主能夠深度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來。
去年以來,該村以3000畝高標準農田為基礎,經過品質改良公升級,輔以稻蝦(奧龍)、稻禽(麻鴨)、糧菜(芥菜、油菜)等迴圈種植養殖產業,發展優質稻玉公尺,實現一年兩季、多產的綜合生產能力。 在此基礎上,發展糧食烘乾、貯藏、加工、冷藏等設施,提公升農產品附加值。
同時,該村還借助高標準農田專案,在周邊地區開展環境整治、老舊住宅改造,今年春耕階段的村里還計畫擴大“水稻捕撈”等綜合種植養殖規模,繼續用好高標準農田,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在洛雲鎮甘龍壩村,自去年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當地業主打造了秋冬季油菜+芥菜間作模式,以芥菜收入為基本收入保障,以油菜收入為補充,達到平均每畝2000元以上的收入, 實現農業種植的利潤。
這兩天,洛雲鎮的大種戶李永明正忙著和村民們一起收割高標準農田建設後的第一批青白菜頭。
高標準農田建設後,還計畫在今年春耕期發展優質水稻、玉豆間作,確保糧食安全; 在水源豐富的地塊上發展水稻、魚、稻、蝦養殖,增加土地增產。 “李永明說。
據了解,自去年涪陵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全區5萬畝丘陵區高標準農田改造示範工程已完成80%,預計3月底完工。 “通過讓農田達到'適合機械和耕作、排水灌溉、高產穩產、抗旱防汍'的標準,改造公升級後的農田可以通過稻水一體化養殖增加收入。 涪陵區農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